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祕訣

早上叫兒子起床。

“媽媽,被窩裡面好舒服啊!”

聽到兒子這句話,心裡馬上就火了,接著嘴裡就說出來了。

“被窩裡是舒服,但是你能在被窩裡面躺一輩子嗎?”

“媽媽,你看你這個人,真掃興!”

當兒子說出這句話,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只是在表達一種感受,而我馬上進入攻擊模式,以為他貪戀被窩,不想起床寫作業,準備拿一堆道理來講人生。

這是不是我們跟孩子相處的常態?

我們一直說要理解孩子,可是總會不經意地掉進自己慣有的模式,孩子雖然在我們身邊,我們跟孩子的心卻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因此,孩子因為喜愛而不願分享,被我們解讀為自私;對未知生活的恐懼不去幼兒園,被我們解讀為不獨立;對某種蔬菜的氣味敏感而拒絕食用,在我們看來是挑食。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究竟該怎樣跨越跟孩子之間的障礙呢,最近學習了梁寧的《產品思維》課程,其中的用戶思維給了我啟發,跟孩子相處時,我們不妨嘗試一下“用戶思維”,把我們的孩子當作我們的用戶一樣去對待,去理解,相信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01

什麼是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的概念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被羅伯特·勞特朋教授所提出來。所謂用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瞭解客戶的各種個性化、細分化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做到“用戶至上”。

換句話來說,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思維。

所以,把“用戶思維”運用到孩子身上,我們作為“產品經理”,站在孩子角度思考,用孩子的語言表述孩子關注的需求,幫助孩子進行思考和判斷,從而讓孩子能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過程。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02

為什麼“用戶思維”能很好地幫到我們理解孩子

用戶思維強調一切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站在用戶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強調的是思維的轉換,而思維轉換的關鍵就是學會提問和傾聽。


1、用戶思維的核心是提問,提問能幫助孩子主動進行思考。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提問》一書中這樣寫到:提問是認知的雙向過程,以提問的方式與自我有效互動是高階的溝通。

做銷售時,如果銷售人員滔滔不絕地給顧客介紹產品,一味地宣傳自己的產品有多好,用戶並不一定買賬;如果你嘗試問對方希望買到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對方可能會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提問能夠讓他們感到信任和尊重,感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


當我們想讓孩子做一件事,試圖進行說教,滔滔不絕地講道理時,我們是以自己為核心的,說教與提問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孩子希望的是父母關注自己。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舉個例子,孩子睡前磨蹭著不肯收玩具,媽媽想催促他儘快收拾完,早點開始睡前故事。

講道理:養成好習慣,按時睡覺,才是好孩子,按時睡覺有助於長高,巴拉巴拉一堆道理,媽媽說的不厭其煩,孩子完全無感。

提問:寶貝,馬上該睡覺了,你現在需要做些什麼,才不會耽誤你聽故事的時間呢?

這時我相信孩子會主動收拾好自己的東西,乖乖爬上床等媽媽的故事。

提出一個好的問題,要比給出一個好的答案難得的多。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2、用戶思維另一個核心是傾聽,傾聽能幫我們掌握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在銷售中,聰明的銷售人員會通過傾聽更好的收集顧客信息,從而把握對方的需求。

舉個例子,顧客買傢俱時,銷售員會問客戶:

家裡什麼樣的裝修風格?

房子多大面積?

家裡有沒有老人和孩子?

客戶回答這些問題之後,就能對他的需求有一個基本判斷,在介紹產品時會更有針對性。

同樣,跟孩子溝通時也需要我們學會傾聽,來了解和判斷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傾聽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樂說過:學會正確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運用合理的方法應對,才能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比如,孩子某天早上突然說,我不想去幼兒園了。這時,不要馬上勸說孩子去幼兒園,教他遵守學校規定,而是要專心傾聽孩子,鼓勵他表達完內心的想法,有可能孩子在學校受了批評,也有可能是跟小朋友吵架了,我們掌握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能與孩子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才會接受我們的建議。

03

如何用“用戶思維”去理解孩子的需求、讀懂孩子的情緒、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

我們和孩子之間,圍繞起床、刷牙、吃飯、睡覺、做作業、玩遊戲等問題的溝通,經常是一種博弈。在這場博弈中,孩子由於年齡小、表達能力差,經常處於弱勢,所以,我們需要借鑑“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用戶,去平等對待和溝通。

1、站在“用戶角度”,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痛點。

什麼是痛點?

梁寧在課中講到,對於產品來說,痛點多是指尚未被滿足的、而又被廣泛渴望的需求。

那對於孩子來說,痛點就是渴求愛卻感受不到愛。通常,痛點背後隱藏著一個人的恐懼,而憤怒則是恐懼的另一種表達。

前段時間曾看過一段“這是我見過最可怕的孩子”的視頻。

視頻一開始,孩子就處於憤怒狀態,他不斷地嘶吼著,扔椅子、掀桌子、撕扯自己的頭髮、攻擊媽媽,已經完全失控了。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然而面對失控的孩子,媽媽卻面無表情,既看不見孩子的呼救,也不懂安撫孩子。

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樂說:“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著某個可怕的經歷,沒有哪個孩子的憤怒,是突然就有的。”

有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沒有人愛。

那個男孩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憤怒到抓狂,其實內心卻十分恐懼和痛苦。

他希望通過憤怒,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可惜那個媽媽並沒有讀懂孩子的痛點,只是在機械地完成導師的指引動作,根本沒有愛在裡面。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我們很愛孩子,其實,會愛才是真愛,不會愛帶給孩子的往往是傷害,只有掌握孩子的需求和痛點,真正讀懂孩子,才能解決孩子的痛點,滿足孩子的需求。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2、讀懂“用戶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用戶進行產品體驗時,往往無法準確地說出體驗,只能展現情緒,這時就需要我們讀懂隱藏在客戶底層的情緒,而孩子也一樣,因為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好,並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遇到煩躁、生氣、憤怒等情況都會以哭鬧的方式表現,所以需要我們幫助孩子認知情緒,表達情緒、接納情緒。

我幫孩子買了一套情緒卡片,關於傷心、高興、憤怒、生氣等,平時會跟孩子做情緒遊戲。

  • 情緒對對碰——識別情緒

用至少兩套情緒卡片,讓孩子組對,找出兩兩相同的情緒卡,並說出情緒的名稱。

情緒是自然的體驗和感受,但人並不是天然就能分辨自己所有情緒的。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緒,他們多半會說不清自己的感受,也就不會對情緒進行管理。

只有識別情緒,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才會越高,才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緒。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 講故事——表達情緒

用情緒卡,和孩子輪流抽,根據抽到的情緒卡講關於這個情緒發生的故事,讓孩子回顧這件事情發生時,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感覺,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 情緒支持——接納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一大難題,有時我們會認為孩子在小題大做,甚至會阻止孩子發洩情緒,可能我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就是“別哭了”、“別難過了”,這些話非但給不到孩子任何安慰,還會阻止情緒宣洩。

跟孩子輪流抽消極的情緒卡,輪流嘗試給對方的情緒支持,體驗一下當對方傷心難過時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支持,當我們說什麼或做什麼時,會讓對方感覺到舒服。例如一個擁抱,一句“我知道你很難過”,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情緒被接納。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3、重視“用戶體驗”,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

銷售產品時,良好的用戶體驗是產品的終極價值。父母也可以借鑑銷售中重視用戶體驗的方法,把孩子視為用戶,去真正體驗他的生活,理解孩子的想法。

上學期,兒子在幼兒園尿溼了褲子,見到我哭著說讓我幫他換學校。

我問了半天,瞭解到他是因為在課堂上想上廁所,老師怕擾亂課堂紀律,拒絕了他,等到下課,孩子沒走到廁所就尿溼了褲子。

“這點小事,值得換學校嗎?”

但是,孩子覺得特別害羞,擔心小朋友們嘲笑他。所以,我去了學校,跟孩子一起坐在教室裡,等到下課,小朋友們擠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著“XXX又尿褲子了”、“XXX忘記穿襪子了”,我一下就理解孩子的處境了。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這件事情讓我意識到,孩子遇到的問題可能我們平時根本想不到,甚至不以為然。我連續陪了孩子兩天,尿褲子的事情被孩子們淡忘了。

以後,我再去接他時,也會注意觀察他周圍的環境。為了體會孩子在幼兒園的感受,我還會半蹲下來,以他的高度去觀察幼兒園各項設施。

當你以孩子的眼看他的世界,你會發現很多平時被我們忽略的東西。比如,你會發現幼兒園孩子之間的人際關係是最難處理的,怕被冷落,怕被嘲笑,怕被欺負;你會發現幼兒園的裝飾牆太高了,孩子根本看不到任何裝飾,在孩子面前的就是一堵牆;班級後牆上的紅花榜讓你很有壓力;坐在凳子上你也會忍不住東張西望;你會發現自己特別盼望下課鈴響起。

這些都是我們平時體驗不到的。當你體驗過後,你就不會輕視孩子的感受。


用戶思維——做孩子的“產品經理”,打造極致親子關係的3個秘訣


寫在最後:

叔本華說:“你必須允許每個人以他自己的性格而存在,不管結果最終如何;你要努力做的就是以某種方式利用這種性格的天性,而不是想著去改變這種天性,或是不經考慮對其進行譴責”。

跟孩子的相處中,學會借鑑“用戶思維”,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學會換位思考,做好孩子的“產品經理”,就能跟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真正的教育,一定不會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的教育,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對孩子的需求和成長規律進行了解和掌握,並且給予孩子需要的支持和陪伴,這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提升的能力和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