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兩千多年前的話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於規矩的理解,提醒我們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照章行事”要求我們提供各種匪夷所思證明的行為又總是讓我們感到無語和憤怒——湖北同胞在這幾個月裡應該有最深切的體會。


成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漸習得各種規則,明白尊重規則的必要,也知道違反規則的後果。而那些具有判斷力和理性認知的人也會清楚拘泥於條條框框的教條主義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理解、遵守規則,但也不想他們只會墨守成規。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怎樣幫孩子理解規則和自由,

讓他們尊重規則的同時也擁有自由的天性?


有沒有可能讓孩子既遵守規則,

也能夠打破框架,

保持不竭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枯燥的道理總是難以真正吸引孩子,不高明的解釋甚至會讓成人在說教的過程中陷入自相矛盾的尷尬境地。


這個時候,我們最不該忽略的或許是身邊最常見也最珍貴的寶藏——故事。


《貓國嘰裡咕嚕寶典》就用一個巧妙又充滿趣味的故事幫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在貓王國中,從國王、大臣到普通的國民,大家一言一行都必須遵守神聖的《貓國嘰裡咕嚕寶典》,比如出門必須戴帽子,喝咖啡時得微笑,吃飯時不能使用刀叉和筷子……


可是,小貓嘀嚕總是忘記“寶典”中的規定,還喜歡做“寶典”裡沒有記載的事。


為了醫治嘀嚕的“瘋病”,博學多識的貓醫生給他開藥,心理學家對他進行治療,但他們全都失敗而歸。


不僅如此,嘀嚕竟然把一向遵守規定的貓王子、貓公主甚至貓國王都帶瘋了。


而體驗到久違的自由和快樂之後的貓國王,乾脆一聲令下廢除了寶典,這讓貓國上下一下子陷入了大混亂……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小朋友們很容易被這個荒唐好玩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哪怕還只是孩子,他們也清楚完全遵照《貓國嘰裡咕嚕寶典》裡的規定生活是荒謬的,會提出和嘀嚕一樣的疑問:


“為什麼一定要戴帽子出門?”

“為什麼一定要用爪子捧著吃魚?”

“為什麼一定要在白天睡覺?”

……


答案其實藏在故事的開頭,作者一開篇就告訴我們貓國的生存環境相當嚴酷,每八個小時就經歷一次日出日落,酷熱、嚴寒、雨雪常常出現在同一天。


對於任何一種在嚴酷環境中求生存的物種來說,迅速作出決定都是至關重要的,群體的協作能夠增加生存優勢,於是大家會更傾向於選擇固定的模式。


因為如果每個人都不停地改變,那麼既不利於更快地作出決定,也會讓群體協作變得非常困難。


為了避免不一致性引起的糟糕後果,一些集合了集體智慧的規範便應運而生,比如法典。


所以,《貓國嘰裡咕嚕寶典》應當是貓國成立之初為了最大程度地對貓族負責,保持種族的綿延而被制定出來的。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可惜,許多父母沒辦法對此作出解釋,於是他們像嘀嚕的爸爸一樣責怪孩子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因為《貓國嘰裡咕嚕寶典》上就是這麼要求的!”


這樣簡單粗暴的邏輯顯然無法讓孩子滿足,而當孩子不認可,他們絕不會乖乖服從,只會進一步打破規則。


嘀嚕帶領小夥伴推動《寶典》改變的過程充滿了童趣,比如發明新詞彙造一些大人全聽不懂的句子,比如學著其他動物的樣子走路、看書,比如用誰也沒嘗試過的方式釣魚……


小朋友們在讀的過程中恐怕會完全代入,化身為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小貓,和嘀嚕一起嘗試打破所有無聊的常規。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然而接下來的發展可能會出乎小讀者的意料——大家都體驗到了自由的快樂,誰也不要被規則束縛了,生活這時候應該很美好才對。


可是就像很多小朋友終於過上了不用上學的生活卻發現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好玩一樣,當貓國開始自由主義氾濫,雖則一開始還挺有意思,但是很快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性的崩潰。


這並不是嘀嚕和任何一個貓國成員想看到的,也不是小讀者想看到的。對於孩子來說,自由和有趣固然重要,可是秩序帶來的安全感也必不可少。


這個時候再和孩子討論,相信他們都能明白規則和自由的關係了。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規則應保障人們獲得更大的自由與空間,可如果一味限制不講變通,那麼這也許只是披著規則外衣的控制。


然而如果一味追求個體自由,每一個人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那麼全社會就會不受控制地被拖進“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


當孩子們看到貓國以前“過度的規則”是如何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而現在“過度的自由”又是怎樣讓整個社會運行陷入癱瘓之後,他們會自己得出“既不能搞絕對的規則,也不能搞絕對的自由”這一結論。


貓王國在經歷了這場大混亂後,終於也總結出了這樣的經驗,推出了《貓國嘰裡咕嚕新寶典》。


《新寶典》保留了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社會規則,也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地方給予了國民自主選擇的自由。一場被小貓嘀嚕的好奇心和創意無意間推動的貓國大變革就這樣圓滿落幕了。


而在貓國之外,我們的人類社會中,許多嘀嚕還在不斷地努力著。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從野蠻步入文明,物種要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找到最佳生存之道,否則,不管是人類還是故事中的貓王國都沒有機會建立現代文明。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而且這個過程並未結束。


我們通過遵守普世的規則,保持一致性讓文明延續,但是也在這個過程中飽受那些僵化的規則帶來的傷害。


從人類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到現在無數人倡導的平權主義,人們一直在挑戰那些不合理的規定,不斷地嘗試優化我們的規則,以期實現更高層次的文明。


從這個意義上說,《貓國嘰裡咕嚕新寶典》不僅僅是一個精彩有趣、為孩子所喜歡的故事,也是能給成人許多啟迪的深刻的寓言。


想給孩子自由,又怕破壞了規則?


年幼的孩子在第一次閱讀中或許只收獲了單純的歡樂(這已經很棒了),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閱讀中,他們會越來越深入地理解這個故事背後的涵義,明白為什麼所有人都應該遵守基本的社會規範,又是為什麼人們不應躺在往日的舊規矩上拒絕一切改變。


於是,他們也會變成勇敢的小嘀嚕,成為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於質疑,勇於創造的大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