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無人區”,他為飛機客艙改裝技術贏得國際話語權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大理石石材成為裝飾材料、客艙舷窗可無接觸式操作開合、會議桌可以自動摺疊,手機裡的電影將來還有可能直接導入座椅屏幕進行觀看……這些能讓長途飛行更加舒適的設計,都是由客艙“裝修”工程師完成的。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改裝項目經理李龑就是一名客艙“裝修”工程師,在機艙座椅選型、驗收規範等質量標準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大環境下,李龑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讓中國技術和標準在國際上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踏入“无人区”,他为飞机客舱改装技术赢得国际话语权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改裝項目經理李龑。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精鑽技術,2毫米厚大理石裝進飛機客艙

李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基於飛行安全和相關標準對飛機客艙進行“裝修”,這與每一名旅客息息相關,比如座椅的軟硬、高低等,其中包含著對旅客的換位思考與不斷的技術創新。

在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的機庫裡,有一個用真實飛機機身打造的模擬客艙,這是李龑和團隊成員設計成果的集中體現。這個客艙模擬的是公務機的裝修,客艙不大,卻五臟俱全。

客艙的櫃子、櫃門使用了實木材質,會議室裡設有兩種會議桌,一種是可升降的,另一種是可以自動摺疊的。值得一提的是,客艙內用上了中國人在居室裝修中常用的大理石,這些顏色或深或淺的大理石嚴絲合縫地貼合在客艙“牆”面上,彷彿是一幅綿延不絕的山水畫卷。

飛機要保證安全飛行,對客艙內所有的“裝修”材料都有嚴格的要求。厚重的大理石如何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被裝進客艙呢?

為此,李龑和團隊嘗試了很久。經過多次試驗,最終他選擇厚度僅為2毫米的大理石,並通過特殊的安裝工藝將大理石牢牢固定在“牆”面上。在這個模擬客艙內,不僅是會議室的“牆面”用上了大理石,臥室床頭櫃也用上了這一材質。由於這種大理石非常薄,床頭櫃內置的燈光可以透過大理石,呈現出很好的視覺效果。

踏入“无人区”,他为飞机客舱改装技术赢得国际话语权

李龑團隊打造的公務機客艙會議室。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制定標準化座椅選型驗收規範,贏得國際話語權

只要客戶敢想,李龑和他的團隊就會想方設法將其變為現實,這一切的前提是基於飛行安全以及符合相關的標準、規範。

“座椅作為客艙內保護旅客最重要的裝置,是客艙改裝整體效果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各航司最常提出具體裝修要求的裝置。”李龑說,座椅訂貨週期非常長,在安裝方面還有極其複雜的規定和嚴格的符合性驗證流程。但是,要調整座椅就需要與國外座椅原廠家溝通,選擇上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改裝佈局被迫調整、改裝項目無法正常交付。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李龑決定去“闖一闖”。他一方面研究了包括中國民航局、美國聯邦航空局、歐洲航空安全局等適航當局的指導文件和相關項目資料,摸清航空座椅符合性驗證思路以及座椅技術標準的內涵。另一方面主動出擊,同座椅原廠商及項目合作方的相關專家討論座椅採購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注意事項。

經過研究,李龑終於在波音737-800機型及波音747-8機型客艙改裝項目中取得成功,開創性地研究總結出標準化的座椅選型和訂購技術規範、質量標準及驗收規範,徹底扭轉了產品質量和週期受國外廠商掣肘的局面。在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同時也贏得了國外廠商和專家的認可。

“話語權是怎麼來的?技術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與國外廠商交流時,很多問題就可以很好地得到解決。”李龑回憶說,“這讓我們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比如客戶提出座椅要低幾公分、座椅想再軟些。如果我們不掌握話語權,國外原廠商很可能說不能調整,因為只有按照他們的想法才是符合安全要求的。”但是如今,李龑可以利用各方數據、信息來論證按照某種方式進行改裝,既能符合民航安全要求,又能達到客戶的需求。

踏入“无人区”,他为飞机客舱改装技术赢得国际话语权

李龑在介紹自動摺疊的會議桌。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研發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對航空座椅的理解不斷深入,李龑意識到按要求購回座椅並安裝上飛機並不意味著奮鬥的結束。在座椅交付後,依然能夠持續高質量地提供翻新和改裝服務也非常重要。

“座椅改裝是我們過去一直想做而不會做、不敢做的事。但建設航空強國離不開自主創新,我們必須主動作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李龑回憶說,但要突破這一技術難題談何容易。由於國外座椅原製造廠商對座椅動態試驗及鈍性傷害試驗等技術數據的封鎖,一旦對座椅主要部件進行改裝,改裝企業就需要通過很多複雜的試驗。而這類試驗動輒就需要花費數百萬元人民幣,還可能出現試驗結果不通過的局面。

李龑帶領團隊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幾乎查閱了國外所有座椅相關的規章、諮詢通告、備忘錄等資料,經過反覆推敲論證,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座椅椅背屏改裝符合性驗證方案並獲得了局方認可,一舉突破原製造廠商的技術壁壘。該研發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對話

新京報:這份工作對你意味著什麼?有哪些收穫?

李龑: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我完成了從學生到職業人的全方位轉變。在工作中,我逐漸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知行合一的處事風格,歷練出了勇於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敢於踏入“無人區”、善於在前進中總結優化的素養。

更重要的是,這份工作還是一段我同集體共同成長、進步的美好經歷。我們在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改善旅客體驗、解決旅客航空出行過程的痛點,整個隊伍一直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新京報:未來你有什麼工作規劃?

李龑:我們現在有幾項重點工作,其中包括落實重點數字化信息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建設項目順利完成,並進一步藉助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未來,我非常希望為中國航空維修和改裝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進行有益的、可借鑑的嘗試,為行業全面升級貢獻力量。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協作記者 李木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