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消化不良去看中醫,大夫說“溼氣重”;

口臭、肥胖、頭髮油膩,也說溼氣重;

大便稀,溼氣重;長痘痘,溼氣重;皮膚癢,婦科病等也是溼氣重......

到底什麼是“溼氣”?真有這麼邪乎嗎?該怎麼調理?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什麼叫溼氣?

中醫裡有六種致病因素:

風寒暑溼燥火,叫做六淫或六邪。

溼邪是六淫之一;分內溼和外溼。

外溼,就是由於長期處於潮溼環境、而導致的症狀,比如說氣候潮溼、居處潮溼、水中作業等。

可能會出現頭脹胸悶、身重而痛、發熱乏力、關節酸楚沉重、活動不利等症狀。

內溼,則是由於人體內管“水溼”的臟器除了點毛病導致的一系列症狀,比如長期飲食不節,吃太多高糖高脂肪肉類或生冷蔬果,或本來身體就脾胃不足,運化不利,導致脾臟運化水溼的功能失調,於是溼氣內生。

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胸悶脘痞、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溏洩、噁心嘔吐、浮腫尿少等症狀。

內溼,還可分為寒溼、溼熱。

我們常說的溼氣,其實大多是內溼,簡單說就是脾胃的功能失常了。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溼氣重有什麼表現呢?

《黃帝內經》把溼邪的特點概括為:

1、溼性重濁:

重,即沉重或重著。常可見頭重如裹,周身困沉,四肢痠懶沉重等症。

濁,就是不乾淨,多指分泌物穢濁不清,比如面垢眵多,大便溏瀉,下痢黏液膿血,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溼疹浸淫流水等症。

2、溼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所以,溼邪傷害臟腑,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脾。

常可見胸悶脘痞,小便短澀,大便不爽、腹瀉,尿少,水腫,腹水等症。

3、溼性黏滯:

一是溼邪的症狀多黏滯而不爽,如大便黏,沾壁,不容易沖走;

二是溼病多纏綿難愈,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如溼疹。

4、溼性趨下,易襲陰位:

就是人體下部容易受傷,如水腫多以下肢明顯;溼邪下注,則可致淋濁、帶下、洩痢等病證。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出現這些症狀,也說明你體內有“溼”了

引起口臭的原因也是有很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口腔疾病引起的。

如果出現口臭以後,刷過牙還是有明顯的口臭,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就是體內的溼氣過重。

同時,還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苔,如果舌苔有厚膩的感覺,舌頭顏色也有點偏淡,那就要開始注意了。

肥胖人士應該多注意,溼氣比較重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脾胃健康,會讓脾胃變虛弱,消化就會不太好。

脾臟運化水分的能力也會變差,就會讓人出現水腫、肥胖的情況。

身材會變得比較臃腫,出現這種情況就不能光靠減肥了,先要排出體內的溼氣,才能更有望減肥成功。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每天洗頭、洗臉,還是感覺臉上容易出油,頭髮也是油膩膩的,也要注意,多半是身體內的溼氣過多了。

成年人睡覺流口水,如果持續一點時間,也要考慮溼邪;

大便不爽,粘膩,不好沖走,也是體內溼邪的作用。

溼氣很可怕嗎?

不少祛溼廣告都說:

溼氣是萬病之源,肥胖、便秘、關節炎、婦科炎症,各種富貴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都是溼氣引起的,甚至連精神狀態也會被溼氣影響。

實際上,不必過分擔心,也不用過度祛溼。

溼氣雖然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因為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的。

脾胃主要作用是“主運化水谷”,這個水,就是人體內的水分,谷,就是食物,

脾胃虛弱就會導致消化水液的功能減退,水溼瀦留,出現各種疾病或者症狀。

所以從中醫角度來說,只要能維持脾胃正常運轉,讓體液有序循環,就不用過分擔心“溼氣”這回事,更不必過分祛溼。

市面上大部分的祛溼產品,其實都是無效的,因為個體差異比較大,一般來講要考慮什麼原因引起的(像脾虛,要用參苓白朮散加減,痰溼重,一般就用二陳湯加減了),不是一味藥就能包治百病,包治百人。

如果真的有溼氣重的症狀出現,還是要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其次,水在我們的健康中很重要,人體本來就存在大量的水分,水在體內直接參與物質代謝,浸潤器官等重要作用。我們更要注意的是維持正常的體液循環,注意脾胃健康,而不是過分擔心“溼氣”這回事。

最後,已經出現疾病的人,要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否則只會造成病程拖延,越來越嚴重。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自己可以調理嗎?

內溼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脾的功能失常造成的,因此,在意日常飲食上要非常注意,比如少吃生冷、油膩、過鹹、過甜、燒烤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鮮鮮蔬菜、水果、穀物等。

平時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可以祛溼的食材:

比如,茯苓、薏米、赤小豆、山藥、芡實、陳皮、荷葉、玉米鬚等。

這些東西有的可以煲粥,有的可以泡茶。

當然,排出溼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恆。

單靠藥物也不靠譜,主要靠平時注意飲食習慣改變,適當運動,愉快心情,戒菸限酒等。

到底什麼是“溼氣重”?該怎麼科學調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症狀比較重,比如長期上腹部不適、厭食、大便粘膩、不成形、面色枯槁、頭髮油膩、就需要看醫生了,更不要在網上買一些不靠譜的“祛溼”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