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文|一單元】


10月下旬,許家印進行了他今年以來的第8輪“洲際考察”。主題依然是汽車。

之所以用“輪”做單位,是因為已經很難用幾次、幾個、幾家之類的量詞來描述許家印的密集足跡和緊湊行程。比如這一輪,短短5天內,跨越歐亞3國8個城市,先後考察了德國、西班牙、日本的12家世界頂級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

並且,這輪考察,又創造了3項新紀錄:一,考察國家和城市最多;二,總行程最長,超過2.5萬公里;三,接連訪問歐亞兩大洲國家,真正的跨洲際,而此前或是集中訪問歐洲,或是專門考察韓國。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巴斯夫董事會主席Martin Brudermüller迎接許家印一行)

此前的7輪依次是:1月,瑞典;5月,英國;6月上旬,瑞典;6月中旬,韓國;7月,德國;9月中旬,德國;9月中旬,意大利。

8輪考察總行程已經達到“10萬+”,約12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圈。

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評者,也不能否認許家印的拼勁。

當然,這絕非是要刷數據。幾條洲際航線連起來,實際上便清晰勾勒出了恆大造車的路線圖。短短數月時間,神速打造成了一條貫穿技術研發、生產製造、造型設計等在內的最強全產業鏈。這是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前無古人的創舉。

恆大,正在用“速度與激情”,去溶解那些挑剔的“傲慢與偏見”。

同時,這又是一張濃墨重彩的宣戰書——恆大要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1】

速度,並不是矇眼狂奔;激情,也不是衝動的代名詞。恆大的戰略抉擇,經過了理性的篩選與過濾。

作為“宇宙第一房企”,恆大有毋庸置疑的“第一崇拜”心結。但這其實有很合理的邏輯。既然要做,為什麼不做到最好;既然要做到最好,當然要尋求“第一”。

只不過,許家印將這種對“第一”的追求,發揮到了極致。只有那些在汽車產業各細分領域擁有世界級權威的絕對頭部,才會被拉進這位“造車勞模”的朋友圈。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汽車業務全球CEO Karsten Kroos及高管團隊合影)

就以最近的第8輪為例。

德國、西班牙、日本3國的12家全球頂級汽車零部件巨頭,陣容是這樣的: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理工男”+車間主任的經歷,造就了許老闆的“技術控”,這實則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情結”。而德國、日本的車企乃至整個製造業,取得今時今日成就的關鍵,正在於此。許老闆對此無疑是心有慼慼焉。

技術是“頂配”,設計是“爆款”,隊伍是“天團”,車企恆大隆起為“頭部”,就順理成章。

不妨再回顧一下許老闆前7輪的行程單+收穫清單: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機遇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留給有了準備就馬上行動的人。

憑藉清晰的戰略決斷和強大的執行力,恆大在幾乎不可能的短時間內,完成了技術的原始積累。並且,進行了獨特的模式創新、價值創新。

恆大原創出了“連環式考察+矩陣式收購+組團式簽約+集群式合作”的超跑級進擊模式,共同賦能催生的將是未來的“兵團式作戰”。

【2】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

恆大造車,三者缺一不可。

天時——時也,勢也。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和各大車企競技的中心舞臺。新能源汽車長風鼓盪,萬億級藍海浪奔浪流。但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受限於技術儲備的不足,還遠遠不能匹配C端需求。

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因世界汽車行業革命之趨勢,應房地產行業切換白銀時代之變勢,順國家產業發展戰略之大勢。順勢而為,則勢如破竹。

這不僅是恆大打造百年基業、挖掘新增長極的選擇,更助力中國從汽車大國升級為汽車強國。

而且,恆大的定位異常清晰,不是造車,而是專注造新能源汽車。

中國整體汽車工業若要趕超世界一流水平,恐怕尚需假以時日彎道超車;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基本處於平行賽道。

因此,許家印明確提出,恆大造新能源汽車,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汽車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恆大強大的資金實力,加上迅速聚斂的技術優勢,雙輪驅動,兩翼齊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面領先。

“跟跑者”從來不是許家印的選項。在他眼中,就連“同一起跑線”也會被視作一種苟且。要麼不做,要做就做“領跑者”。

馬拉松都跑進2小時了,還有什麼奇蹟是不會發生的?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海拉首席執行官Rolf Breidenbach 及高管團隊會談)

地利——國外,聯手汽車強國巨頭;國內,佈局汽車頭部重鎮。

這從許家印的“10萬+”行程中就有跡可循:德意志問道匠心,意大利尋源美學,日韓取經精密製造,瑞典荷蘭開掘硬核技術。

這些國家都是全球汽車業乃至整體制造業的高地,憑藉深厚積澱,穿越百年,迎風而立。

在國內,恆大已經佈局廣州、上海、天津、瀋陽四大高端製造基地,全是老牌工業城市,廣州、上海更是排名前兩位的汽車工業中心。全部按照工業4.0標準,採用世界最頂級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為“恆馳”新能源汽車提供強有力保障。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參觀考察博澤智能座椅系統)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既然目標是世界最大、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自然需要一支王牌鐵軍、頂尖天團。

9月份,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發佈“全球搶人計劃”,在全世界延攬8000名新能源汽車頂級專家和技術精英,工作地點遍佈9個汽車工業大國。這創下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最大、領域最廣、層次最高的招聘紀錄。

10月15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又與來自德國、意大利、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15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簽約,為“恆馳”全系列車型提供頂級的造型設計。

15位大師均是全球汽車造型設計界巨擘。法拉利、保時捷、寶馬、奔馳、奧迪、豐田、福特等全球知名車企的無數款經典車型,皆出自他們之手。

其中,包括原大眾汽車設計總監Walter De Silva,菲亞特設計總監Michael Robinson,寶馬首席設計師Andres Warming,日產汽車設計總監Stephane Schwarz……是一支不可不扣的“設計天團”。

而為了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實現全球領先,許家印親自出馬,將韓國原SK集團研究院院長招募至恆大新能源研究院。

求賢若渴,昭示了恆大造車一往無前的勢頭和決心。

天下英雄,入許老闆彀中矣。

【3】

現在許家印為地產站臺的場合逐漸減少,而關於汽車,他卻幾乎事必躬親。

甚至可以說,汽車有多少個零部件,就能推算出許家印要考察多少家公司。

一次次“洲際掃貨”之旅,將最頂級的技術、人才收入囊中。

究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全”:全鏈條佈局、全球化視野、全品系思維。

第一,全鏈條佈局。

恆大一開始就確立了新能源汽車的定位:“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

自跨界以來,恆大就一直遵循“技術至上”與技術全球化相結合的原則,沒有絲毫猶疑動搖。

通過入主瑞典NEVS、與世界頂級豪車製造商柯尼塞格組建合資公司,獲得強大的整車核心技術與研發製造能力;入主卡耐公司,獲得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技術;併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掌握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攜手德國hofer,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結盟德國BENTELER和FEV集團,獲得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

6月,在廣州南沙佈局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電機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在瀋陽建設整車研發生產基地、輪轂電機研發生產基地、動力電池工廠。

10月,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落戶上海,涵蓋前瞻技術研究、產品規劃、概念設計、工程設計、試製驗證等全研發業務價值鏈。

銷售渠道上,增資廣匯,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的第二大股東。與國家電網成立合資公司,聚焦社區停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

從而,一個覆蓋研發、製造、銷售各環節的全鏈條佈局,昂然屹立歐亞大陸,放眼整個地球。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海斯坦普執行主席Francisco J.Riberas及高管合影)

新能源風口之下,一些新進場的車企,往往走自建團隊的路徑,靠講自主研發故事來融資。說得直白一點兒,燒別人的錢來研發技術。或是依賴外部代工,核心技術缺失,產品力低下。汽車直接對接消費端,市場檢驗的清澈度極高。一旦市場梗阻,資本冷卻,就遭遇斷崖式結局。

恆大敏銳覺察到了上述模式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燒自己錢來融別人的技術。這固然與恆大雄厚的資金實力有關,但更體現出了獨到的戰略眼光,果斷放棄從頭研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後發優勢,高起點立足,後來居上,緊緊搶佔了黃金窗口期。

例如,恆大引入的3.0底盤架構由BENTELER和FEV耗時三年半研發,集成了最先進的動力系統、懸掛系統、控制系統和制動系統,代表了行業最高水準,這將為恆大節省三年多的研發時間。

通過“以資本換技術”,快速獲得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頂級造車技術,大大縮短了研發量產週期,構築起強大的系統性競爭優勢。

這看似“簡單粗暴”,實則是完美主義。真正的“技術控”,絕沒有“玩票”心態,反而永存敬畏之心。恆大以“第一”為標準擇取合作伙伴,正是踐行“技術為王”的理念。

況且,引進只是第一步。恆大不是低級的“拿來主義”的,而是在吸納、整合、共享基礎上,進行提取與再造。把脈產業發展趨勢,預作前瞻佈局。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關鍵的部件之一。而基於“在電池方面全球最領先的企業沒幾家”的判斷,恆大決定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新能源科技集團研究院,通過一年半左右,將卡耐電池(恆大電池)全面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佔領行業競爭制高點。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安通林副董事長María Helena Antolin及高管會談)

【4】

第二,全球化視野。

任正非說: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我們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這樣才能縮短我們進入世界領先的進程。自主創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們想朋友遍天下。

恆大的做法與任正非的理念相當契合。“開門造車”,無論研發、生產、設計,恆大瞄準一切國際頂級資源。

全球化配置資源。短短一年內通過收併購與合作,掌握了新能源汽車各關鍵領域的世界最先進技術。

全球一體化研發。研發力量分佈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意大利、日本、韓國九國;高端製造分佈瑞典和中國國內四大汽車中心城市。

9月25日,恆大與全球頂尖的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在深圳舉行研發設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德國FEV、德國EDAG、德國IAV、奧地利AVL、加拿大MAGNA五大巨頭在底盤、白車身、動力總成、電子電器、整車集成、車身內外飾等汽車整車研發全流程,均擁有世界最頂尖工程技術,共同賦能恆大造車。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參觀考察日本電裝總部)

最具象徵意義的經典畫面,是9月份法蘭克福那場“史詩級飯局”。60多位全球頂級汽車工程技術和汽車零配件領域的龍頭供應商董事長和 CEO們,在世界汽車強國德國,歷史性地進行了首次大聚會。而做東的,竟然是一家跨界進軍新能源造車不足一年的中國企業。

這次飯局,是全球汽車工業巨頭集體為恆大投下信任票;也是“跨界王者”的加冕禮。

英雄帖一出,天下各大門派群賢畢至。這是隻有頂級高手才擁有的號召力。

一方面,是恆大造車的大手筆、大格局、大戰略、大氣魄,折服了業界與世界。

另一方面,恆大與許老闆本身都屬自帶IP。在全球知名品牌價值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9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名中,恆大位列81位。憑藉其強大的品牌效應,恆大順利與全球頂級的研發機構、技術公司、供應商等結盟。

再如,新能源汽車史上最大規模招聘,全球範圍內招募8000名頂級高手;全球選拔15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為“恆馳”打造顏值。這都是恆大的“全球化”創新,

每個環節,恆大都將自己定位於“世界一流”的層面。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豐田紡織副社長及高管合影)

【5】

第三,全品系思維。

“恆馳”註定是要含著金湯匙出生、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豪門公子”,但許家印確立了其“國民汽車”的定位。

9月份恆大與全球五大汽車工程技術龍頭的強強聯手,完成了研發設計領域的佈局。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全系列產品。

如此大規模的同步研發,開創了行業先河,創造了汽車業的一個世紀紀錄。

恆大瞄準不同圈層客群,打造一家“國民車企”,一線到五線全覆蓋,頂需到剛需全覆蓋。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

新能源汽車大浪淘沙。一些新興車企從光鮮到黯然失色的過山車經歷,致命失誤之一就在於產品單一,脫離市場需求。恆大的全品系思維,有效彌補了這一缺陷,增強了獲客能力、變現能力。

許家印稱,“恆大的定位是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而且,光是產品好還不行,價格太高,老百姓買不起也不行,所以成本還必須下降30%。”

按照這位“理工男”的縝密邏輯,成本下降30%的基礎在於恆大的產能將達到一年生產100萬輛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研發過程中,雖然車型不一樣,大小不一樣,但要儘可能模塊化,通用化率要高,這樣零配件成本才能大幅度下降。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捷太格特副社長及高管會談)

許家印不僅是一位“技術控”,而且是一位全方位、無死角的“顏值控”。

為確保每款“恆馳”都驚豔世界,恆大甄選全球頂級設計大師,從50位大師的150個設計方案中,層層篩選出30位大師的50個方案,再優中選優,最終選出15位全球頂級造型大師的15個設計方案。

許家印親自擔任“恆大新能源汽車造型設計專家委員會”主任,主持以“完美主義”打造“爆款”恆馳。他對15位大咖提出“四大要求”:第一要大氣、帥氣、銳氣、靈氣;第二要現代感、科技感、時尚感、藝術感;第三要帥、要酷、要炫、要靚;第四要頭美、尾美、身美、頂美。

概括為一個形象的考核標準,那就是要:“人人見,人人‘哇’!”

設計,被譽為汽車的靈魂。隨著大眾消費升級和國民審美品格的提高,對汽車“顏值”要求越來越高。

中汽協的一份報告顯示,影響消費者購車時選擇和判斷的三大因素分別是價格、外觀造型、安全性。

恆大見招拆招。

價格——全品系,覆蓋不同客群。

設計——最強天團,打造“逆天顏值”。

技術——全球頂配,不僅確保安全性,還有舒適性與便捷性。

三劍合璧,無往不利。

況且恆大自身的全疆域營銷體系和品牌優勢,具有強大的導流能力,增加用戶黏性。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日立汽車系統CEO Brice Koch向許家印贈送禮物)

【6】

“汽車之父”卡爾·本茨有一句名言:“我堅信:創造的熱情將永不熄滅。”

1994年許家印在廣州剛剛涉足房地產時,連一點經驗都沒有,“連什麼是容積率我都不懂,就這麼邊學邊幹起來了。”於是,一個地產奇蹟被創造出來。

對於造車,許家印投入了巨大的決心、信心、匠心。

10月初剛剛過完61歲生日的許家印,並不是典型的天秤座。他具有天秤座的邏輯強、善分析、美學鑑賞力;但天秤座的優柔寡斷、意志不堅定,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

大手筆,穩準狠。真金白銀的天量資金,一次次讓市場驚呼,甚至捏一把汗;但恆大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擲地有聲。

總行程“10萬+”!“造車勞模”許家印八赴海外只為打造一流恆馳

(許家印一行與佛吉亞集團全球常務副總裁、佛吉亞歌樂電子集團總裁等高管會談)


關於未來,想象力非常重要。2013年,推特剛一上市,市值就達到40億美元,超過紐約時報市值的12倍。而此前一年,紐時剛賺了1.33億美元,推特卻處於虧損狀態。

但推特贏在了未來。它給了市場充足的想象力空間。即使一開始虧損,但市場堅信它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傳統行業,在想象力方面越來越式微。

恆大超強的決策力+執行力,為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提供了踏石留印般的背書。而產品力,正是想象力最好的原材料。

一切都基於“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高定位,恆大造車的戰略高度、廣度、深度,便共同形成了恢弘的穿透力:

橫向,輻射全球;縱向,照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