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就著二兩小酒,這種到底是什麼感覺?

鍾傑飛728


吃飯時有人要喝酒,但未必是二兩,有些人很注重養生就喝一小盅。一些人要喝的多,說喝舒服了過癮了才行。小時候爺爺每次喝酒他都拿筷子粘酒讓我舔舔,那辣而麻的感覺像電流一樣竄到腦門,渾身不舒服。爺爺告訴我說酒是糧食的精華,喝酒是文化,越喝越有癮。這要是每天都有小酒喝的日子,那該多美。爸爸在爺爺的帶領下也愛喝點小酒,不多就兩小盅一兩的樣子,而且每次喝一下都要發出‘滋’的一聲感覺很幸福過癮的很。現在爸爸雖然不在了但是家裡至今還有爸爸保存下來的多少年前的茅臺,老白汾,六曲香,西鳳酒,孔府家酒,曲阜酒等等,等等。我很懷念以前爸爸喝酒的樣子,那一聲‘滋’那樣滿足。只可惜只有酒沒有聲更不見其人。





手機用戶gln


這個真的有。

吃飯時愛喝二兩小酒的,往往是生活比較安逸的中年人。


我爸年輕時是跑業務的,那時雖然酒場多,但是他自己家在時是不喝酒的。但是他到50歲之後,已經不在原來的單位工作了,在俺村村委會上班,負責看管俺村的水泵,工作比較清閒,每天中午、下午下班也早,到家後隨便整個小菜,飯前總要先喝二兩。俺媽也反對他天天喝酒,可是俺爸就這愛好,每天飯前喝點小酒。

2000年在工廠上班時,中午吃飯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離家也遠,中午不能回家吃飯。那時每個中午,我都和許師傅一起到飯店,許師傅中午愛喝點小酒。我們二人兩碗麵(每碗2.5),一個素菜拼盤(3元),許師傅總是會從口袋裡掏出個二兩裝的白酒喝。我那時剛進參加工作,不敢喝酒,下午還要上班。

我們單位有個男師傅,現在50多歲了吧,每天中午四兩白酒,習慣保持了有十年了。

我們洛陽市被美贊為“湯城”,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等大小湯館近2000家。各大小湯館每天早上五點過後都陸續開門營業。有好多次,我早上去喝湯,都見有男湯客一碗牛肉湯(或羊肉湯),邊上放瓶二兩裝的小酒。他們大多數是下夜班的工人。正常吃飯的時間喝不成酒,大早上下班後到牛肉湯館,來碗牛肉湯,碗裡有牛肉、有牛雜,雖然量不多,但是足可以喝瓶小酒,最後去添碗湯泡饃,一吃一喝回家睡覺。

我們洛陽的著名頭名大V“老胡寫實”,那是更愛自己喝酒,我們在一個微信群。他工作的單位離家遠,中午不能回家吃飯。每天中午都是在飯店吃飯,不管是吃撈麵條、餃子、蓋澆飯、炒麵,都要配個二兩裝的二鍋頭小酒,天天如此。晚上到家後,或蒸根香腸、或炒個雞蛋蕃茄、或油炸花生米(老胡超級愛吃油炸花生米),一個人喝酒,最低也能喝半斤。


喝二兩小酒的人往往都是自己喝酒、往往都是中年人,和朋友們胡吃海喝的年代已經過去,又想喝點,於是就在飯前自斟自飲二兩!


人在風上走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我的幸福小生活的作者,每天圖文,視頻分享吃喝趣事,很高興能在這裡分享我自己知道的。

為什麼有的人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喝著二兩小酒,這個問題就好像單獨問我一樣,因為我就是這樣的,吃飯的時候喜歡喝點兒小酒。

我先從我自身說起,說一說為什麼我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喝點小酒。

我是80後,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80後這一代,即便生在農村,條件也不會很差,最起碼溫飽問題不犯愁,但是要是說想吃好的,想每天都能吃到肉,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出生在農村,家庭條件受限,所以就要比別人更努力,無論從各個方面。

經過自己的上學,工作,結婚,生子以後,80後的這一代也逐漸的接近40歲了,人家都說30不惑,所以說這個年齡還是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的時期。

以前不到30歲的時候,晚上下班兒以後喜歡和同事,朋友去吃飯唱歌,玩到很晚才回家。

而現在這個年齡,幹完自己的事情,下班兒以後就盼著早點兒回家,與老婆孩子團聚。在家裡隨便炒倆小菜,摸出自己喜歡的小酒,倒上兩杯,邊吃菜邊喝酒邊與媳婦孩子拉家常,感覺特別輕鬆,特別愜意,在外面工作,多大的壓力,多大的困難都煙消雲散。

說實話,這個酒不喝也行,但是總感覺喝點兒酒以後可以釋放自己。

拿我來說,平時不抽菸,不打撲克,不玩遊戲,不去KTV。唯一的愛好就是做倆菜,喝點兒小酒,假如某一天高興了,也可能會喝多喝醉,但是喝多喝醉以後我會倒頭就睡,不折騰,不鬧騰。

酒是男人一生的朋友。

在我不高興遇到困難的時候,喝點兒小酒,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得到釋放,緩解自己的壓力,我可以喝多了哭,也可以喝多了笑,只要我不違法,幹啥都行。

在我高興的時候,我可以邊笑邊喝,邊喝邊哭,自己一個人在家與媳婦孩子在一起,想咋樣就咋樣。

假如一個男人平時在外邊有工作,晚上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吃飯,自己又想喝點兒小酒,老婆大人有管著不讓喝,我感覺這太不合理。

你不讓他在家喝,他一定會出去喝。不讓他出去喝,他會千方百計找理由去喝。到底哪個更好,想必每個人一想就會得出結論。

喝酒莫貪杯,喝多傷身體,小喝怡情,自得其樂。在自家,炒兩個菜,倒三兩酒,給啥都不換。


我的幸福小生活


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情懷問題了,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喝酒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習慣。而且這個事情跟年齡也有關係,一般都是稍微上點歲數的人才會這樣,年輕人基本是沒有這樣喝的,作為一個90後,我在家吃飯的時候也時常會整上兩口,這已經很清楚地證明了,90後已經不是年輕人了,我們都已經成為了叔叔阿姨,哈哈,有點跑偏了。

自己準備食材,自己烹飪,做自己想吃的菜,然後再來個一兩二兩的小酒,這個生活真的是完美。吃完收拾完以後,再沏壺茶,這生活還要啥自行車。

雖說平時經常喝,倒是也不會買很好的就,畢竟喝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發現一些便宜並且喝著還不錯的酒,而且不是勾兌的。

一般自己喝酒的時候,喝的都比較慢,一點一點的,並且常喝酒的多少都會有一些習慣動作,比如嘬出響聲,或者每喝一口都會舒一口氣。這些動作行為都是在享受這個喝酒的過程,在家沒有約束,出點聲音也無所謂,身體也很放鬆,不用考慮酒桌上的各種麻煩事。

每當這個時候,那些煩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忘得一乾二淨。全身心的享受這難得的片刻的舒心與寧靜。在北上廣這種城市,大家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在確保不影響正事的前提下,喝點小酒,頭腦微醺,這感覺真是別提多滋潤了。

並且少量的飲酒,對於身體也是有好處的,再加上這時候心情也好,身心都舒暢。


PokemonForever


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從小就印象深刻,也早已見怪不怪。記得小時候,只要村裡有紅白喜事,我爸回到家的時候,絕對是醉醺醺的。我那時就很不理解,為什麼老是要喝酒?還要喝那麼多?每次都是醉醺醺的才回家。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早已成家立業,漸漸也明白了,理解了,當初自己的父親為什麼那麼喜歡喝酒?不喝酒的人永遠也不會有那種體會和感覺。



我是農村人,在我們村裡基本上都會有這麼一種現象,就是上了30歲以上的男人,基本上都會喝點小酒。其實像我說的這種情況,我相信在農村基本上都很普遍。就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好幾個也有這種情況,吃飯的時候,就是一個人也喜歡喝點小酒。每個人喝酒的理由或者說原因都不一樣,但無外乎以下四點:



一、緩解精神壓力。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也大,精神壓力自然而然就更大。人活在世上無外乎就是兩點,工作和生活。每個人的工作可能不一樣,但是工作的壓力都是一樣的。工作壓力大,自然就會導致精神壓力大,生活節奏那麼快,工作完成不好,或者說沒有完成,不可能沒有壓力。喝點小酒無疑是緩解精神壓力的方式之一。

二、緩解身體疲勞。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天,身體也很乏憊,放鬆放鬆身體也是應該的,喝點小酒也是緩解疲勞的不二之選。



三、有利身體健康。喝點小酒可以舒筋活絡、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這種感覺最為明顯,喝點小酒後,全身暖暖的。

四、喜歡那種狀態。喝點小酒後,頭腦有點暈暈的,喜歡那種飄飄然的感覺。平時不想說不敢說的話,隨時都有可能脫口而出,有句話叫什麼來著,酒壯慫人膽。

人嘛,就得有個興趣愛好,喝點小酒也可,但千萬不要貪杯哦。你們說呢?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輝輝美食秀


我的酒文化是傳承我爺爺,我也很懷念小時候,小時候爺爺用一個小銅壺盛一兩酒,壺底下有個三足鼎支撐,三足鼎中間有個小銅碗,爺爺先將部分酒倒入碗中,然後用火柴將碗中酒點燃,之後將小銅壺放在三足鼎上燒熱。不過一會就看見銅壺嘴兒冒起了蒸汽,一股濃濃的酒味散在空氣中,這時爺爺再拿出八錢杯將燙好的酒倒入杯中,就著奶奶炸的花生米豆腐絲什麼的,我這時一般都靜靜的看著爺爺滋兒啦一口酒,吧啦一口菜吃著,不時地還哼兩句小曲兒或者讓我唱當時滾動播放的新白娘子傳奇中的主題曲助興。這可以說是我最早的酒文化啟蒙了,現在想來爺爺當時喝的真是自在!幸福!爺爺走了16年了,他的那個銅壺和三足鼎我一直收著,現在的我也像爺爺一樣用著他的酒具感受著這份家的寧靜與祥和


煙花落靜1945


凡是喜歡吃飯就著二兩小酒的,基本都到了一定年齡,到什麼年齡就做什麼事,不中聽的說法是有了酒癮,好聽的說法是品味人生。

年少不知愁滋味,老了倒頭就睡,還夜不能寐。只要是喜歡吃飯時喝點小酒的,基本都處在酒蟲的級別。這個段位的特點就是,吃飯時,當然是正餐的情況下,無論菜品的優劣,沒有點小酒搭配,心裡就直癢癢,甚至沒啥食慾。

沒有小酒,感覺食之無味,味同嚼蠟,有了小酒即使是喝一口,好像就打開了味蕾,打通了任督二脈,讓人胃口大增。小酒打開胃口的妙用,還是非常立竿見影的。這也是很多人,吃飯時以小酒佐餐的原因。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勞累的情況下,可以喝點小酒來消解乏力感,人上了年齡味覺退化的情況下,可以喝點小酒來提升口味感。久而久之,酒精變成了身體依賴。

回到話題,吃飯喝二兩小酒到底是什麼感覺呢?

一,吃飯前喝一杯,由於是空腹,作為高酒精度的白酒,不管何種香型,酒水入口都會直達血液,進入循環。人體在輕鬆的狀態下,會更加輕鬆。這時最能感受一款酒水的品質和特點。

二,吃飯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還是一種享受。作為副食品,酒的特徵能讓人顱內高潮,喝點微醺的感覺更好,能讓吃飯的人在享受中更加享受,喝酒的人會有滿足感。

其實,吃飯就二兩小酒,最主要的仍然在於促進進食,而不是單單的有酒癮那麼簡單,比如你看你身邊人,凡是吃飯喝點小酒的,能喝很長時間,也能吃很長時間,當然喝多喝多則另當別論。


樓蘭餐廳老王


我就是這樣的人,吃飯(尤其是晚飯)必須就上杯小酒。如果沒有酒,那麼再好的菜 也感覺沒什麼味道。
吃一口菜,品一口酒,就會感覺生活有滋有味。一杯酒下肚,一天的疲勞彷彿隨著酒而消失了,生活,放佛就如杯中酒, 雖然苦辣 卻也帶著甘醇。也許是到了一定的年齡,越來越不喜歡說話,卻是越來越喜歡酒了,慢慢的品著一杯酒,就好像與一個多年的故友在交流,你的喜與樂,歡與悲,他都會懂,無需多言。雖然每天都會喝上一杯,但從不會過度飲用。偶爾與老友相聚,高興時會多喝上兩三杯,但都在自己控制範圍之內,不能因為高興而給朋友添麻煩,相聚雖好,但不可貪杯喲。


最後奉勸大家 珍愛生命 請勿酗酒


煢立獨行客


喝酒傷肝,抽菸傷肺,不抽不喝就傷心。所以大家選擇傷哪個呢?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肯定還是選擇喝酒,傷肝吧。誰讓我們中國的酒桌文化博大精深呢?戒菸不戒酒,相信很多人也看過這個電影,在中國來說如果想在外面吃得開,不管是自己做生意的,還是給被人打工的,總之來說喝酒好像確實是少不了的,和同事喝酒,和上司喝酒,和合作的人要喝酒,談生意要喝酒,交朋友要喝酒等等,總之喝酒已經是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在外面喝酒習慣了,很多人在家吃飯的時候也是經常喝酒,不過平時每天在家一個人吃飯也要喝酒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是一些中老年人比較常見,一些年輕人是很少在家一個人吃飯還要喝二兩白酒的,而且現在來說年輕人喝白酒的也是沒有以前多了。

自己是一個90後,平時在家很少喝酒,但是在外面卻是經常喝酒,以前讀書的時候和同學基本上每天都要喝,不過經常都是啤酒,後來工作了也是經常和同事一起出去喝酒,現在自己做點小生意也是經常要和一些人喝酒。感覺喝酒確實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但是自己對於喝酒來說沒有一點上癮的,所以自己一個人在家吃飯從來是不喝酒的。

不過自己也認識很多一些中老年人,他們確實喜歡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喝一點,已經是一種習慣了。就說自己請的幾個人吧,都是一些中年人,基本上都是每天吃飯的時候喝酒,每次問他們為什麼每天都要喝酒呢?其實他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幾十年了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像在我們農村這邊一般都是喝農村釀的酒,都是包穀酒,還有米酒等等,都是不容易上頭的,喝起來還有一點甜甜的感覺,很好喝,在外面買的瓶裝酒也許是因為太貴吧,也許是因為喝不習慣吧,很多人都不喜歡喝那些酒,農村自己釀的就也比較便宜,一般就是幾塊錢到一二十塊一斤,所以也不是很貴。關鍵是好喝。

如果有人來張家界旅遊少一個酒友的話,可以約在一起喝酒啊!!!


中國美食研究所


酒文化在中國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那時的酒和現在的酒大有不同。

古代的先民們,在採集的果實吃剩下後隨手一丟,久之竟散發出一種奇怪的味道,大膽者飲之,竟有如痴之感,久久不能正常醒來,這就是果實經過發酵變成酒的來源。至於杜康的兒子在果子發酵二十一天後變成了醋,另當別論。

至唐代宋初人們都是喝的這種酒。才有了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更有欲仙欲飄的感覺:一杯通大道,三鬥合自然,若得酒中趣,莫與醒者談的奇妙感受。當然這都是盛世才會出現的現象,其他時代難以想象。


但宋未發明了高度的蒸流白酒後,人們的豪飲得到了收斂。過去的果酒不過酒精含量3~5度而已,而白酒至少在35~5O度之間。瞬間武松的十八碗也相當於白酒的一兩碗。換算下來也不簡單。


小酌怡人,豪飲傷身,若無基礎疾病,每天小酌二兩,確實活血化瘀,通脾開胃。

但一旦失去了節制,每天不顧一切的豪飲,最後的結局將是自已過早畢業,傷了好友,害了家人。

凡事有度,不可過分。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精神-恍惚河中撈月喪了命,早已是糖尿病人的杜甫也在同樣年紀中喪身。

真羨慕那些飲酒有節制的人,一二兩酒使他們開胃增加了食慾,個個面色潤紅似白,有時真懷疑他們身上是否帶有長壽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