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改革進入“深水區”

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

在當前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情況下,推進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有利於推動更多優質新興科技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會注意市場承受能力,把握好節奏,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和資金明顯分流。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

倘若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則是進入“深水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與科創板改革有哪些不同?會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和資金明顯分流?對殼公司和投資者有什麼影響?

與科創板改革定位不同

創業板和科創板都承擔著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兩個板塊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創業板註冊制實行後與科創板有哪些定位上的不同?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科創板突出“硬科技”特色,並且還發布了科創屬性的評價指引,以此來引導企業選擇合適的上市板塊上市。創業板體現的是創新創業成長型特點,深交所也將制定負面清單,明確哪些企業不能在創業板上市。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林瑾表示,此前科創板註冊制已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比如具有包容性的上市門檻、穩定運行的交易機制、高效透明的審核機制等,這為創業板註冊制的推行積累了可供借鑑的經驗。但是創業板註冊制上市定位覆蓋面或更廣,上市標準或體現層次化。

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認為,不同於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是增量改革,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可能會引領存量改革,現有發審體系或將進一步變化。

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

此次創業板改革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制定多元化上市條件,以支持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有利於推動更多優質新興科技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這將完善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增強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包容度。”楊德龍說。

業內分析師表示,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情況下,推進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有利於推動更多優質新興科技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深交所按照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要求,對上市規則全面修訂。一是完善盈利上市標準,要求“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二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三是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四是明確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但一年內暫不實施,一年後再作評估。據瞭解,深交所後續還將修訂發佈規範運作指引、業務辦理指南等配套規則,進一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從目前看,創業板投資者人數雖然多於科創板,但兩個市場規模不同、體量不同,上市公司數量不同,不能簡單用投資者絕對數量多少來判斷市場流動性,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和資金明顯分流。

楊德龍認為,註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過程中會注意市場承受能力,把握好節奏。從科創板經驗看,並未對大盤造成資金分流,創業板開通時同樣也未對A股造成明顯資金分流。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會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影響,哪些板塊會受益呢?張永冀表示,中小券商是承銷主力,所以券商股會受益;TMT、生物醫藥等成長行業受益;同時,也利好擬分拆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中小券商一直是創業板的承銷主力,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利好積累較多中小企業項目的券商。此外,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顯著提升創業板市場活力,再疊加前期再融資新政利好,中小市值創業板個股將更為活躍。對投資者來說,更多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將為其提供更多的投資標的,有利於投資者抓住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機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溫濟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