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辛衝街朱崗村朱哲良:便民店恢復了正常營業,我們很好,不用這麼惦記

新洲辛衝街朱崗村朱哲良:便民店恢復了正常營業,我們很好,不用這麼惦記

新洲辛衝街朱崗村朱哲良:便民店恢復了正常營業,我們很好,不用這麼惦記

(圖為朱哲良打理自己的小賣部  記者李子云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22日上午9時許,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新洲區辛衝街朱崗村時,朱哲良正在自己開的便民店門口,帶著剛滿3歲的孫子曬太陽,見到記者,他連忙打招呼:“說了讓你們不要來的,我脫貧都幾年了,不用再這麼惦記了。”

記者告訴他:“我們來看看這次疫情對你們家生活有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便民店恢復了正常營業

朱哲良把記者帶進他的便民店。店面不大,約20平方米,高高低低的貨架上擺滿了貨物,主要是各種零副食,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還兼賣菸草。不時有村民進來購物。

“多虧了這個便民店,它讓我脫了貧。這次疫情,它還幫村民解決了封村時生活上的需要。”朱哲良介紹,春節之前,他購進了一大批年貨,疫情暴發後封村了,村民外出購物不便,只能光顧他的便民店,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到3月初,便民店的貨物全部賣空了。

村民所需的物資不能斷供,村支部書記朱喜德與他聯繫,由村裡收集村民需要購買的物資,朱哲良負責到邾城購回。

“這些物資基本沒賺村民的錢,畢竟是特殊時期。”朱哲良說,“再說,這個店也是村委會幫我開起來的。”

30年前,那時36歲的朱哲良,妻子不幸離世。為了照顧3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朱哲良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種點糧食,獨自拉扯孩子長大。“那個年頭,別說攢錢了,基本靠借錢過日子。孩子們讀書也因此耽誤了,義務教育雖然不用交學費,但生活費我也湊不起。當年,大女兒唸了三年小學就輟學了。”

朱哲良的家從此陷入貧困。

直到2015年,村委會看他家長期貧困,就給他支招開個便民店。朱哲良的侄兒一家在外打工,就把靠村路的門面借給他開店,不收租金;村幹部幫他跑營業執照,還幫他辦下了菸草專賣許可證。當年4月,便民店開張了。朱哲良的日子開始慢慢好轉。

今年4月8日,武漢全城“解封”。朱哲良開心極了,當天上午趕到邾城,租了輛小貨車,進回了8000多元的貨物。“終於恢復了正常營業。”

飼養土雞年收入有望過萬元

朱哲良笑著告訴記者,他飼養的100多隻土雞,疫情期間賣出去了80多隻,收入了8000多元。

“別看朱哲良困難,但他從不主動找村裡、街道要扶持,他總是在‘折騰’,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村支部書記朱喜德說。

村民們說,朱哲良一向“很硬氣”。妻子去世後,家裡貧困, 朱哲良總在琢磨著怎麼脫貧。

早些年,朱崗村為了幫村民脫貧致富,請來農業專家看水土,朱哲良帶頭種植白靈菇。後來,因為銷路不佳,他沒再種白靈菇,改種蔬菜、西瓜、甜瓜、甘蔗……看見什麼賺錢,他就種什麼。這種“跟風”種植,基本上沒見效益。

2015年,他又瞄準了飼養蛋雞。一番“折騰”,他熟練掌握了養雞技術。近兩年,他發現飼養土雞更賺錢,便在便民店附近圈出一塊約一畝地的院子,栽上一些果木,放養土雞。

“土雞都論只賣,一隻100元。”朱哲良說,“我現在不貪多,每年就養100多隻土雞。也不再瞎折騰,經營好便民店,飼養好土雞,過日子綽綽有餘。”

等條件再好點盼帶孫子孫女去旅遊

採訪期間,朱哲良3歲大的孫子總是跟在他身邊,我們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偶爾,他問爺爺要餅乾吃,朱哲良便從貨架上拿一小包給他。

“照看孫子是我目前最大的樂趣。”朱哲良說,他原來最擔心的就是兒子。兒子今年37歲了,原本是水電工,10多年前在工地上做工時突然暈倒,後被診斷出得了腦積水。“治了兩年花了2萬元,控制住了病情。”加上家裡窮,他一直擔心兒子找不到媳婦。但隨著兒子在城裡打工,家裡的條件也慢慢好起來,兒子不但娶上了媳婦,還給朱哲良添了一個孫女、一個孫子,把朱哲良高興壞了。

現在,兒女們都成家了,朱哲良說他只用管好自己,再就是帶好孫子。

“有沒有打算自己也找個老伴?”記者問。

“我是窮怕了。”朱哲良笑著說,“是想等到我條件再好點,找個老伴,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出去旅遊,那就最開心了!” (記者李亦中 羅京 通訊員王林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