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代明星頻現小鮮肉,再難見戲骨?

“戲骨”,指的是演藝精湛的影視戲劇老演員。他們跨越時間,通過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鐫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在九十年代的影視黃金期,我們見識到了無數優秀演員,也至今將他們銘記。那個時候的每一個名字,都能喚起一片回應。而面對隨著網絡發展走近的新生代明星,我們似乎難以見到他們身上的光芒。

隨著八九十年代明星漸漸減少曝光,許多大IP都交給了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新生代明星。受互聯網發展等多方面影響,新生代明星相比之前擁有更方便的宣傳和更廣大的號召力。新興藝人屢見不鮮,被大眾熟知的不再只有那麼幾個名字,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市場內部競爭力大,行業飽和,逐漸形成一種趁在黃金期“賺快錢”的態勢。流量更替迅速,新人層出不窮,因此大多新生代明星不得不被動參與各種活動維持熱度,沒有提升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明星在這個時代更像是“商品”,他們與粉絲距離更近,也更被粉絲、公司限制,看似風光,實則隨波逐流,難見優秀之人。

為什麼新生代明星頻現小鮮肉,再難見戲骨?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觀眾們逐漸習慣鋪天蓋地的娛樂,更傾向於關注明星而非作品本身,也正是如此,製作方更傾向於選擇低風險高回報,有粉絲基礎和收視保障的明星,也就不如原來那般看重演技。與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分化相似,選角使用新生代明星,追求更高的商業效益,相對忽視了作品的藝術價值。這一舉動引發連鎖反應,既然沒有演技也能佔取影視資源,那麼越來越多的人便不再修習演技,打磨自己。實際上,他們也缺少了一種刻苦精神。隨著生活質量日益提高,行業道路增多,出人頭地不再難如登天,人們也就相對的失去了某種狠勁。八九十年代那一批演員把努力變成慣性,認真體驗生活、體驗角色,並毫無怨言。87版紅樓夢拍攝準備了三年,其中一大部分時間用來從全國數萬人中選角,另一部分則用來帶領全劇組人員讀透紅樓夢,琢磨人物情節甚至形神,最終才能造出這部經典。47歲才真正走紅的老戲骨倪大紅,對於自己接到的每一個角色,都一視同仁,仔細摳細節。在拍攝《倖存日》時,因為所飾演的角色有一場瀕臨死亡的戲。為了能演好這個狀態,倪大紅提前一晚在自己的房間裡用塑料袋套在頭上體驗了一把“死亡”的掙扎感。這種玩命式的實踐,在他這般優秀的戲骨身上並不少見。倪大紅在拍攝《戰狼1》時被道具炸傷,劇組人員都很緊張,而他一動不動堅持拍完這個場景,這一幕也成為經典鏡頭之一,被人嘖嘖稱道。

為什麼新生代明星頻現小鮮肉,再難見戲骨?

當年同樣小鮮肉出身的吳京,因演戲傷了四根肋骨,額角被磕破……這些在採訪中被他一帶而過,可誰都知道這些傷痕所代表的意義。今日的新生代明星與他們一比,顯然少了一種敢於“拼命”的勇氣和從始至終的毅力及鑽研精神。因而,新生代明星難見戲骨。

為什麼新生代明星頻現小鮮肉,再難見戲骨?

當然,不宜過早唱衰新生代明星,因為他們才是後繼者,文藝界的新鮮血液。雖然流量當道,影響正常市場,只不過現在中國的偶像文化剛剛興起,給市場帶來了新的衝擊,終有一天,被顛覆的道路會回到正軌,在過去基礎上發展出成熟的枝椏。而偶像文化的興起也給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環境變得更加廣大包容,明星也多樣化發展,打破了過去幾十年的固有模式,將新的審美、新的文化帶入大眾眼中。新生代明星不只有演員、歌手兩條路可走,還有唱跳偶像、綜藝明星等選擇,雖然觀眾對於這些還有諸多爭議,但可以預料,它們終將成為規範化的演藝道路,為不同受眾提供不同娛樂服務。

為什麼新生代明星頻現小鮮肉,再難見戲骨?

至於上一代明星,他們也並沒有就此退出演藝舞臺。在火爆一時的《慶餘年》中,我們能看到陳道明、吳剛、高曙光等熟人,他們作為重要角色完美出演,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和長久吸引,他們所造成的討論度並不輸於年輕演員。演員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的戲路,無法相互替代,也都不可或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期盼能在新生代明星身上,見到屬於真正演員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