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5個人,組團花錢買了個縣令當,才三年就撈了60萬兩銀子

在很多網友們的印象裡,在古代如果想做官的話,那麼要寒窗苦讀,然後通過科舉考試成了進士才被授予官職!

其實明清的時候與科舉制

清朝有5個人,組團花錢買了個縣令當,才三年就撈了60萬兩銀子

同時盛行的還有一種做官的方式,那就是捐官通過花費鉅額的錢財買一個官來做在當時是合法的,不過無論通過科舉或者這種捐官的方式來達到進入仕途的目的的,做官後都會有一些忍不住貪汙受賄!

清朝的時候有一個五個人的團伙湊錢買了一個縣令來做做花了幾千兩銀子,沒想到三年後撈了600000兩銀子,其實無論通過科舉考試還是捐官的形式,只要有能力,只要上任後可以為老百姓做好事,那麼這個官員在當時的時代都會受到稱讚,雍正時期的李衛本來是江蘇的一個富家弟子,雖然有才幹,但是對科舉考試並不擅長,最後花錢捐了一個員外郎的職務,他任職期間勤鄭愛民秉公執法,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對於這樣有能力的官員,雍正當然會不令提拔,後來李衛官至浙江都督深受百姓的愛戴, 還有一個叫胡林翼的官員花了10000兩的銀子買了一個知府的官職來做他自己挑選貴州等貧瘠的地方去上任, 他說他本來就是買的官職已經夠不好意思了, 哪裡能去那些富饒的地方做官,在貴州任職期間, 他兢兢業業為當地的老百姓做了很多, 實是成為清朝有名的一名實幹官員, 有的人即便通過捐官的形式走入官場, 因為為政清廉最後也受人敬重,有的卻純粹將做官看作撈取錢財的一種方式清朝浙江一個叫蔣元儒的心心念唸的就是可以做官,

不過他家裡並沒有很富裕,他便找了四個狐朋狗友湊了4600兩銀子組團買了一個縣令來做, 上任後他們肆無忌憚的刮取民脂民膏!年內貪汙受賄來的銀子高達60萬輛,東窗事發後,他們被卸掉了官職,趕回了老家。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觀看!喜歡我的請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