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反脆弱》這本書我已經讀完有四五個月了,這本書中所講的內容讓我對不確定性思維模型又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剛讀完時就想著要出一篇讀後感既是對外輸出,也是一種對內容的鞏固。最近終於將這本書所講的知識點和概念,用思維導圖軟件給整理好了,所以也就有了這篇內容。

先總結一下讀這本書的感受把,這是一本不好讀,但值得深入閱讀的書籍。我在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清楚是否是翻譯原因,導致在內容表達上非常羅嗦繁瑣,曾讓我多次出現放棄閱讀的想法,但後來又因為學習了關於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等思維模型之後,從新的角度在來看這本書,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一下子就陷進去了,讀完後也收穫了不少。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這個名字我是第一次聽說的,在讀這本書之前並沒有給我太大的感觸,但是在讀完書之後整理資料時,通過互聯網才知道納西姆是一個大神級別的人物。這裡我稍微列出一點成就,大家感受一下。會法語,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共五門語言,而且還能看懂古希臘語,拉丁語,亞拉姆語,古希伯來語這4種語言。納西姆20歲出頭就開始做交易了,更難得的是他做交易的核心思想也是《反脆弱》這本書中所提倡的槓鈴策略,所以說他既是反脆弱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納西姆使用反脆弱的投資理念讓他總能在危機時獲利,在198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卻實現了財富自由,並且在之後的幾次金融危機都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納西姆還是安皮裡卡資本公司的創辦人,他平時酷愛讀書,每週能閱讀30-60小時。而今天講的《反脆弱》與他的《黑天鵝》和《隨機漫步的傻瓜》被人稱為“不確定性三部曲”,有興趣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

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什麼是反脆弱?

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反脆弱》

以上內容就是納西姆為解釋什麼是反脆弱的原文,書中是以逆向思考的方式舉例來說明反脆弱這個概念。我認為最好理解的例子是好奇心,滿足好奇心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一些挫折,在經歷挫折之後終於滿足了這個好奇心之後,你會發現,隨之而來的不是滿足而是更大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就像上癮症一樣,你越是滿足它,這種感覺就越強烈——書籍有一種神秘的傳播使命和能力,這一點對於整個房間滿是圖書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反脆弱》

另外一個現實中例子就是“產品”。產品這個概念所覆蓋的面是非常廣的,概念上來講,產品就是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觀念或其組合。這裡為了方便理解,我就以手機 App 來舉例說明,公司做好產品之後,投放到市場上,App 在接觸用戶之後會出現一些好的或壞的反饋,而這些壞的反饋就可以看做是波動,挫折,產品解決了這些壞反饋之後,用戶體驗就會不斷提升。下面這張圖就是微信早期的差評。

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事物的反脆弱並時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而且事物的反脆弱性一般以某個壓力水平為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運動時,可以看做是對肌體的打擊,但一定是在一個限度範圍內的,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身體就會受傷。這也就說明,即使事物具有反脆弱性,如果受到了超出其限度的打擊,該事物仍然會滅亡

脆弱源於什麼?

脆弱源於非線性,看過我之前關於不確定性相關思維模型文章的小夥伴應該對非線性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為什麼納西姆會說脆弱源於非線性呢?這裡舉個書中的例子,我們想要評估某個城市的交通系統是否脆弱,我們可以統計從該城市A到B點之間的通行時間,然後模擬增加2萬車流量之後AB點之間的通行時間。

好了現在大家跟著我來一起思考一下可能出現的場景,剛開始車輛少的情況下,增加一定的車流量並不會增加明顯的通行時間,但隨著增加車輛數量的增多,AB兩點的時間會呈指數上漲,如果極端一點把這個城市用車塞的滿滿沒有一點縫隙,這個時間可能是無限長,這就是一個非線性。這也就是納西姆所說的脆弱性之所以源於非線性的原因。

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其實上面的模擬脆弱性評估的方法,是一個評估事物脆弱性非常好的辦法。只需要對假定對系統進行一個小小的變更,對應之前的例子的增加車流量,然後看看影響多大,以及這種影響是否會加劇,對應之前的例子就是統計通行時間。如果加劇了,則表明系統是脆弱的,我們應該想辦法進行防範了。

反脆弱,脆弱,強韌的偏好

再說這三者的偏好之前,先來區分一下強韌與反脆弱之間的區別。強韌指的是,事物在不確定性環境下,保持不變的能力。它與反脆弱的區別在於反脆弱會變強,而強韌是保持原樣,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區分。

脆弱性的事物偏好穩定,不變的環境,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才能更好生存,換句話說,脆弱性的事物討厭不確定性。反脆弱則與脆弱相反,反脆弱喜歡一些不確定性的環境,因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他能變得越來越好,它能從不確定的環境中獲益。強韌事物的並不在意外部環境

反脆弱性偏好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這意味著——這一點非常關鍵——它也偏好錯誤,準確地說是某一類錯誤。反脆弱性有一個奇特的屬性,它能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瞭解的問題,而且非常有效。讓我說得更直白些:由於有了反脆弱性,我們做的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我寧願做愚鈍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極其聰明但脆弱的人。 —— 《反脆弱》

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現實中的不確定性非常常見,除了不確定性,混亂性和未知性等詞語都可以看做是相同的概念。這裡要額外要強調的是時間也屬於不確定性,因為時間越長,發生的事件也就越多,也就越混亂;如果你可以承受有限的傷害,對小錯誤具有反脆弱性,那麼時間最終會令你收益。

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我們可以利用事物存在的時長來判斷一些它們的反脆性,通常來講存在時間越久的事物更具備反脆弱性,因為它能在時間的長河下一直得到保存

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意味著從與波動性相關的某些東西中獲得潛在的害處或益處。某些東西指的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廣義的混亂家庭的成員。

廣義的混亂家庭(或群體):(1)不確定性,(2)變化性,(3)不完美、不完全的知識,(4)機會,(5)混沌,(6)波動,(7)混亂,(8)熵,(9)時間,(10)未知性,(11)隨機性,(12)動盪,(13)壓力,(14)錯誤,(15)分散的結果,(16)無知。 —— 《反脆弱》

線性 & 隨機性

現實生活遠比我們記憶中的生活更加錯綜複雜,我們的大腦傾向於將歷史以更平穩和更線性的狀態呈現出來,這導致我們天生就低估了現實的隨機性。而且面對隨機性,我們更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並反應過度

。我們幻想一下,創業與工作,創業對人們的恐懼性更大,其中也是不確定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人類為了生存,從古至今一直在逃避這種恐懼以及對秩序的渴望,但是一些人為建立某些系統或秩序往往會打亂事物的隱形邏輯,或者是那些不那麼明顯的邏輯。雖然在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影響,但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肯定會出現類似“黑天鵝”的事件發生。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閱讀大數定律這個思維模型。

在生活中的運用

其實書中舉了非常多關於通過反脆弱這個思想來解決現實問題的例子,這裡我介紹兩個對普通人都適用的例子。首先是關於讀書,學校教材通常是非常無趣的,很容易讓我們放棄繼續讀下去。而納西姆給出的答案是:“你可以厭倦讀一本特定的書,但不要厭倦閱讀的行為”。這本書沒意思了,我們完全可以閱讀其它的書籍,總會有那些吸引你的內容,不要因為枯燥的內容而厭倦閱讀

另外納西姆的學生讓他推薦閱讀書單時,他給出的建議是

儘量不要讀過去20年裡出版的書,除了不是寫過去50年內歷史的書。換句話說,就是閱讀經典,因為經典書籍的內容才是更加源頭的選擇,這裡可以參考第一行原理思維模型來思考。

拖了好久再不寫就忘了的《反脆弱》讀後感

第二例子是關於運動的話題,我們跑步是選擇跑步機好呢還是直接在現實環境中跑呢?利用反脆弱的思想來考慮,如果你走在坑窪不平的天然地面上,這些隨機的路況會鍛鍊到你身上的各個未知的肌肉,讓你的肌肉得到均勻的鍛鍊,而在使用跑步機或者某些器械鍛鍊身體時卻完全不同,這種情況通常是無休止地重複相同的動做,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健身房鍛鍊的肌肉比較僵硬。從這個角度觸發去考慮,在使用器械健身之餘增加一些戶外運動,才是更加科學的鍛鍊方法。

如何讓事物具備反脆弱性?

某些事情想要達到更好的結果,通常人們按照本能的思考方式得出的結論就是,增加有力因素就好了。但反脆弱的思想卻不一樣,它提倡的是減少不利因素。這與思維模型中的逆向思考非常相似,芒格老先生也說過,如果想要足夠優秀,只要避免犯蠢就可以了。

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 ——《窮查理寶典》

另外一個就是槓鈴策略,其核心思想為大部分分配到保守傾向,少部分分配到波動傾向。例如Google的員工可以使用80%的時間用於完成指定任務,剩餘20%的時間可以自由發會。學習上百分之80%的時間放到當前專用的領域上,20%可以放在其它興趣領域。

好了,最後再來安利一下這本書。再閱讀《反脆弱》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要耐下性子來讀,這需要你忽略表達上的羅嗦,專注於納西姆所表達的內容上。我為了達到這種效果,

在閱讀的時候除了高亮劃線之外,還利用思維導圖工具整理了一份知識樹講內容整理好,幫助我把注意力放到內容上,雖然這樣比較慢,但這部分的投入絕對值的。這篇內容只整理了《反脆弱》的一小部分內容,還是那句話,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