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平凡人如何脫穎而出被賞識?功成名就如何急流勇退

如果你是職場上的一個小人物,自認為有身本領,你如何推介自己,迅速被上司賞識認可?

如果你在職場中已功成名就,如何能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平穩著陸?

《資治通鑑》講述蔡澤的故事給了我們人生進和退的歷史啟示。


《資治通鑑》:平凡人如何脫穎而出被賞識?功成名就如何急流勇退


蔡澤是燕國人,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他卻有大志向,要當相國,皇帝之下,萬人之上。普通人做夢都不敢想。蔡澤不但敢想而且還一步步做了,且做成了。他是如何實現的呢?

虛張聲勢,營造輿論

輿論這個東西了不得,眾口礪金 三人成虎。蔡澤這樣一個不出名的人要想出名,就要先虛張聲勢,引人關注。《資治通鑑》記載:“蔡澤先使人宣言於應侯曰:蔡澤,天下雄辯之士;彼見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蔡澤找人到處宣揚,到處吹牛逼,而且故意要讓當朝相國範睢聽到,說什麼呢?說蔡澤是天下能言善辯之士,他一見到秦王,就必會使您為難,進而奪取您的位置。蔡澤的目的是故意激怒範睢,唯有如此才能引起範睢這個當朝相國的重視。成功了嗎?成功了。“應侯怒,使人召之。”範睢真被激怒了,下令把這個無法無天的小子給我傳來,我看看是什麼貨色。其實範睢就已經上當了。

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蔡澤沒有講述自己如何能耐,如何治國,而是先舉了古人的例子。上來對範睢拋出的問題是:您難道沒有看到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的下場嗎?我們知道這些人不知功成身退,最後都沒有逃出“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的歷史結局。沒想到這招法,範睢並不買賬。範睢明知其意,還故意說:“這三個人的表現是節義的準則,忠誠的典範呀!君子可以殺身成名,並且死而無憾。”一般人可能就被噎住了,但蔡澤早有準備,他很巧妙的講了一段關於立功人的三條標準。原文是:“

夫人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辱而身全者,下也。”蔡澤說人們要建功立業,怎麼會不期望著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身命與功名都能保全的,是上等的願望;功名可以為後人景仰效法而身命卻已失去的,就次一等了;聲名蒙受恥辱而自身得以苟全的,便是最下一等的了。然後蔡澤說,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全力忠於君主取得了功名,這是可以為人仰慕的。但是閎夭、周公不也是既忠心耿耿又道德高尚、智慧過人嗎!從君臣關係上說,那三人雖然令人仰慕,可又哪裡比得上閎夭、周公啊?範睢被說服了,說了一個字“善”。表示了對範睢的認可。緊接著,蔡澤拋出兩個問題:第一個您的國君在篤念舊情、不背棄有功之臣這點上能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哪一個相比嗎?第二個問題:您與商鞅等三人相比,誰的功績更大呢?範睢說:我不如他們。然後蔡澤順水推舟說了句:如果您還不引退,將遇到的災禍恐怕要比那三位更嚴重了。說到此,範睢已是一頭冷汗。


《資治通鑑》:平凡人如何脫穎而出被賞識?功成名就如何急流勇退


與時偕行,功成身退

蔡澤說完問題後,又講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日中則,月滿則虧。進退嬴縮,與時變化,聖人之道也。這是十六個字講的實在太高明瞭,日中則移,月滿則虧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任何事物都忌滿忌過盛,物極必反,盛了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古人講要求闕,求不滿,這是參照自然法則所得出的社會法則。進退嬴縮,與時變化,這更是充滿了辯證法的哲理。我們今天常聽到與時俱進這個詞,這與與時變化本質上同義,告訴我們人要學會與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要學會隨波逐浪,浪高時要進取,浪落時要退守,人生不是一味的進也不是一味的退,要看形勢,看大勢,看潮流,看風向,進退嬴縮,此一時彼一時。例子說到了,道理說透了,範睢把蔡澤推薦給昭襄王,隨即以生病為藉口辭去了相國之職。蔡澤順利成為相國。蔡澤對範睢講了功成身退的道理,但蔡澤任相國幾個月後,也被免職,也算是急流勇退。從蔡澤出現的意義看,更是像拯救範睢的天使,他雖然達到了做相國的目的,但時間很短,更多是對範睢的解脫,是對範睢的保全。


《資治通鑑》:平凡人如何脫穎而出被賞識?功成名就如何急流勇退


這段文字不長,卻像我們展示了兩個人生頂級智慧,第一是如何進?人生在世,理應有所作為。每個在職場拼搏的人,都渴望事業成功,也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進取是應該值得提倡的。蔡澤教給了我們進的方法,替別人著想,站在別人的視角想問題,進而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踩著別人上位,這是蔡澤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如何退?蔡澤講了人生成功上中下三個標準,最高的標準就是身名均得以保全。為了實現這個最高標準,就要懂得進退嬴縮,與時變化。艱難中奮起和功成後身退都是對人生頂級智慧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