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一本奇書,被晚清統治者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偶然得到卻迅速崛起,你知道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嗎?這本書就是——《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林則徐及其幕僚翻譯文書《四洲志》的基礎上整理和發展而來。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一、《海國圖志》的起源

那麼,魏源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原因在於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妥協,簽訂了《南京條約》,賠款又賠地,魏源義憤填膺,愛國心切,毅然投筆從戎,但魏源又想到,如果想要打敗敵人,就應該首先了解敵人,即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於是自1841年開始,魏源就開始著手編寫此書,魏源為了清楚的瞭解西方各國的發展歷史和政治制度,查閱和參考了各國史料,1842年,在林則徐《四洲志》的基礎上編寫了前50卷,至1852年共編寫500餘卷。歷時11年,經千難萬險,魏源終於編寫出這本包羅萬象,涵蓋西方各國的“百科大全書”。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歐洲各國志


這本書的內容有多大呢?

首先是信息量豐富,詳細介紹了西方主要國家的制度文明與歷史沿革,包括:地理、歷史、文化、科技、教育、風土人情、宗教習俗等方面;其次,除了質量過硬,所用語言也通俗易懂,為了方便人們理解書中的內容,還繪製了80幅巨型地圖,可謂是圖文並茂,十分生動。

成書後,魏源本想著這本書應該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應該能進入統治階級的視野,發揮應有的作用。然而,《海國圖志》在得到的反響卻很冷清,統治階級認為此書所言之論不實,自詡大清朝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各國都是島國而已;守舊的大儒甚至認為這本書是邪書,竟然揚言要把此書查禁燒燬。正因如此,《海國圖志》成書之後一直沒有再版,前後只印刷幾千本,商家一年才賣出幾本,迫於無奈,書的價格一降再降,最後不知怎麼流落到了日本。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二、《海國圖志》對日本近代化的意義

《海國圖志》流落到了日本後,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開始源源不斷爆發出強大的魅力。從日本的上層貴族階級,到政府公務員,再到民間的武士、百姓,但凡認識幾個漢字的人,只要看一兩眼,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被深深地吸引在其中。

剛開始,此書只是在貴族圈裡流傳,後來竟然火遍全國,有的人甚至不惜託千金走關係,只為摘抄一份手抄本。更有人為了得到原版的,竟然遠渡中國。日本政府見到此書熱賣,以至於命令海關人員竟然直接來中國走私此書,回國後立即安排專家翻譯此書,後來日文版的《海國圖志》再版了十次,每一次再版都受到廣大國民的喜愛,被譽為日本20世紀最暢銷的書籍。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海國圖志》深深影響了日本一代又一代青年,如日本著名的佐久間象山、大名鼎鼎的日本明治維新思想家坂本龍馬、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等;他們在年輕時都很喜歡讀此書,有的甚至寫過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明治維新時期的另一位日本政治家吉田松陰說:正是《海國圖志》激勵了一代日本人為國家奮鬥的決心,更幫助日本找到了一條奮鬥的道路。

在日本倒幕時期,日本人在黑暗之中摸索著前進,而《海國圖志》的到來,就像是為他們點了一盞明燈,幫助他們看到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技,指引著它們前進。《海國圖志》啟發和激勵了一批日本明治維新的中堅力量,當時的日本首相甚至說:明治維新從工業發展到商業運營等各方面的重大國策,更完全來自對這本書觀點的照抄照搬。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回溯日本的歷史重大事件,就知道此言屬實:從倒幕運動到明治維新運動,一代日本精英們賣力奮鬥,他們的角色、身份、行業不同,但從橫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點卻相同:他們都是《海國圖志》的鐵桿粉絲,現代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同樣說道:日本能夠成為近代亞洲唯一一個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首先要歸功於這件法寶。

與之相反的是,晚清政府派遣到歐洲的留學生,看到同校的日本同學吃飯睡覺都捧著這本書,它們竟然不知道書的作者就是中國人。實在是可悲可嘆,如此奇書,被日本奉為瑰寶,作為中國人竟然無人知道,不知道當時那些洋務留學生作何感想,更不知道晚清統治階級看到會作何感想。

中國一本奇書,被清政府當做“垃圾”,鄰國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