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資併購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全球投資併購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分析結論: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各國經濟面臨更加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趨勢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亦對全球跨境投資趨勢產生負面影響。對新的投資和跨國併購項目而言,由疫情控制措施導致的生產關閉或產量降低將導致新固定資產投資的暫停,企業將延遲擴張或推遲併購。總的來講,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困難,無論是從執行層面還是審批層面,整個全球領域的併購都會面臨不小挑戰。(ALEQ)

分析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對跨境併購影響深遠。疫情後一些已收緊外國投資審查的國家和區域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從而導致要重振全球跨境投資將比恢復生產更難。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併購交易總值比前三個月下跌35.3%,創七年來最大單季跌幅。一季度排在前三位的全球跨境併購領域分別為“金融業”“科技、媒體和電信”以及“工業產品和原料”,交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醫療領域的交易額為420億美元,約佔總額的6.8%。從地區看,第一季度美國的併購交易額腰斬至2050億美元,亞太地區的交易額同比下降超過15%至1490億美元,歐洲地區併購交易額增長至2220億美元。儘管看起來歐洲地區的交易情況相對樂觀,但這是因為歐洲企業趕在疫情蔓延之前就達成了幾筆大型交易。

疫情下各類差旅限制措施直接影響併購交易執行,這些影響波及從交易談判到盡職調查的各個方面。各國併購主管機構處於居家工作的狀態,導致其難以承擔積壓的交易申請,併購審批時間延長,甚至將徹底停擺。

值得關注的是,各國政府正採取行動,保護面臨危機的本國企業。如西班牙已擱置放開外商投資制度的計劃。歐盟委員會則鼓勵成員國努力確保歐盟醫療衛生企業免遭外資收購。德國稱,將通過新設的經濟穩定基金來保護公司免於破產以及被不必要的收購,該筆基金可動用的資金高達1000億歐元,可用於直接購買陷入困境的德國公司股權。3月29日,澳大利亞宣佈所有外資收購,無論規模大小,一律必須接受該國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而且未透露該項政策將持續多長時間。

未來醫療行業甚至醫藥公司可能會被各國政府視作戰略性資產,因此這個領域的併購將來會受到政府更多關注。未來併購交易的難度會越來越大,這一方面是因為保護主義在不斷抬頭,交易審批更加困難,另一方面疫情限制出行,各行業的估值不太容易進行。

由於跨境投資的複雜性,企業通常需要組建大型的商務談判團隊,除企業自己的團隊外,還需要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項目的盡職調查,如投行、技術、商務、法律、財稅等。而疫情直接導致併購執行層面的難度增加。很多交易是全球化的生意,人們無法出行的話,無論是做盡職調查還是談判都越來越困難,甚至包括在談併購的法律文件時,由於現在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在一些條款到底該怎麼寫的問題上,也比之前更難達成一致,比如各方的保護機制該如何設定。

受疫情影響,已經有不少跨境併購項目停滯。例如,江西銅業收購第一量子旗下贊比亞銅礦項目延遲,英美資源集團表示放緩秘魯奎拉維科銅礦項目的建設。整體而言,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疲軟,投資政策不確定性較大,疊加貿易摩擦加劇,跨境投資較為低迷。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規模為1.39萬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四年下降;2019年全球跨境併購規模進一步萎縮,比上一年減少了40%至4900億美元,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跨境併購規模下降和跨境投資總體規模下降有關,也與大宗交易數量的減少有關,2019年統計的超過50億美元的超大項目合計30個,而2018年為39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