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我接觸過的脫髮人群當中,有一種是通過臆想、強迫症而導致的禿頂。

具體表現為:覺得自己動一下頭髮就掉了,看到掉頭髮就心疼。但每天如果不動、又不安心。甚至原本沒有脫髮,也要搞出點脫髮的動靜。比如和女友吵了一架,最近心裡有點煩,頭髮掉的比吵架之前多(也就十來根吧)問我會不會禿頂。講道理,這個問題已經遠遠的偏離了醫學範疇,我沒辦法解釋。

“脫髮”和“掉髮”字面意思大同小異,但兩者之間的差別首先是性質不同,其次就是結果不同。作為毛髮專科醫生,下面我會幫知友們好好科普一下。

首先頭髮的生長和掉落取決於毛囊。這個微小的器官位於皮膚真皮層中,其深度從表皮開始測量到毛囊最深的部位大約為3.8mm~4.6mm。

毛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合成人體的毛髮。舉個很形象的例子:有點像是一個角質蛋白合成的流水線車間。而在毛囊底部,表皮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形成毛髮的不同部位(如皮質,表皮和髓質等)。這個過程稍微有點複雜,你們只需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毛囊調動了各方面資源才保證發乾順利合成就OK了。

下面兩張圖,就是皮膚毛囊的切片: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正是因為這道生產流水線,頭髮才能不停的生長,即使頭髮掉了,新的頭髮也很快會繼續合成、自然生長。繼續掉、繼續長,週而復始,失而復得。

而這個過程稱之為代謝週期。一般分為3個階段:生長期、退行期、休止期。各毛囊獨立進行週期性變化。處於生長期的毛髮毛乳頭增大,細胞分裂加快,數目迅速增多,毛球上半部細胞不斷分化出毛乾的皮質、毛小皮,毛髮成積極的增生狀態。處於退行期的毛髮毛乳頭逐漸縮小,細胞數目減少,毛球變平,毛髮停止積極的增生。處於休止期的毛髮毛根部的角化逐漸向下發展,最終與毛乳頭分離,毛囊萎縮,使毛髮脫落。而處於休止期的頭髮約佔所有頭髮的10-20%。只要每天脫落的頭髮在70-100根內都算是正常。

可能很多人要問,這100根的數量是如何定義的。其實非常簡單。

這樣整個週期中處於休止期的頭髮數量最大值 = 頭髮總數 * 處於休止期頭髮所佔最大比例(10%)。

處於休止期的頭髮最多為10000根左右。再平均到休止期2-3個月的時間內,算下來每天在80~110根左右,取平均值大約在100根。所以按照這個算法話,每天掉落100根左右的頭髮都算是正常代謝掉落,並用擔心禿頂。

但需要注意兩點:

①:這個估算的掉髮量,不能作為準確判斷的依據。具體要看整體髮量有沒有減少,或說發乾有沒有逐步纖細的情況。

②:100根的掉髮量除了洗頭之外,包括了生活中所掉落的,所以你僅僅是在臉盆裡撈頭髮的數量並不精準。

——————這裡分割——————

而脫髮(病種歸納為病理性)

也就是受內外應干擾、影響所導致的頭髮不正常代謝而掉落。頭髮確實屬於再生型,但毛囊並不是。如果毛囊出現問題,那麼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禿頂”

當然了,病理性脫髮也分很多種、不同類型、不同原因、不同程度。比如雄激素脫髮、斑禿、產後脫髮等等。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自身的脫髮情況,不要自己盲目揣測。有時間去趟毛髮專科醫院,或者掛個皮膚科看看。

但是,就以我這麼些年的接診情況來看,90%以上都屬於雄激素脫髮(也就是常說的脂溢性脫髮)

其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其它為產後脫髮、斑禿、病理性脫髮(化療、梅毒、艾滋)、減肥節食等等導致的脫髮。這些脫髮類型確實存在,但相比雄激素脫髮比較少見。

雄激素脫髮的原因:脫髮患者血清中的遊離睪酮和雙氫睪酮(dihydrotestosterone)較正常人高。

而雙氫睪酮的形成是由人體雄性激素(睪酮)在5a還原酶的作用下轉變而來,5α-還原酶活性在毛囊的生長期比休止期高3~8倍,且雄激素脫髮患者頭皮毛囊中的5α-還原酶的水平較正常人明顯增高,這使頭皮雙氫睪酮濃度增加,雙氫睪酮與毛囊部位相應受體結合,而影響毛囊週期,使毛髮生長初期階段明顯縮短,毛囊逐漸萎縮,從而導致頭皮局部毛髮由終毛向毳毛轉化,形成大量脫髮的情況。結構圖如下: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另外,這類脫髮很大一部原因和遺傳因素有關。什麼我看網上看到有個梗說,一家人禿的整整齊齊。不無道理。

比如:父母或外祖父有脫髮的男性雄激素脫髮患病率約是無脫髮家族史男性患病率的2.5倍。

其遺傳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dominantinheritance),簡稱常顯或AD。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ance),簡稱常隱或AR。

X連鎖顯性遺傳(X-linkeddominantinheritance),簡稱XD。

X連鎖隱性遺傳(X-linkedrecessiveinheritance),簡稱XR。

Y連鎖遺傳(Y-linkedinheritance)。

線粒體遺傳(mitochondrialinheritance)。

——————這裡分割——————

分割線以下,我會講到目前雄激素性禿髮的分級治療路徑。

雄性激素源性脫髮是進行性加重的過程,早期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外用藥物、毛髮移植(植髮)而在早期不治,到了晚期、重度脫髮(可選擇假髮)

因人而異,在不同的脫髮階段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

1、沒有明顯脫髮症狀或症狀輕微。

Hamilton-Norwood分型:1級

BASP分型:L、M0、C0

該吃吃、該喝喝,暫時無需治療。但需關注是否有脫髮、髮際線後移的跡象,如發現跡象,需儘早就診。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2:輕/中度脫髮。

Hamilton-Norwood分型:2~3級

Ludwig 分型:I~III級

BASP分型:M1~2、C1、V1~2、F1~3型

可以藥物治療,但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正確使用藥物。因為你們可能會在用藥的過程中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等相關問題(部分使用藥物無效的脫髮患者,可考慮植髮)聯合用藥往往效果會更好一些。

男性:外用5%米諾地爾、口服1mg/片非那雄胺片

女性:外用2%米諾地爾、口服雄激素性拮抗劑(如螺內酯)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3:中/重度脫髮之間 。

Hamilton-Norwood分型:4~6級

BASP分型:M3、C2~3、V3 型

脫髮面積逐步擴大,僅靠藥物治療很難恢復至未脫髮前的狀態,並且治療效果可能會不理想。這個階段可以選擇植髮。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4:重度脫髮。

Hamilton-Norwood分型:7級

BASP分型:U1~3型

用藥無法恢復,同時也不建議植髮。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這裡分割——————

大家先彆著急點贊,分割線以下還有乾貨。主要是介紹一下上述藥物適應症及植髮的效果。

1:非那雄胺(處方藥)限男性使用。

該藥是5α-還原酶抑制劑,通過阻斷睪酮向雙氫睪酮的轉變過程,減弱毛囊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達到恢復毛囊健康進而生髮的效果。1992年FDA已經批准了1mg非那雄胺用於18歲以上男性雄性脫髮的治療,是治療男性雄脫的可靠藥物。

2:米諾地爾(OTC)女性用2%米諾地爾、男性用5%米諾地爾。

藥理作用:該藥可通過開放鉀通道,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還能刺激毛囊上皮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促進毛細血管的生成,同時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它的優勢在於副作用小、男女通用、效果明顯、使用簡單,堪稱目前治療脫髮最好、使用最廣泛的藥物。

3:螺內酯(雄激素性拮抗劑)限女性使用。

藥理作用:它可以通過與雄激素競爭受體,起到抗雄激素的作用,因其能引起男性乳房腫脹及性功能障礙,所以不適宜男性雄脫患者,且女性患者如果使用時也一定要遵醫囑。

關於藥物使用劑量以及適不適合用藥等相關問題,大家不清楚的話,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問我。再次強調:不要私自盲目用藥。

早期脫髮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但如果脫髮情況比較嚴重的話,說明毛囊已經萎縮,毛孔閉合,那麼處在這種脫髮階段,大多數情況需要選擇植髮。植髮是將後枕部永久健康不受雄激素影響的毛囊,種植到脫髮區域,種植後毛囊會自己生長不再脫落,無需特殊養護,可以隨意修剪染燙。前提是後枕部位的毛囊資源量充足。

關於我給中度脫髮情況,通過植髮後的改善效果,上圖供知友們參考: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脫髮和正常掉髮的有啥區別?

——————這裡分割——————

後續我會把大家最為關心的內容在這裡更新,大家可以收藏,以便後續查看。

另外,大家除了在掉髮數量上做判斷之外,也要多注意髮量有沒有明顯減少。二者缺一不可。

總之,要判斷自己掉頭髮是不是正常,不能看單一的數據,要結合頭髮的情況綜合判斷,根據常量來觀察變量。並且一定不能在主觀上自行判斷,要有數據的支撐。如果你實在不確定自己脫髮的情況,也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可以拍兩張自己脫髮部位的照片,私信發給我,我幫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