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有孫,爵位依然不得傳承—記倒黴的明朝岳陽國宗室

前言: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更定宗室封爵制度,規定郡王別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玄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以下世授奉國中尉。

隨著龍子龍孫人數逐漸增長,朝廷對於親王一級雖然可以容忍大宗絕嗣以後以小宗入繼,但對於郡王這一層面的宗室管理卻是極其嚴格。今天本文的主角明朝楚王府岳陽國一脈,則不幸地成為了嚴格管理制度下的倒黴蛋。

有兒有孫,爵位依然不得傳承—記倒黴的明朝岳陽國宗室

岳陽樓

岳陽國由來

首封岳陽王朱孟爟,生於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二月十三日,其父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楚昭王朱楨。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11歲的朱孟爟被封為岳陽王。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五月去世,享年33歲,諡悼惠。

朱孟爟共生三子,嫡長子朱季境、嫡次子朱季墀、庶第三子朱季坡。朱孟爟死後,朝廷冊封嫡長子朱季境襲封岳陽王,嫡次子朱季墀封鎮國將軍。

(宣德五年正月)庚午,命安鄉伯張安,尚寶司丞郭斌為正、副使,持節封岳陽悼惠王嫡長子季境為岳陽王,其嫡次子季墀為鎮國將軍,賜之誥命。(《明宣宗實錄卷六十二》)

但是遺憾的是一直到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朱季境去世,膝下始終沒有一兒半女,岳陽國就此絕封。

(天順七年四月)己巳,岳陽王季境薨。王,岳陽悼惠王長子,母妃劉氏。永樂十二年生,宣德五年冊封。 至是薨,享年五十。訃聞,上輟視朝一日,諡恭僖。遣官賜祭,命有司營葬。(《明英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一》)

一個輔國將軍的野望

雖然朱季境沒有子嗣,但他的親弟弟朱季墀有一個兒子叫朱均鍠,在明英宗天順元年受封輔國將軍。

天順元年四月庚申,給楚府鎮國將軍季墀嫡長子輔國將軍均鍠歲祿八百石,米鈔中半兼支。《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七》)

天順七年四月伯父朱季境去世後,朱均鍠的叔祖父江夏王朱孟炬以太祖皇帝之孫、宗室元老的身份向朝廷建議由朱均鍠襲封岳陽王,給出的理由是朱均鍠是兄長朱孟爟嫡長孫。

(天順七年十二月)癸巳,楚府江夏王孟炬奏:岳陽恭僖王無嗣,惟母弟鎮國將軍季墀嫡長子均鍠,見封輔國將軍,為岳陽悼惠王嫡長孫。 乞令嗣封,以奉恭僖王之祀。《明英宗實錄卷三百六十》)


有兒有孫,爵位依然不得傳承—記倒黴的明朝岳陽國宗室

明英宗朱祁鎮

禮部提出親王絕嗣,以郡王身份襲封的。郡王絕嗣,有以鎮國將軍進封的,但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以輔國將軍身份襲封郡王的先例。於是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英宗駕崩之後,朱均鍠親自向新皇帝憲宗朱見深提出襲封請求,再次遭到拒絕。此事一拖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憲宗的兒子孝宗繼位之後發生了由輔國將軍襲封郡王的實例,這似乎讓朱均鍠再次看到了希望。

如何由輔國將軍襲封郡王?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十月,朱均鍠再次向朝廷上書,希望以嫡長孫的身份襲封岳陽王,並舉出寧王府石城、樂安二王及韓王府樂平王的例子作為佐證。

孝宗對這樁歷時近三十年的公案確實也很重視,下旨令禮部尚書耿裕牽頭,查自永樂以來的檔案,以決定朱均鍠是否可以襲封。

耿尚書等人在浩瀚的檔案資料中埋頭多日,終於向皇帝做出了完整的彙報。耿裕指出自永樂朝以來,一共只發生了四起以輔國將軍襲封郡王的案例。其中第一次是發生在憲宗成化年間遼王府長陽王一脈,但這一脈有其特殊性,首封長陽王朱貴烚曾襲封遼王,後以罪廢為庶人。此後其長子免罪封為輔國將軍,最後以遼王懇請,得以復封長陽王,因此和朱均鍠性質不同。

而石城、樂安、樂平三王雖然確實都是由輔國將軍襲封郡王,但和朱均鍠相比,還是稍有區別。這三人的父親儘管都是鎮國將軍,但是按照祖訓,都可以在其祖父去世後襲封王位。只是因為其祖父壽命較長,沒有熬到那一天而已。因此按照祖訓原則,三人雖然都是輔國將軍,但實質上屬於以孫而繼祖。而朱均鍠的父親並無繼承權,他屬於以侄而繼伯,因此不能類比。

(禮部尚書耿)裕等議謂:...故臣等議謂若遵祖訓,則輔國將軍不可以襲封郡王。若援近例,則長陽王以子而繼父。石城等王以孫而繼祖,其義猶為有據。今均鍠則實欲以侄而繼伯爾,亦安得援各王之例以為比哉?(《明孝宗實錄卷四十四》)

最終孝宗做出終審判決,認為朱均鍠不可襲封。並且規定以後遇到類似情況,都依照今日決定行事。

上曰:均鍠以侄繼伯,與石城等王不同,其已之。今後請封類此者,只從此例。(《明孝宗實錄卷四十四》)

因父早逝,錯失好局

其實朱均鍠若不是自己的父親朱季墀死在了伯父之前,他們這一家其實是有機會襲封的。

有兒有孫,爵位依然不得傳承—記倒黴的明朝岳陽國宗室

電視劇《成化十四年》中的明憲宗朱見深

成化十二年岷王府江川王朱音坄同樣去世絕嗣,時任岷王朱音垽保奏朱音坄之弟朱音墊襲封江川王。而朝廷最終接受了岷王的建議。

(成化十六年四月)壬子,命永順伯薛勳為正使,禮部員外郎呂懋為副使。持節冊封岷府江川惠恭王庶第二子鎮國將軍音墊為江川王,進夫人唐氏為江川王妃。(《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二》)

結語:由於明朝對於宗室優厚的待遇,特別是郡王作為連接高級宗室和低級宗室的中間層,是值得所有有希望襲封的宗室削減腦袋拼了命去爭取的。簡單來說,雖然嗣封郡王和鎮國將軍的歲祿都是一千石。但是郡王的爵位可以傳承下去,鎮國將軍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後代逐代降封,一步步的降到金字塔底部的奉國中尉!

參考資料:《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明孝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