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國:只要你答應條件,我願意朝貢,中國:我要想拿,還需要你?

日本有一個城市叫京都,那裡有一座神廟,叫“豐國神社”,供奉的是豐臣秀吉。在神廟的附近,有一座墳墓,埋的都是人的鼻子和耳朵,那都是從中國和朝鮮人的身上割下來的。為什麼這裡會埋葬著中朝兩國人的耳鼻呢?

鄰國:只要你答應條件,我願意朝貢,中國:我要想拿,還需要你?

豐國神社

這可以說是戰爭的產物,五百多年前,豐臣秀吉帶兵侵略朝鮮,企圖吞併朝鮮,並進一步佔領大明朝的廣大疆域。當時朝鮮是明朝的藩屬國,作為宗主國當然不能任由日本胡作非為,於是大明派兵援助朝鮮,跟日本打了長達七年的戰爭。有戰爭必有傷亡,殘忍的日本人居然割下陣亡明軍和朝軍士兵的器官,於是才有了這座巨大的墳墓。在這座墳墓中,共有明軍戰士的鼻子近3萬個,而朝軍戰士的鼻子則有18萬個。韓國人到京都,往往到這座墳墓前憑弔自己的先烈,卻少有中國人到此看上一眼。

雙方在萬曆二十年開戰,一年後,日軍就抵擋不住明軍的強大攻勢,而提出議和。四年以後,戰火重燃。

鄰國:只要你答應條件,我願意朝貢,中國:我要想拿,還需要你?

萬里朝鮮戰爭劇照

在萬曆二十一年的時候,豐臣秀吉曾主動提出和談,並開列出和談條件,其條件主要有三:一是把明朝公主嫁給天皇做皇后;再則答應嚮明朝進貢,最後一點是重點,再則朝鮮的八道領土一分為二,其一給明朝,另一給日本(這才是日本最核心的目的)。

針對豐臣秀吉荒唐的議和條件,明朝使者這樣回信:

我跟朝鮮乃是宗藩關係,藩國有難我們自當為其排解,難道我是貪圖朝鮮的土地嗎?如果貪圖土地,何必出兵解救,朝鮮早被滅了。現在我們如果以解救為名,行瓜分之實,則置朝鮮王於何地?置信義於何地?閣下在日本也算得上是個英雄,如果落下瓜分朝鮮的不義之名,豈不有損你的聲譽。我勸閣下還是跟大明建立邦交關係,罷兵回國,讓三國共享和平,豈不功德無量?

鄰國:只要你答應條件,我願意朝貢,中國:我要想拿,還需要你?

萬曆朝鮮戰爭劇照

豐臣秀吉於是又跟明朝使者討價還價,說,要不這樣也行,大明不忍心滅掉朝鮮,那就分四道給朝鮮王,仍然屬於大明的藩國,另外四道歸日本,也用明朝皇帝的印璽,中間用深溝隔開。

這辦法還是要瓜分朝鮮,大明朝豈能答應?

日本不懂得宗藩關係要遵循禮制,關於這層關係,還是清朝的一位大臣說得好:

鄰國:只要你答應條件,我願意朝貢,中國:我要想拿,還需要你?

萬曆朝鮮戰爭劇照

向中央朝廷進貢,對藩國來說是一種義務;而為自己的藩國排憂解難則是宗主國的責任。

清朝入關之後,繼承了宗主國的地位,而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也一直延續。為了保護藩國,清廷甚至賭上國運也要出手,甲午之戰便起因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