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歷代官員名號、章服、官俸、爵位、勛級明細總匯

歷代官員名號、章服、官俸、爵位、勳級明細總彙

宋代宰執(宰相、執政)名號變更簡表

宰執名北宋初神宗元豐後徽宗政和後南宋初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同宋初同宋初,但稱“三公”同政和之時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同宋初同宋初但稱“三孤”同政和之時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門下侍郎、中書令、尚書令不除人

(即因品級高,不授於人)左輔、右弻

不除人改稱左丞相、右丞相參知政事(副相)尚書左僕射

尚書右僕射

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

尚書左丞

尚書右丞太宰

少宰

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

尚書左丞

尚書右丞參知政事樞密院樞密使(知院事)

樞密副使(同知院事)知院事

同知院事

籤書院事知院事

同知院事

籤書院事

同籤書院事樞密使

樞密副使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籤書院事

同籤書院事

注:

1、“三師”、“三公”為宰相、親王的加官,除少數權臣外並不預政事。

2、宋承唐制,只有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才為擔任實際職務的宰相。

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職官志》,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百官志》,脫脫、阿魯圖《宋史·輿服志》,徐松《宋會要輯稿》

歷代中樞部曹演變簡表

朝代部曹建制演變情況週六官六官為:天、地、春、夏、秋、冬西漢尚書四曹成帝時設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此時之曹即“部”東漢尚書六曹東漢光武帝設尚書六人,分為六曹曹魏五尚書,二十三曹此時之曹,即後來之“司”;五尚書為: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西晉六尚書,三十六曹六尚書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東晉五尚書,十五曹五尚書為:吏部、祠部、度支、五兵、左民宋、齊六尚書,二十曹六尚書為:吏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祠部梁六尚書,二十三曹同“宋、齊”陳六尚書,二十一曹同“宋、齊”北魏五尚書,三十六曹五尚書為:殿中、樂部、駕部、南部、北部北齊六尚書,二十八曹六尚書為: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北周六官仿周制,六官為:天、地、春、夏、秋、冬隋六部尚書,二十四司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此制一直延續到清唐同隋同隋宋同唐同唐元同宋同宋明六部四十二司吏、禮、工、兵各四司,戶部、刑部各十三司清六部四十八司吏、禮、工、兵各四司,戶部十四司、刑部十八司

唐代中樞三省名稱變更簡表

年代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附註高祖武德三年尚書令、左右僕射中書令門下侍郎李世民曾任尚書令,即位後不再授其職於人。高宗龍朔二年改稱中臺,改“僕射”為匡政改稱東臺,改中書令為右相改稱西臺,改侍中為左相咸亨二年廢去,仍用舊稱武后光宅元年改稱文昌臺,改稱文昌左右相改稱鳳閣,中書令改稱鳳閣內史改稱鸞臺,侍郎改稱納言中宗神龍元年恢復舊制玄宗開元五年尚書省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 玄宗天寶元年尚書省左右僕射中書省改中書令為右相門下省改侍中為左相肅宗至德二年又恢復舊制

注: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其後以中書令、門下侍郎及加有“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平章事”等方為宰相。

唐宋元明清官員章服制度表

唐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服色冠式帶魚袋笏附註一品紫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飾魚袋象笏 二品紫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飾魚袋象笏 三品紫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飾魚袋象笏 四品深緋二梁冠金帶十一銙銀飾魚袋象笏 五品淺緋二梁冠金帶十銙銀飾魚袋象笏 六品深綠一梁冠銀帶九銙無竹木笏 七品淺綠一梁冠銀帶九銙無竹木笏 八品深青一梁冠鍮石帶九銙無竹木笏睿宗文明元年後九品淺青一梁冠鍮石帶九銙無竹木笏八品以下為“碧”庶民白 黃銅鐵帶七銙無無

注:

1、“魚袋”是唐、宋時官員佩戴的證明身份之物。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出入宮庭時須經檢查,以防止作偽。武則天時,曾改佩魚為佩龜。宋代不再用魚符,而直接於袋上用金銀飾為魚形。

2、“帶”: 指皮革制的腰帶。“金帶”、“玉帶”、“銀帶”是指裝飾革帶用的金、銀、玉製品,稱為“帶銙”。皮革制的腰帶上面套有錦緞帶套,帶銙就綴在帶套上。帶銙的數量多少取決於官員的級別地位。有的記載說:一、二品官員用金帶,三、四、五、六品用犀帶,七、八、九品用銀帶。

3、武后延載元年(694)規定:文武官員三品以上著繡袍,上面所繡圖案為:諸王為盤龍、鹿;宰相為鳳池;尚書為對雁;十六衛將軍各衛分別是:麒麟、虎、鷹、牛、鶻、獅子、豸等,並繡文字於其上。

4、服色以散官為依據,並不根據現任職務。

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輿服志》,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車服志》,王溥《唐會要》31卷、32卷

宋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服色冠式帶魚袋笏一品紫七梁冠玉帶金魚袋象笏二品紫六梁冠玉帶金魚袋象笏三品紫五梁冠玉帶金魚袋象笏四品紫五梁冠金帶金魚袋象笏五品緋五梁冠金塗銀銀魚袋象笏六品緋四梁冠金塗銀銀魚袋象笏七品綠三梁冠黒銀及犀角無木笏八品綠三梁冠黒銀及犀角無木笏九品綠二梁冠黒銀及犀角無木笏庶民白 鐵角帶

注:

1、宋初章服制度,一如唐制。至神宗元豐年間改用上述章服,一直延續到南宋。但宋代官員章服,以官不以品,與唐代不同。

2、此為朝官章服,宋代外地官員可以“借”,如通判可以“借緋”,知州、監司可以“借紫”。

3、宋代規定:凡服綠、服緋滿二十年者,歷任又無過失,允許磨勘改授章服。

4、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書、刑部侍郎;大理卿,大理少卿等風憲大員,戴獬豸冠,服青荷蓮綬,以示正直清廉。

資料來源:脫脫、阿魯圖《宋史·輿服志》,徐松《宋會要輯稿》

唐宋元明清官員章服制度表

元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服色袍服繡花一品紫紫大獨顆花,直徑五寸二品紫紫小獨顆花,直徑二寸三品紫散答花,無枝葉四品紫小雜花,直徑一寸五分五品紫小雜花,直徑一寸五分六品緋小雜花,直徑一寸七品緋小雜花,直徑一寸八品綠無花九品綠無花

資料來源:《元史·百官志》、《元史·輿服志》

明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冠式帶綬公服袍色公服紋飾笏文官武官一品七梁冠玉帶雲鳳、四色緋仙鶴獅子象牙二品六梁冠犀帶雲鳳、四色緋錦雞獅子象牙三品五梁冠金花雲鈒鶴緋孔雀虎豹象牙四品四梁冠素花雲鈒鶴緋雲雁虎豹象牙五品三梁冠銀鈒花盤雕青白鷳熊象牙六品二梁冠素銀練鵲、三色青鷺鷥彪槐木七品二梁冠素銀練鵲、三色青鸂鶒彪槐木八品一梁冠烏角鸂鶒、二色綠黃鸝犀牛槐木九品一梁冠烏角鸂鶒、二色綠鵪鶉海馬槐木未入流 綠練鵲

資料來源:《明史·輿服志》,《明會要》第24卷《輿服》下

清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文官頂戴補服蟒袍武官頂戴補服一品紅寶石繡仙鶴九蟒五爪紅寶石繡麒麟二品起花珊瑚繡錦雞九蟒五爪起花珊瑚繡獅子三品藍寶石或藍色明玻璃繡孔雀九蟒五爪藍寶石或藍色明玻璃繡豹四品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繡雪雁八蟒五爪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繡虎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繡白鷳八蟒五爪水晶及白色明玻璃繡熊六品硨磲及白色涅玻璃繡鸕鷀八蟒五爪硨磲及白色涅玻璃繡彪七品素金頂繡鸂鶒五蟒四爪素金頂繡犀牛八品陰文鏤花金頂繡鵪鶉五蟒四爪陰文鏤花金頂繡犀牛正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繡練鵲五蟒四爪陽文鏤花金頂繡海馬從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繡黃鸝五蟒四爪陽文鏤花金頂 未入流

注:

1、王公百官補服皆石青色,朝服、蟒袍為石青色或藍色。

2、風憲大員的補服繡獬豸,以示正直清廉,同宋、明之制。

3、五品以上用“花翎”,六品以下用“藍翎”。其雙眼、三眼花翎系特賞。

清代文武官員散階簡表

品級散階等級文官散階名稱武官司散階名稱授階方式正一品一等光祿大夫建威將軍誥授從一品二等榮祿大夫振威將軍誥授正二品三等資政大夫武顯將軍誥授從二品四等通奉大夫武功將軍誥授正三品五等通議大夫武義都尉誥授從三品六等中議大夫武翼都尉誥授正四品七等中憲大夫昭武都尉誥授從四品八等朝議大夫宣武都尉誥授正五品九等奉政大夫武德騎尉誥授從五品十等奉直大夫武德佐騎尉誥授正六品十一等承德郎武略騎尉敕授從六品十二等儒林郎武略佐騎尉敕授正七品十三等文林郎武信騎尉敕授從七品十四等徵仕郎武信佐騎尉敕授正八品十五等修職郎奮武校尉敕授從八品十六等修職佐郎奮武佐校尉敕授正九品十七等登仕郎修武校尉敕授從九品十八等登仕佐郎修武佐校尉敕授

唐代官員爵位簡表

等級爵號視品食邑一王正一品萬戶二 嗣王、郡王從一品五千戶三國公從一品三千戶四開國郡公正二品二千戶五開國縣公從二品一千五百戶六開國縣侯從三品一千戶七開國縣伯正四品上七百戶八開國縣子正五品上五百戶九開國縣男從五品上三百戶

唐代官員勳級簡表

等級勳號視品十二轉上柱國視正二品十一轉柱國視從二品十轉上護軍視正三品九轉護軍視從三品八轉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七轉輕車都尉視從四品六轉上騎都尉視正五品五轉騎都尉視從五品四轉驍騎衛視正六品三轉飛騎尉視從六品二轉雲騎尉視正七品一轉武騎尉視從七品

唐代文官散階簡表

階級品級文散階授階方式一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冊授二正二品特進冊授三從二品光祿大夫冊授四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冊授五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冊授六正四品上正議大夫制授七正四品下通議大夫制授八從四品上太中大夫制授九從四品下中大夫制授十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制授十一正五品下朝議大夫制授十二從五品上朝請大夫制授十三從五品下朝散大夫制授十四正六品上朝議郎敕授十五正六品下承議郎敕授十六從六品上奉議郎敕授十七從六品下通直郎敕授十八正七品上朝請郎敕授十九正七品下宣德郎敕授二十從七品上朝散郎敕授二十一從七品下宣議郎敕授二十二 正八品上給事郎敕授二十三正八品下徵事郎敕授二十四從八品上承奉郎敕授二十五從八品下承務郎敕授二十六正九品上儒林郎敕授二十七正九品下登仕郎敕授二十八從九品上文林郎敕授二十九從九品下將仕郎敕授

附註:文官分為九品,除不設正一品外,每品有“正”有“從”。從正四品開始,每品的正、從又各分“上”、“下”階。

清代文武品官歲俸簡表

品級文官歲俸武官歲俸一品180兩從一品正俸81兩,加支524兩二品155兩正二品67兩,加支444兩

從二品53兩,加支324兩三品130兩正三品39兩,加支204兩四品105兩正四品27兩,加支114兩五品80兩正五品18兩,加支72兩六品60兩正六品14兩,加支35兩七品45兩正七品12兩,加支23兩八品40兩 正九品35兩 從九品31兩 未入流

注:

1、以上為正俸,京官按規定支取雙俸。

2、俸銀之外祿米,其規定是:正俸一兩支取祿米一斛。大學士、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的祿米加倍,即正俸一兩支取祿米兩斛。

3、武官除“加支”外又有“養廉銀”,如提督的養廉銀為每年880兩,逐級遞減,最低的把總為100兩。

宋代官俸簡表

品級官職名稱年俸一品諸王,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南宋末左右丞相1000兩從一品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太子太師、太傅、太保,郡王,國公900兩二品金紫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太尉,開國郡公,上柱國800兩從二品銀青光祿大夫,籤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650兩三品宣奉郎、正奉大夫,觀文殿學士,翰林、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左、右散騎常侍,權六曹尚書,上護軍500兩從三品正議、通奉大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直學士,御史中丞,開封尹,尚書列曹侍郎,諸衛上將軍,太子賓客、詹事,開國侯,護軍400兩四品通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開國伯,上輕車都尉300兩從四品太中大夫,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郎七寺卿,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諸衛將軍、輕車都尉260兩五品中大夫,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開國子,上騎都尉220兩從五品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內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開國男,騎都尉190兩六品諸朝議、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尚書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諭德,入內內侍省、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入內內侍省、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驍騎尉160兩從六品朝請、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少尹,尚書諸司郎中,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臺令,飛騎尉140兩七品朝請、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尚書諸司員外郎,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開封府司錄參軍事,樞密副承旨,樞密院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太子侍讀、侍講,兩赤縣令,雲騎尉120兩從七品諸承議郎,左、右正言,符寶郎,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醫官,合門宣贊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諸率府率,親王府翊善、贊讀、直講,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武騎尉100兩八品奉議、通直郎,七寺丞,秘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秘閣,著作佐郎,國子監丞,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常侍,開封府諸曹參軍事、軍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縣令,兩赤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令,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80兩從八品宣教、宣議郎,御史臺檢法官、主簿,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寺、監主簿,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合門祗候,樞密院逐房副承旨,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太子諸率府副率,親王府記室,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監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京府、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推官,諸州籤判,節鎮、上中下州錄事參軍,京府諸曹參軍事、軍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丞,諸州上中下縣令、丞,兩赤縣主簿,尉,諸府諸曹,節鎮、上州諸司參軍事,節度副使、行軍司馬,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臺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三省樞密院主事,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70兩九品殿頭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郎,挈壺正,京畿縣主簿、尉,三京赤縣主簿、尉,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樞密院守闕書令史60兩從九品承務郎,高班,黃門內品,承節、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諸司參軍,諸州上中下縣主簿、尉,城砦、馬監主簿,諸州司士、文學、助教,翰林醫學50兩

注:

1、宋代官員除年俸銀外,還有祿米、綾、絹、綿、薪、炭、鹽等供給,如:宰相、樞密使還供給祿粟100石,綾40匹,絹60匹,綿100兩,月薪1200束,年炭1600稱,鹽7石,隨身傔人衣糧七十人;參知政事祿粟100石,綾20匹,絹30匹,綿50兩,隨身傔人衣糧五十人,月薪400束,年炭360稱,鹽2石等。

2、還分等級撥給“贈給”、“贍家錢”、“馬芻”、“給卷”、“茶酒廚料”、“公用錢”等生活補助費和招待費。

3、宋代官員還另分給職田,如:兩京大藩府為40頃,次鎮35頃,上州、中州30頃,下州、軍、監15頃,邊遠小州、上縣10頃,中縣8頃,下縣7頃,轉運使、轉運副使10頃。

兩漢官俸簡表

朝代品秩實俸附註印綬西漢萬石每月350斛谷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號“萬石”。金紫印綬中二千石每月180斛谷“中”即“滿”。銀印青綬二千石每月120斛谷 銀印青綬比二千石每月100斛谷 銀印青綬千石每月90斛谷 銅印黒綬比千石每月80斛谷 銅印黒綬八百石 成帝時除去不設。 六百石每月70斛谷 銅印黒綬比六百石每月60斛谷 銅印黃綬四百石每月50斛谷 銅印黃綬比四百石每月45斛谷 銅印黃綬三百石每月40斛谷 銅印黃綬比三百石每月37斛谷 銅印黃綬二百石每月30斛谷 銅印黃綬一百石每月16斛谷 斗食每月11斛谷 佐吏每月8斛谷 東漢萬石每月350斛谷太尉、司徒、司空金紫印綬中二千石每月180斛谷太常卿、光祿勳卿銀印青綬二千石每月120斛谷郡太守,太子少傅銀印青綬比二千石每月100斛谷中郎將,郡國長吏、郡國相銀印青綬千石每月80斛谷太中大夫,縣令(大縣)銅印黒綬比千石每月80斛谷宮掖門司馬、光祿勳丞銅印黒綬六百石每月70斛谷中散大夫,太史令銅印黒綬比六百石每月50斛谷 銅印黃綬四百石每月45斛谷尚書左、右丞、縣令(中)銅印黃綬比四百石每月40斛谷虎賁中郎將銅印黃綬三百石每月40斛谷縣令(小縣)銅印黃綬比三百石每月37斛谷 銅印黃綬二百石每月30斛谷太子舍人銅印黃綬比二百石每月27斛谷 銅印黃綬一百石每月16斛谷 斗食每月11斛谷 佐吏每月8斛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