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班幼兒入園,家長的焦慮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旋轉的星空非常美麗


非常巧,2019年9月,我帶的就是一個小班。以工作二十幾年的帶班經驗來說,現在的孩子其實自己本身的入園焦慮已經越來越減弱,寶貝們對幼兒園生活,特別是有同伴一起遊戲的生活還是非常向往的!但是,家長的入園焦慮比很多年前升級了不少。因為現在全職的媽媽比較多,對孩子的照顧非常精細,特別是在生活方面。所以寶貝入園後,家長就擔心:想上廁所會不會叫老師?渴了怎麼辦?有沒有小朋友欺負?……其實由這麼許多擔心組成的入園焦慮主要原因還是對幼兒園的生活不了解、對班級教師工作不瞭解、不信任造成的!

家長焦慮主要表現在:每天重複多次的在班級群裡詢問寶貝在園情況;接送寶貝時各種叮囑、不捨;每天接寶貝時,對著孩子各種“全面檢查”、各種“提問”;過分關注寶貝“丁點”情緒變化……

建議有幼兒入園焦慮的家長可以多看看育兒方面的書籍,不斷調節自我的情緒與心態,不要將成人的情緒傳染給幼兒!


紅色曼佗羅


我的孩子去年秋季小班入園,根據我的切身體會,焦慮如下:

一,孩子之前在家時候就是媽媽跟屁蟲,連上洗手間都要粘著,突然幾個小時不見媽媽,想象不到孩子內心有多焦急。

二,孩子還不會用筷子,能不能吃上飯呢?

三,孩子還不會自己完全獨立上廁所,怎麼辦?

四,孩子胃淺一哭泣就會嘔吐,吃的什麼都會全吐出來,怎麼辦?

五,孩子有問題不敢跟老師說怎麼辦?

六,孩子受欺負怎麼辦?

七,孩子不能和找朋友好好相處怎麼辦?

八,孩子身體受傷怎麼辦?

九,孩子被傳染生病怎麼辦?

十,孩子不知道冷暖自己穿脫衣服怎麼辦?

…………類似種種生活問題

事實上孩子在幼兒園一個月內一天一個樣的變化,是我的焦慮減去大半,孩子很喜歡幼兒園生活,我就想也許是作為家長多慮了,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優秀,也在成長。




冰糖鑫


我兒子兩歲半時上託班,我的焦慮主要體現在:

1他在學校能不能自己吃飯,能不能吃飽,如果吃不好,老師會不會耐心幫忙。

2我的孩子略害羞,會不會不敢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比如喝水、尿尿。

3孩子會不會跟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如果打起來了怎麼辦。

4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傷了怎麼辦。

5如果老師不喜歡我的孩子怎麼辦。

6老師嚇唬孩子或者打孩子怎麼辦。

7我的孩子兩歲半還沒斷奶,他睡覺必須吃奶,沒有媽媽在身邊,他怎麼午休呢。

第一週不用午睡,他每天醒來就喊著要去上學,也許是玩具的吸引吧。

第二週開始要午睡,開始了鬼哭狼號,起床不積極,出小區都是哭著的,快到學校時大喊,我不要上學,然後往學校大門相反的方向跑,惹得路過的人拍視頻。

經過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他終於能比較適應託班生活了。

上幼兒園前,還上了暑期班,因為我是老師,所以這期間我每天都能接送,上學能平靜地去,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就會哭。不過老師說,我們走了,他玩一會就好了。下午去接他給他帶著水果,所以,放學時心情超級棒。

後來正式入園,我還擔心他能不能交到朋友,後來小心翼翼詢問,發現他有固定的玩伴,老師說他午睡吃飯也很棒,我就不斷放下心來了。

跟即將上幼兒園的家長一些建議:

1即使自己焦慮,也不要表現出來,否則容易感染寶寶。

2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要果斷離開,千萬別流連,這樣孩子哭的時間最短。

3當孩子講幼兒園的生活,要表現出對他的羨慕,讓他也覺得幼兒園生活真棒。

4聽點關於幼兒園的兒歌,天天唱唱,潛移默化。

5給寶寶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讓他減少陌生感。

最後,學會適度放手。


小果果的媽


我現在的教學班級正是小班,面對入園家長的焦慮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捨不得。

為什麼說捨不得呢,其實就是分離的焦慮造成的。面臨孩子上幼兒園,離開自己身邊,在依戀情感上會有影響。總是怕孩子會哭,一哭就心疼的不得了。其實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哭鬧是在所難免的。我們總以為孩子離不開你,其實是你離不開孩子。在你捨不得的時候,他很快就在新環境中嚐到甜頭。

第二,放不下。

面對孩子入園習慣上的不適應和能力上的壓迫感,往往過於擔心害怕。我們總是不能大膽的放手,每天盯著手機盯著老師,總是想讓老師發照片。上課害怕坐的邊看不見老師;上廁所害怕不能自己穿脫褲子;和小朋友起爭執害怕處理不好受欺負。整天提心吊膽好焦慮,甚至於,孩子一回家,你詢問的便是“今天有小朋友欺負你了嗎?”“你吃飽了嗎?”

第三,看不開。

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總是做不到公平公正。對於孩子的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沒有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幼兒園發現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在孩子發展成長的時候,不涉及原則或傷害是,沒有必要過於干涉。比如,你發現你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起口角,家長知道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威脅”一番,其實這就是一件小事,是孩子社會交往探索的結果。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入園,緩解家長焦慮,家長可以進行這“五不要”。

1.不要心軟

你的一步三回頭,讓自己更難受的同時也讓孩子難受。

2.不要欺騙

不要以“狡猾”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哭鬧。你的欺騙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對成人的信任感。

3.不要追問

家長即使再掛念,也不要一直追問一些產生負面影響的問題,比如有沒有小朋友搶你玩具等。

4.不要補償

要明白上幼兒園是到了面臨必須要做的,不應該做出補償的一些行為。

5.不要嚇唬

“你再不聽話我現在就把你送幼兒園去!”這些“絕招”千萬別用,看似有效,其實是把孩子和幼兒園,老師放在了對立面。

家長們放寬心,上幼兒園其實是一件小事,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們以平常心對待,將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你心態放鬆,孩子入園輕鬆。


小魚育兒簡筆畫


小班幼兒的年齡一般是三至四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情緒特點表現為:情緒易衝動性、情緒的不穩定性、情緒的外露性。

情緒的易衝動性:幼兒的情緒常常處於激動狀態,而且來勢強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力量的支配。年齡越小這種衝動性越明顯。

情緒的不穩定性:小班幼兒剛入園時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容易變化,表現為兩種對立的情緒在短時間內相互轉換。

情緒的外露性:小班幼兒的孩子不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他們的情緒完全表露在外,絲毫不加控制和掩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們也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合理。

正因為小班幼兒有這些情緒特點,導致於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離開自己後不能正常的學習生活、擔心孩子哭鬧老師不管、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離開自己後和自己不親。孩子新入園哭鬧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幼兒哭鬧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是親子分離焦慮的表現。

家長要用正確的態度幫助孩子度過這個“親子分離焦慮”的難關,家長的依依不捨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沒有幫助的,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及適應能力的發展。


茸貝貝


面對小班幼兒入園,幼兒家長在焦慮什麼?



與中小學生家長的育兒焦慮主要集中於孩子的成績起伏、升學壓力、青春期教育不同,學齡前幼兒家長的育兒焦慮可謂千差萬別。但總體來說,無非有這幾類:

一是成長焦慮。孩子在幼兒期不同年齡段身心發展具有典型性,但並不整齊劃一。比如一歲半幼兒,有些已經能完整地敘述和表達,但有些卻可能連基本的詞語也說不完整;4歲孩子,有些已經能熟練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可能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但幼兒家長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心智發展不完善?是不是存在發育障礙?為此,他們焦慮到寢食難安。

二是搶跑焦慮。不可否認,目前仍普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為了能在優質資源爭奪中搶佔先機,家長都在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甚至“人優我特”。各類校外特長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大肆宣傳。被各種資訊衝擊和牽引的家長盲目地帶著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就在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之間辛苦奔波,以期能夠在競爭擇校、名校面試中加分。另外,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每位家長都倍感生存壓力。由此,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突破。同時,以80後為主力軍的“雙獨”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抗風險能力弱,普遍有“輸不起”的心理,更有甚者,將自己未能達成的人生目標加在孩子身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眾多幼兒家長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三是攀比心理。思思和小文是好朋友,思思性格外向能歌善舞,思思媽媽更是因勢利導送孩子上了口才班、主持班。因此,思思儼然成了幼兒園舞臺上的小明星、“臺柱子”。而小文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對於表演類活動沒有多少興趣,也並不擅長,更多時候她喜歡靜靜做手工、看書。每當兩個孩子在一起,看到思思像耀眼的小太陽,小文媽媽就暗暗著急。

多元文化發展時代,很多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特長培養和潛能開發,於是各類“超常兒童”頻頻登場。像小文媽媽這類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出彩如此優秀,而自己孩子卻身無長技貌似平庸,焦慮感也隨之襲來。

四是階段性焦慮。在成長的一些特殊時期,孩子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一些階段性問題,如孩子剛上幼兒園,因身心方面的種種不適應而造成的入園焦慮,讓家長心急如焚;再如孩子進入小學前的幼小銜接準備期,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擔心孩子能力不足、知識儲備不夠等,家長更是憂心忡忡。

幼兒家長的焦慮從哪兒來

無論是搶跑還是攀比,無論是搖擺還是盲從,幼兒家長的育兒焦慮,都離不開內外兩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外在因素是社會大環境的推波助瀾,而內在原因則主要是家長普遍缺乏科學育兒理念,無法科學界定孩子成長的水平,不能正確面對成長與成才的關係,容易受外界言論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較晚,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家庭教育基本靠家風傳承和約定俗成。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外各種早期教育思想迅速進入,以及近些年來各方資訊日益發達,各種育兒理念一時間呈井噴式湧向家長,其中不乏本身存在爭議和不成體系的錯誤或失當理論。缺少科學育兒知識儲備的幼兒家長,將這些雜亂的觀點和理論一併吸納,運用於自己的育兒過程中,並將孩子的各種表現與一些理論作對比。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發展不盡如人意,便會上綱上線放大後果。同時,對於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對孩子的過度期望,更持續加重和放大了這種育兒焦慮,為人父母者更加迷茫和無所適從。



如何緩解幼兒家長的焦慮

家長的種種焦慮情緒往往會造成育兒方式的失當,也會將焦慮不經意間投射在孩子身上,成為孩子健康發展的桎梏和壓力。因此,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使父母成為孩子成長的導師和良伴,在孩子的教育中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是科學育兒的關鍵。這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指導家庭教育的專業機構,應把家園共育作為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家長育兒指導。幼兒園應持續不斷地向家長宣傳早期教育政策,因勢利導引領家長樹立育兒新理念,採取多種方式宣傳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熟悉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樹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逐步形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緩解育兒焦慮,首先,要樹立科學的育兒自信。年青一代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急於尋求對各類育兒知識的學習。但這種學習更多停留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少關注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及規律。因此,幼兒家長應通過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配合幼兒園的家長工作,認識兒童,解讀兒童,讀懂兒童。對各類育兒理論形成自己的甄別和判斷,樹立育兒自信。

其次,要探索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每個生命個體的萌發和成長都有其週期和過程,父母首先應理解並認同孩子發展的差異性,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關注孩子的興趣指向和性格變化,重視有效陪伴與遊戲價值。與其“拔苗助長”,不如為孩子提供寬鬆的空間和豐富的玩具材料,支持孩子在遊戲和生活實踐中,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完成學習。

再其次,重視在各類活動中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及時肯定孩子表現出的優秀品質,滿足孩子自我學習和自我肯定的需求。針對孩子特殊階段出現的問題,要耐心陪伴和鼓勵,幫助孩子平穩度過,而不是一味地強求和過度要求。面對其他孩子的突出表現,不要盲目攀比。家長需要認同孩子的獨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全身心參與到孩子成長過程之中,體會和感受孩子成長和發展創造的驚喜。

最後,要學會擺正心態、自我調適。



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揹負生活負擔和工作壓力的家長,有時容易出現情緒失控、行為失當。這種狀態不但會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為人父母者,應該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儘量不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緒帶入到和孩子的相處之中,要智慧地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侵刪


兔寶姐姐


父母前期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會減少焦慮: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在通過自己的雙手做事情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人,他會更自信2、孩子在進入新環境後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從而有更多的精力來了解新環境、適應新環境3、在集體環境中,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人緣好、富有感召力

🌿家庭成員應有的心理準備

1、家人之間相互傾聽,努力調整心態,或者進行必要的諮詢和考察,使自己放鬆的面對這件事。

2、提前與帶養孩子的老人交流,並安排一些他們願意做的事情來驅逐與孩子分離後的孤獨感。

3、避免過於誇張的對孩子描述幼兒園,否則只會帶給孩子成人自己的緊張和不安。

4、信任老師的專業能力,相信即將相處的老師會像媽媽一樣耐心,像爸爸一樣智慧

🌿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做的事

1、認識老師,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家的實際情況。

2、進入幼兒園,陪同孩子體驗班級的集休活動3、家人一起分亨關於幼兒園的故事書、或者表演幼兒園的生活


樂樂幼兒教育


我家寶貝今年暑假要開始她的幼兒園生活啦!

作為家長,我的焦慮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室設備環境是否安全。

小班寶寶剛入園,教室對於他們來說是新鮮又陌生的,那麼環境設備的安全性非常必要。

2、老師的素質。

對待孩子的耐心程度,個人師德師風,他們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她們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童年留下很重要的記憶。

3、孩子的入園情緒。

是開心的,還是每天悶悶不樂的,入園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的幼兒園生活,家長要仔細觀察。


楠希的生活日記


一般來說,3歲幼兒第一次入園,家長經歷的焦慮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離焦慮。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滿3歲的孩子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之前,孩子更多地把他和媽媽看成一體,他通過密集的聯接從媽媽那裡吸收安全感。

而這之後,自主、獨立才變成他最重要的任務,他開始真正脫離媽媽,嘗試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被強烈獨立意識召喚的同時,另一股相反的力量也變得異常強烈,那就是面對和媽媽分離帶來的不安。

幼兒第一次離開父母,需要自己獨立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幼兒會有焦慮、哭鬧、不說話等不同的表現,此時,父母會經歷同樣的分離焦慮,會擔心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會有不安。

2.幼兒生活自理方面的焦慮。

父母會擔心幼兒在集體生活下,幼兒園老師不會像在家裡給予孩子細緻的照顧,擔心幼兒是否自主飲食,自主上廁所等,這也會引發父母的焦慮。

3.幼兒社會交往方面的焦慮。

幼兒入園前,交往的主要對象是父母和主要的照顧者,較少有集體性的生活,所以社會交往經驗和技能欠缺,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與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受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歡,因此也會引發父母的焦慮。

以上幾種情況是父母比較常見的焦慮,具體的解決辦法可以作如下嘗試:

首先,父母要理解,我們培養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與我們保持獨立,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天當他們離開我們的時候,能自己獨當一面。

因此,父母只需要在孩子3歲之前給予她足夠的陪伴和安全感,讓孩子在生活裡,多為自己做主,做事情,例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選擇,孩子可以做的,都讓他充分動手嘗試,每一個環節、每一次過程都能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那麼孩子是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其次,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和方法,這可以藉助繪本的引導或者父母平時角色扮演,讓孩子有社會交往的基本技能。


阿吉育兒圈


焦慮得分人,有的家長心理素質過硬:終於把小怪獸送出去了,還焦慮啥呢[捂臉]。

焦慮的家長,會擔心孩子離開了父母,會不會找呀,哭了怎麼辦?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怎麼辦?能不能及時喝水?等等一系列擔憂[大笑]

但這種心情也就出現在孩子入園的第一週,最為擔心的是第一天,建議擔心的家長可以😊先選擇入園半天,然孩子和家長都慢慢適應。

孩子入園,家長割捨不開,情有所願,但為了長久之計,該捨得還是要捨得,相信孩子,他們的內心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