“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文|小淘氣鬼日記

不敢拒絕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百般討好

不敢拒絕別人,有求必應,是為了獲得周圍人的喜歡,所以,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迎合他人。在迎合別人的過程中,來獲得周圍人的認可與對自己積極的評價,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這樣的人有著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我認識一位寶媽,她家有兩個孩子,自從有了二寶,就對大寶喜歡不起來。她女兒很乖巧,很有眼色,經常幫媽媽幹活,比如幫媽媽給弟弟餵奶、換尿不溼、擦屁屁、哄睡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起床洗漱,洗襪子,洗內褲,有時候也幫媽媽和她爸爸洗襪子。

這個女孩就是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討好媽媽,以此來獲得媽媽的愛。長此以往,孩子在成長中會形成“討好型人格”。在以後的人際相處中,也會考慮別人多一些。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周圍的人亦會是如此。

因為太懂事,所以受盡委屈,有句話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乖巧懂話,只是他們更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心疼別人,同時,她們也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她們不敢拒絕,害怕拒絕,是害怕失去,即使有很多的委屈,依然會笑著討好。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討好型人格”有什麼樣的特徵?

討好型人格並非一種人格,而是一種人格模式。討好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徵:

1、時刻在意著別人的情緒、感受、語言、表情、動作,擔心別人的不開心是因為自己引起,能在第一時間洞察到別人的狀態變化,永遠第一時間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時刻為別人著想。

2、無法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要求,例如:陪玩,幫忙做事等等。即使自己不想做,即使有一些無理的過分的要求。討好型人格不僅僅無法拒絕,還會努力在內心合理化這些要求。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討好型人格並不是人格障礙,只是在錯誤的認知模式下,形成了不健康的行為模式。他們通常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個:

就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忽視內心的感受,討好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以他人的需求為自己的需求,達到他人的滿意。

第二個:

就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討好的人對內在的自己是不滿意的,也就是從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不受尊重的,通過外界的一種評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體驗自己自身存在的價值。

懂事的人、心軟的人總會在意自己是否給別人帶來麻煩,帶來不愉快,怕掃別人的興,所以,遇到事情不會拒絕,即使拒絕也不能堅持到底,當別人再三提出時會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其實深挖不會拒絕的內在思維,基本是以下幾點

1.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我

朋友的女兒果果,她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多次聽果果媽媽說:果果每次給朋友同學玩,一點主見都沒有,別人讓做什麼也不知道拒絕,有時候她是不願意去做的,但是,她害怕別人不和她玩了。所以,還是會委屈自己去幫別人做。有一次,一個同學讓她女兒幫忙騙其他同學的課本,女兒也照做了。朋友知道後,狠狠的批評了女兒,並且找到同學,對同學道了歉。

有時候,在面對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分不清對與錯,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做人的底線,還要告訴孩子不能因為怕失去一個所謂的“假朋友”去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愛的教育》中說:一味地迎合別人的需求,不懂拒絕的孩子,長大可能會成為一個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2.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

寶媽群裡的一位寶媽說過一件事:有一次,她給女兒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了幼兒園的時候,幾個小夥伴就對她女兒說衣服不好看(女兒上大班),結果,她聽老師講女兒一下午都悶悶不樂,回到家馬上把衣服脫掉,之後再也不肯穿這件衣服了。這位寶媽平時也會給孩子說不要讓她在意別人的評價,但是沒有用。
別人眼裡有成千上萬個不同的孩子,但最真實的,是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只有自我認識,才真正決定了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別人隨隨便便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子。

3.時常想要拯救別人為他們解決問題

《歡樂頌》裡的關雎爾,長得漂亮,心地又善良。但她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心地過於善良,不懂得怎樣拒絕別人。

有一次,一位同事病了請她幫忙做一項工作,同事完成了前半部分,她需要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後簽字確認的人是她。

結果同事做的那部分錯漏百出,經理知道後只罵了關雎爾。因為最後簽名的是她,所有責任都要她來承擔。而那個同事,在關關出事之後一句話也沒幫她說,也沒有一句安慰。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因為自己不會拒絕,導致了被罵,心裡充滿了委屈。這種“老好人”總是不爭不搶的,卻總是吃虧。很多小朋友也會有這種表現,有人向他們要玩具,他們總是怯生生地直接把玩具給人家,甚至不敢跟人家要回來。孩子不懂得拒絕,是不會快樂的。

很多的“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心底的善良。你的不拒絕,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你只是成為了可以任意欺負的對象。

4、不習慣拒絕,沒有拒絕的技巧

我女兒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充當“老好人”的角色。有幾次小夥伴都在排隊玩滑滑梯,女兒也不例外,但是,我女兒總是被擠到隊伍的後面,一些不守規則的小朋友一直往前湊,非要先玩,女兒就這樣“忍讓”著,直到最後一個玩。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我問過女兒為什麼別人插隊的時候你要讓給別人呢?明明是你先到的,你為什麼不拒絕或者是阻止他們呢?女兒疑惑的說:媽媽,我咋拒絕,玩滑梯都是要排隊的,我也排到了。

我一直以為女兒是一個“小好人”當女兒對我說出“咋拒絕”的時候,我明白了,原來,是女兒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別人。她以為只要自己能夠玩就行,不在乎早一點晚一點。後來,我慢慢的引導孩子在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可以說“不可以”。

5、經常受到父母的批評恐嚇教育

孩子小的時候會很調皮,有些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是打罵孩子,還對孩子說一些恐嚇的話。例如“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有些家長甚至是真的把孩子扔在門外。

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副作用,不僅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還會讓孩子為了不再惹父母不開心而討好。當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孩子會去照做,因為孩子怕了父母不要自己。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教會孩子拒絕別人,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活出自我,因此過的更快樂

孩子拿著玩具在外面遇到小朋友來玩玩具,總是把玩具很爽快的給別人玩,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害怕別人,其實,這樣的孩子只是比較隨和,家長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一個孩子不懂得拒絕,不敢拒絕,又百般討好的孩子,那麼他過的註定不會快樂。

1、鼓勵孩子勇敢的說“不”

三毛說過: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因為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侯,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友善其實是種病,病就病在企圖取悅所有人,過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絕。

在生活中,我們要允許孩子說“不”。當孩子說出“不”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我們不能用“我以為”來衡量孩子。例如孩子說自己吃飽飯了,不想再吃了,但是,你以為孩子沒有吃飽,就開始各種哄騙讓孩子吃完。

我們不能一邊說要尊重孩子,一邊又要控制孩子,我們不能打著愛的名義,控制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那麼,當孩子面對外人時,哪裡來的勇氣拒絕呢?

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可以選擇說“不”。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2、不要告訴孩子“吃虧是福”

三毛曾說過:“奉行吃虧是福的我,得到的全是鄙視,做個捍衛自我的人,反而贏得了尊重”。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秉著吃虧是福的理念,吃虧真的是福嗎?多少孩子因為吃虧是福這句話,受了很大的委屈。

3、不做強勢的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拒絕的機會

作家張德芬曾經說:

“小時候我的母親完全侵犯我的界限,我在母親面前是毫無尊嚴可言的。雖然長大以後,個性比較強、比較厲害,但是每次有人侵犯我的時候,我不會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會忍氣吞聲或是激烈反抗。我之所以會那麼暴烈的回應,就是因為我壓抑了多年來對母親的憤怒,只要碰到相同的不尊重的情況,我就會暴怒,把幾十年來的這筆帳通通算在對方頭上。”

強勢的父母要麼教出軟弱的孩子要麼教出的孩子只會用激烈的方式處理問題。父母過於強勢,只會讓孩子產生壓力,他不敢再父母面前說“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開放的空間,給孩子拒絕我們的機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一味地要求他聽話、順從。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4、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期”,不強迫孩子分享

中央音樂學院的副院長周海宏說:動物很少有叛逆期,人類的叛逆期其實應該叫獨立期,是家長壓制孩子的獨立慾望,導致了孩子的叛逆。孩子叛逆,家長應該高興才是,這代表著孩子的獨立期到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時“自我意識”比較強,特別是在某個特定的年齡段,比如幼兒時期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位。但是,在家長看來,孩子是自私的、小氣的。有時候還會強迫孩子去分享。

分享不是一種被迫行為,拒絕分享更不是自私。強迫分享只會破壞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所有教育的基礎,都應該是尊重,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叛逆期”,孩子才會意識到“自我意識”,才能把“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5、幫助孩子樹立自我價值

當孩子很在乎別人的評價時,我們先接受理解孩子情緒,我們不要因為孩子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否定、批評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理解他,並與他們站在一起,讓孩子把負面的情緒發洩出來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明白即使別人評價自己的都是不好的,但是,媽媽依然是接受我的,所以,別人評價我不好,並不是我真的不好。

孩子之所以會在乎別人的評價,是因為她的內心對自己不夠自信,甚至是有一種自卑的情節。所以,我們要先理解孩子,然後和孩子一起進行自我反思,最後樹立自己的自我價值。當孩子的自我價值肯定後,他就會有勇氣去面對負面的評價。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家長做到這6點來幫助孩子

6、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不小心把水撒了,你走過去把孩子罵了一頓;孩子把衣服弄髒了,你走過去罵了一頓。甚至是家長會因為孩子犯錯而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吃飯我就不愛你了”“你再不睡覺我就不愛你了”,這種愛是附加條件的愛,孩子聽多了會有壓力,這樣的教育方式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很不穩定,只要自己表現的不好,就會被媽媽不喜歡,所以,他們才會努力的想要討好父母,討好任何人。

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允許孩子犯錯,不隨意責罵孩子。孩子弄髒了衣服,洗乾淨就好;打翻了碗,擦乾淨囑咐幾句就好。

總結:

也許引導孩子拒絕很難,只要我們多與孩子練習,孩子會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教育孩子上,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樂於助人是一件美德,善良和拒絕不衝突,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凡事力所能及,明辨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