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一組杭州養正小學學生的開學造型近日火了,只見教室裡的座位都被分開,小朋友都戴上了有兩個長長耳朵的“一米帽”,視頻中孩子們高聲齊喊“頭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據學校介紹,之所以想出這個創意,是“希望能形象地傳遞疫情防控知識,讓小朋友們直觀地感受一米的距離”。不過也有網友戲稱“老師肯定在追《清平樂》”,劇中也出現了有著長長帽翅的帽子,“一米帽”可以說就是對宋代這種官帽的大膽改良。那麼,宋代的長帽翅又是做什麼用呢?

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杭州養正小學的學生們戴上了各種花樣的“長帽翅”

宋代幞頭最長的帽翅據說可達一丈

實際上《清平樂》裡男性戴的帽子準確的說應該叫做幞頭。幞頭起源於漢朝,一開始的名字叫做幅巾或者帕頭。後來到了隋唐時期,幞頭在全國範圍內流行,隋初一般是軟頭軟腳,後來到了唐代才有了幞頭初型。

經過幞頭的不斷改良變化,幞頭腳的形狀也千姿百態起來。幞頭在宋代是十分流行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戴幞頭,只是規定百姓所戴幞頭的高度不得超過二寸五分。宋代幞頭外形平整美觀,多為硬翅,內裡用的是木骨作架,兩角多為直角。最大的特點便是幞頭的左右平展很長,有多長呢?據記載,兩邊的帽翅各有一尺多(一尺≈33.3333釐米),到了宋中後期,帽翅的長度甚至越來越長,南薰殿舊藏的宋太祖趙匡胤相,幞頭的腳左右各伸長達二尺以上,據說最長的硬腳可以達到將近一丈,未免過於誇張。

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宋代官員

長帽翅雖然有眾多不便之處,不過也客觀上也起到了莊重端正的效果。大臣們為了在上朝時保持帽子的平衡性,避免碰到別人,就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儀態。

古代筆記小說裡記載了這樣一件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宰相寇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到汴梁(今河南開封)微服私訪。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寇準上前對著老人行禮,沒想到老人卻對他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於尋常的恭敬。寇準故意問老人:“老先生,我只是一介書生,您為何如此謙卑啊?”老人笑著說:“不要誆騙我了,您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準一聽奇怪了:“我和您素不相識,您怎麼知道我是朝廷命官呢?”老人說:“剛才您通過狹窄的巷子時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您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呢?”

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敦煌五代壁畫裡,有很多幹活的百姓戴直腳幞頭

“趙匡胤發明長帽翅”說為訛傳

為何到了北宋時期出現如此長的幞頭呢?一個流行的說法是說趙匡胤登基之後,發現每次上朝時朝堂兩側都有不少官員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如何讓大臣們在朝廷上互相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交頭接耳,互通消息呢?苦思冥想,絞盡腦汁後,一個新發明橫空出世了,這就是宋朝的“長帽翅”。聽起來這個故事貌似很合理,因為“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在歷史上的形象就是疑心病很重且控制慾爆棚。然而,事實上,這只是一個謠言,趙匡胤表示:這口鍋我不背!

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南燻殿所藏趙匡胤像

翻遍歷史典籍,也找不到哪裡記載著這種帽子是趙匡胤發明的,甚至宋代帽子的獨特款式並沒有引起後人的注意。僅有元代初期的作品《席上腐談》寫到:“宋又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作者認為“橫兩腳”起到避免朝見時“偶語”的功能,然而這本書本身就頗受質疑,被評為“詞意多膚淺無稽”,所以,書中的觀點不足為信。況且,這裡面也沒趙匡胤什麼事。再者,既然為了防止群臣交頭接耳而創制的這樣的幞頭,那麼只要大臣們戴這種幞頭就可以了,為什麼連皇帝也要戴呢?所以這種防止交頭接耳的說法並不可靠。

宋代的長帽翅其實不是宋代獨創的,而是繼承前朝而來的。宋代趙彥衛的《雲麓漫鈔》中有這樣的記載:五代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在沒有稱帝之前,曾任幷州衙校。一次他出訪楚國的時候見楚國國君馬希範的帽子上有兩個翅,都是向上的“L型,就問:"這兩個翅叫什麼呢?”馬希範說:“這是龍角。”劉知遠覺得這帽子太帥了,想給自己也來一頂,但他不敢把自己的帽子也叫“龍角”,因為那是犯上的大罪。於是他做了小小的改變,將"L “型變成了“一”型,兩邊各長一尺多。後來等他當了皇帝,就叫這種帽子推而廣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起長翅帽。這就說明五代時就有了長翅帽的幞頭。

宋代官員也戴“一米帽”,真的是防止交頭接耳嗎?

《挾彈遊騎圖》裡佩戴幞頭的唐朝官員

《宋史·輿服志》中記載:“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腳,乘輿或服折上焉。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為裡,紗為表,而塗以漆。後唯以漆為堅,去其藤裡。前為一折。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說這種直腳幞頭是君臣通用的。其實這種直腳幞頭一開始並不是僅限於上層官員和皇帝使用的,因為在現存的很多五代以及宋遼的壁畫中,裡面的許多普通民眾也有佩戴這種直腳幞頭的。到了宋代後期,直腳幞頭才逐漸成為“官帽”的代名詞。

為何宋代的統治者對直腳幞頭情有獨鍾呢?這與宋代的等級意識和審美情趣有密切的關係。整個宋朝受儒學影響極大,而拘謹、程式化的宋代朝服則是儒學影響服飾的一個體現。

直腳幞頭一方面區分了官員身份,而另一方面官員中只有高品級官員才能戴直腳幞頭,所以更體現了等級差異性。另外,直腳幞頭的兩個幞頭腳既平直又對稱,有極大的美感,更符合宋代的審美文化。也就是說,誇張的長帽翅僅僅是一種裝飾的誇張化傾向而已,之後被宋代的統治者拿來作為強化等級秩序的工具。 (文並供圖 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