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一组杭州养正小学学生的开学造型近日火了,只见教室里的座位都被分开,小朋友都戴上了有两个长长耳朵的“一米帽”,视频中孩子们高声齐喊“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据学校介绍,之所以想出这个创意,是“希望能形象地传递疫情防控知识,让小朋友们直观地感受一米的距离”。不过也有网友戏称“老师肯定在追《清平乐》”,剧中也出现了有着长长帽翅的帽子,“一米帽”可以说就是对宋代这种官帽的大胆改良。那么,宋代的长帽翅又是做什么用呢?

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杭州养正小学的学生们戴上了各种花样的“长帽翅”

宋代幞头最长的帽翅据说可达一丈

实际上《清平乐》里男性戴的帽子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幞头。幞头起源于汉朝,一开始的名字叫做幅巾或者帕头。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幞头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隋初一般是软头软脚,后来到了唐代才有了幞头初型。

经过幞头的不断改良变化,幞头脚的形状也千姿百态起来。幞头在宋代是十分流行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戴幞头,只是规定百姓所戴幞头的高度不得超过二寸五分。宋代幞头外形平整美观,多为硬翅,内里用的是木骨作架,两角多为直角。最大的特点便是幞头的左右平展很长,有多长呢?据记载,两边的帽翅各有一尺多(一尺≈33.3333厘米),到了宋中后期,帽翅的长度甚至越来越长,南薰殿旧藏的宋太祖赵匡胤相,幞头的脚左右各伸长达二尺以上,据说最长的硬脚可以达到将近一丈,未免过于夸张。

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宋代官员

长帽翅虽然有众多不便之处,不过也客观上也起到了庄重端正的效果。大臣们为了在上朝时保持帽子的平衡性,避免碰到别人,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态。

古代笔记小说里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宰相寇准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微服私访。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寇准上前对着老人行礼,没想到老人却对他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于寻常的恭敬。寇准故意问老人:“老先生,我只是一介书生,您为何如此谦卑啊?”老人笑着说:“不要诓骗我了,您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奇怪了:“我和您素不相识,您怎么知道我是朝廷命官呢?”老人说:“刚才您通过狭窄的巷子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您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呢?”

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敦煌五代壁画里,有很多干活的百姓戴直脚幞头

“赵匡胤发明长帽翅”说为讹传

为何到了北宋时期出现如此长的幞头呢?一个流行的说法是说赵匡胤登基之后,发现每次上朝时朝堂两侧都有不少官员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如何让大臣们在朝廷上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头接耳,互通消息呢?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后,一个新发明横空出世了,这就是宋朝的“长帽翅”。听起来这个故事貌似很合理,因为“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是疑心病很重且控制欲爆棚。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谣言,赵匡胤表示:这口锅我不背!

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南熏殿所藏赵匡胤像

翻遍历史典籍,也找不到哪里记载着这种帽子是赵匡胤发明的,甚至宋代帽子的独特款式并没有引起后人的注意。仅有元代初期的作品《席上腐谈》写到:“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作者认为“横两脚”起到避免朝见时“偶语”的功能,然而这本书本身就颇受质疑,被评为“词意多肤浅无稽”,所以,书中的观点不足为信。况且,这里面也没赵匡胤什么事。再者,既然为了防止群臣交头接耳而创制的这样的幞头,那么只要大臣们戴这种幞头就可以了,为什么连皇帝也要戴呢?所以这种防止交头接耳的说法并不可靠。

宋代的长帽翅其实不是宋代独创的,而是继承前朝而来的。宋代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有这样的记载:五代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在没有称帝之前,曾任并州衙校。一次他出访楚国的时候见楚国国君马希范的帽子上有两个翅,都是向上的“L型,就问:"这两个翅叫什么呢?”马希范说:“这是龙角。”刘知远觉得这帽子太帅了,想给自己也来一顶,但他不敢把自己的帽子也叫“龙角”,因为那是犯上的大罪。于是他做了小小的改变,将"L “型变成了“一”型,两边各长一尺多。后来等他当了皇帝,就叫这种帽子推而广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起长翅帽。这就说明五代时就有了长翅帽的幞头。

宋代官员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头接耳吗?

《挟弹游骑图》里佩戴幞头的唐朝官员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折上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唯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说这种直脚幞头是君臣通用的。其实这种直脚幞头一开始并不是仅限于上层官员和皇帝使用的,因为在现存的很多五代以及宋辽的壁画中,里面的许多普通民众也有佩戴这种直脚幞头的。到了宋代后期,直脚幞头才逐渐成为“官帽”的代名词。

为何宋代的统治者对直脚幞头情有独钟呢?这与宋代的等级意识和审美情趣有密切的关系。整个宋朝受儒学影响极大,而拘谨、程式化的宋代朝服则是儒学影响服饰的一个体现。

直脚幞头一方面区分了官员身份,而另一方面官员中只有高品级官员才能戴直脚幞头,所以更体现了等级差异性。另外,直脚幞头的两个幞头脚既平直又对称,有极大的美感,更符合宋代的审美文化。也就是说,夸张的长帽翅仅仅是一种装饰的夸张化倾向而已,之后被宋代的统治者拿来作为强化等级秩序的工具。 (文并供图 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