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數學老師——“霍元甲”

1983年恢復中考,我考上本縣中學高中部,縣中學是重點中學,師資力量也是全縣最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數學老師——“霍元甲”。


“霍元甲”本名是黃元生老師,南京人,40歲左右,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同學們背後稱他“霍元甲”,因為剛入學那年,電視臺正在播放香港電視劇《霍元甲》,黃老師長相和電視中霍元甲有幾分相似,名字又和扮演霍元甲的演員黃元申差個字,且這部劇每集必看,所以同學們就叫他“霍元甲”。


黃老師原來在省重點南師附中教學,因為下放到我們蘇北小縣城工作。縣中有不少他這樣的下放教師。他專業很強,有點自傲。他看到我們的基礎差,很是著急,見了我們就說:“昏睡百年,國人皆己醒,而你們卻沒醒”。

懷念我的數學老師——“霍元甲”

於是他對我們使出絕招:把他的數學課調到上午最後一節,到下課鈴一響,他就把準備好的小黑板掛出來,上面是一道數學幾何題目。“做好了交給我,答對了才能回家!”


這一招讓大家目瞪口呆,他畫在小黑板上的圖形看似簡單,但大多數同學都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加輔助線,如何求解。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肚子餓得咕咕叫,如若有一位同學解出題目,其他同學趕緊參考抄一下交差,畢竟吃飯要緊。


“霍元甲”知道後也不追究,其實他知道這麼大的孩子正是生長髮育的時候,之後就把小黑板的題目挪到下午,畢竟下午到晚上時間長些。


當時學校里老師配置不足,“霍元甲”在擔任數學老師和班主任的同時,還兼任歷史課老師,他講歷史課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講故事。


講到唐朝,就講隋唐演義、李元霸和三十六條好漢、如何排名、誰的武藝特長;講宋朝,就講包公破案、李元芳、南俠北俠;講到解放前,就講重慶國民黨特務如何兇殘、潛伏的特務組織“梅花黨”如何破壞、我公安人員如何破案。


以至於其他班的同學都站在窗外聽故事。到了下課,他總是一句:且聽下回分解,來吊同學們的胃口。


這樣一來,大家對上數學課更有了興趣,因為是聽“霍元甲”講課是種娛樂,課堂氣氛好。


“霍元甲”講課水平高,能結合課本內容,天南地北地講案例,講到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就講唐朝起義軍瓦崗寨有多高,如何測算;講到相對速度絕對速度,就講包公府中王朝馬漢騎馬追趕兇犯,用多長時間。


如若哪位同學上課不聽講,等到他上歷史課講故事時就叫那位同學出去,不准他聽。因此,為了聽故事,大家上課注意力很集中。現在看來,實則是一種減輕壓力、輕鬆活潑的教學方式。


漸漸地大家的數學成績有了提高,“霍元甲”根據每次考試測驗的分數給全班同學排名,列出前五名種子選手,經常在課堂上表揚他們。


課後的小黑板題目,種子選手去交作業時,他揮揮手就讓他們走,“你考試90多分的,我不看!”其他同學就只有乾瞪眼的份。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大家發現“霍元甲”老師貌似嚴格,其實是口厲心慈,在學習上除了鼓勵先進,更多的是幫助後進,晚上也常來自習課,耐心輔導,不厭其煩,他教了我們一年,也是我們數學成績突飛猛進的一年。


同時他也是個性情中人,很容易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有次學校舉辦班際籃球賽,我班上場比賽時,“霍元甲”蹲在場邊指導、看完整場。


等到上數學課時,他就分析起我們的戰術,指出不足地方,誰誰應該什麼位置,誰誰應該多傳球,怎樣搶籃板,怎樣配合等,並在黑板上用他擅長的畫圖技巧,畫出很漂亮的示意圖,整整講了一整堂課籃球,別說男同學,就是女同學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堂課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深,現在想想,他畫在黑板上的籃球戰術圖,完全就是NBA的戰術分析圖,只是當年沒人懂。多年後同學聚會時,大家都記得“霍元甲”,也都記得這堂別出心裁的數學課!


“霍元甲”住在學校新建的實驗樓後面一排教工宿舍裡,由於我是數學科代表,負責每天收齊作業送到他的住處。


他的房間跟他的衣著一樣不拘一格,靠牆的書櫃裡一排排參考書,其中有當時稀缺的《中學生數理化》等,桌上一疊疊的試卷,這都是他在南京的同學寄給他的。怪不得每次考試的題型都有深度和技巧。


我們高考後,他就回南京探親了,後來有一天我們在街上遇到他,看見他拿著行李,好像是剛從南京回來,第一句就是問我們考得怎麼樣?考上了沒有?這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他。


之後我重回母校,沒見到“霍元甲”,聽說是已離開了,調回南京。再後來聽說,中風了大腦也不太清楚。同學們想去看看他,也找不到他的地址和聯繫方式。真可惜,他確實是一個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