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直播電商,依託於移動直播爆發式增長。2015年到2017年,是移動直播的高速成長期,YY等傳統巨頭轉型移動端;映客,花椒直播等移動直播APP紛紛進場。在這段時期,直播APP可謂是蜂擁而至,資本撒幣進場引發千播大戰。直播秀場大行其道,三俗“擦邊球”也越來越多,導致監管重手打壓,直播市場迅速從千播大戰變成少數派存活。

2018年開始,直播行業歷經洗牌期,業務模式日漸成熟。市場變幻無常,映客、虎牙已經上市,微博收購一直播,六房間與花椒重組,YY與小米直播合作,鬥魚也在5月赴美IPO。巨頭已經進場,坐擁10億微信用戶的騰訊,擁有8億用戶的字節跳動也在快速佈局直播業務。

直播行業到了一個拐點,當競爭重歸穩定,意味著到了拼綜合實力之時,紅利期也早已成為過去。不過,有的在降落,同時有的在升起,小趨勢就是這樣,機會一直都有,而且是一趟接著一趟。

直播行業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決定未來趨勢的永遠是大量用戶的需求。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4.56億人,增長率為14.6%,預計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到5.01億人,從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可以看到,雖增速放緩,直播行業仍擁有龐大的體量。這也決定了直播的市場巨大,直播秀場的風口剛走,直播電商風口就來了。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快手日活有1.6億,抖音日活是2億,今年抖音和快手,直播電商要各做一千億。

2018年6月,快手推出了“快手小店”,在視頻和直播中嵌入淘寶、有贊、魔筷等第三方電商平臺。今年5月17日,拼多多與快手達成合作,拼多多商家可直接接入快手主播資源做商品直播推廣。當擁有360萬商家的拼多多與1.6億日活的快手合作,擦出火花。

去年6月,抖音購物車第一批100個內測賬號入駐,之後範圍不斷擴大。雙十一期間,開通抖音購物車分享功能的抖音號,最高一天可賣出10萬件商品,銷售額破2億。

實際上快手和抖音的直播電商玩法也不一樣。

快手基於同城社交,用戶彼此有真實信任感,消費也是基於信任產生的消費。而且快手平臺對主播留微信號,二維碼,店鋪鏈接沒有限制,主播可以直接講用戶導到個人號進行變現。而且快手電商目前仍是比較粗放,有不少主播是在無意中拍發的一條關於水果或其他農產品的視頻,上了快手的”熱門“,然後有大量人用私信詢問他們,是否可以買到視頻裡的果實,從而走上直播電商之路。可以說快手的賣貨主場在直播,有KOL推薦的產品銷量也是有保障,但商家要找對KOL是真的難。

抖音則是流量池邏輯,集中流量到抖音上,按給到抖音的價值來分發流量。這種模式易於打造爆款,也容易漲粉,但抖音對流量控制得很嚴,無法從抖音建立私域流量。抖音的基因是優質內容,以內容鏈接用戶,而不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抖音的推薦頁就是引導用戶不停向下劃,讓用戶沉浸在喜歡的內容裡。但這也大大降低了用戶與KOL的和關係。大部分人應該跟我一樣,都不會去看之前關注的主播,而是通過刷新來看新的內容。如果內容不好,kol也打造不了爆款。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而淘寶,也在直播電商中獲得高速增長,被寫進了阿里2019年財報中,月活用戶同比增長100%。2018年淘寶直播月增速達350%,全年拉動的GMV破1000億,進店轉化率超65%,共有81名淘寶主播年引導銷售額過億元,月收入達百萬級的主播數量上百。淘寶直播還喊出了“3年GMV破5000億”的口號。如無意外,今年淘寶直播也會翻一番做到2000億。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李佳琦與張大奕)

另外,騰訊在今年3月份對外公佈了新一輪直播計劃,定向邀請少量微信公眾號主進行測試“騰訊直播”。時尚自媒體公眾號“她讀”作為騰訊的首次直播試水,在線觀看人數2小時達11951次,訂單1228筆,轉化率達18.32%。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微信有10億用戶,月活躍公眾號350萬個,一旦開放“騰訊直播”,必將給直播電商增添一股新的力量。

另外還有京東直播,蘑菇街,小紅書,洋碼頭,唯品會在嘗試直播,也將推動整個直播電商生態的發育成熟。

實際上,直播電商還遠遠沒到紅利期。雖然說直播電商的風口已經吹了多年,但仍在摸索三個東西,一個是流量,一個是貨,一個是人,整個行業都處於初級階段。生態都還沒建好,動物園裡的動物都還沒湊夠,也就談不上什麼紅利期。

但直播電商至少在三個品類跑了出來,第一個是服飾,第二個是珠寶,第三個是美妝。反觀之前幾大巨頭都在吹噓的新零售,卻是一地雞毛。

過往馬雲演講時經常提到的“新零售”,最近在某大會上,馬雲28次提到“未來”,卻沒有提到“新零售”,阿里公關發文也少有提及,反而是淘寶直播在大展拳腳。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網友統計馬雲過往演講高頻詞彙)

除了從平臺的戰略走向判斷,我們還能從平臺,商家,用戶的痛點上,發現直播電商是個大風口。

►為什麼要做直播電商?

前幾天在海群裡聊,某服飾天貓商家告訴我們,去年賣了兩千多萬一款單品,卻要花幾百萬推廣費。從去年開始變得難做,營銷費用已經是過去的3倍。從年頭忙到尾,換來的卻是一堆庫存和賠錢。而且這並不是個例。

與另一位服飾天貓大商家聊,作為典型的盈利商家,也不怎麼賺錢。整個財務結構是毛利率60%,15%的廣告費,5%的刷單費,5%的渠道佣金,15%的人力成本和房租,8%的包裝倉儲物流,還要再加上其他的資金成本。然而這就有12%的利潤嗎?並不是。

年終能不能盈利,要看庫存。服裝主要看秋冬季,一次沒控好,就要玩完!商家們都很痛苦,如果不盡快找到流量窪地,僅剩的一點利潤,必然會被不斷升高的流量成本所吞沒。

另外也折射出一個問題,平臺的瓶頸就是商家的瓶頸。中國大部分電商平臺遭遇了流量瓶頸,阿里的獲客成本高達241.1元,京東獲客成本也超過200元,非常高昂。

隨著高線城市流量挖掘殆盡,智能手機和微信支付的市場下沉,只能去挖低線城市,農村的流量,過去一年裡,阿里新增的1億用戶,就有77%來自下沉市場。而直播,就是打通下沉市場的一個重要入口。

如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所說,“淘寶一個人進直播間停留時長超過25分鐘,要逛七八個直播間,在每個直播間要看到一兩個寶貝。有人可以看兩三個小時,像追劇一樣看。”

什麼樣的人群能這麼看直播呢?是擁有大量閒時的“匱乏人群”。

這一人群,他們沒有你想象的有那麼多信息源。他們閒了可以看幾分鐘直播,可以跟主播互動,聊天,但刷微信卻可能沒人理他。對於這一人群來說,直播可以解乏,看直播的時間要高於使用微信時間。而之前頭騰大戰,說到底也是在爭誰是互聯網上最高頻的業務。騰訊此次推出直播,會讓微信的高頻上,再加一個高頻。這也是個大機會。

另外,直播平臺在變現上也到了瓶頸期。互聯網變現也就四種模式:增值服務收費、廣告、遊戲、電商。前兩種已經被直播玩到極致,遊戲的世界被虎牙、鬥魚等專業直播霸凌。據內部人士透露,真實的直播打賞越來越少,隨著直播平臺間競爭加劇及直播行業因新鮮感消失紅利期消退,導致每年增速不到2%,秀場的主播流失率高達80-90%,靠打賞就能活的時代早在17年就已枯竭。

直播平臺因而急需需要變現模式,而電商正是線上最直接的變現方式。我們看到在義烏、四會,杭州,隨便一個批發市場,都有大量正在直播的主播。平臺,主播基於變現需求,正在大力推動直播電商的發展。

商家手裡有貨缺流量,平臺需要更多流量,“匱乏人群”需要殺時間,直播平臺,網紅尋求變現。而直播的出現就是一個重要橋樑,把一個個孤島連接起來。

不過值得討論的是,哪個才是主島,才是直播電商價值鏈上的核心?

►誰才是直播電商價值鏈上的核心

直播電商最熱鬧的地方要數直播間了。在淘寶,去年雙 11網紅主播李佳琦與馬雲 PK 直播賣口紅,5 分鐘賣出 15000 支。10秒鐘幫張大奕賣出10000支自制洗面奶。據李佳琦最近在一檔節目中透露,其目前的月收入達到六位數。但據業內的朋友透露,李佳琦做一次活動,就收400萬,有品牌費用,也有銷售提成。

而早在2015年,網紅張大奕的年收入超過4600萬美元,在2016 年就能賣出3億銷售額。

在快手,有位叫散打哥的主播,1天帶貨1.6億。創下了1 分鐘賣出 3 萬支單價 19.9 元的兩面針牙膏;59 元的七匹狼男士保暖內衣 10 分鐘賣出近 10 萬套;售價 658.9 元的小米紅米 6 手機,1 萬臺秒沒。

與熱鬧的直播間產生強烈對比的是,成功孵化出張大奕、蟲蟲、大金等的“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美股上市還不足50天,市值卻已經縮水70%。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實際上,機構提供的價值並沒有想象中的大。目前來看有兩種主要模式:輕模式是MCN+培訓孵化模式,營收為廣告和佣金。重模式是頭部/腰部主播+基地+交易的模式。

如涵作為平臺給網紅提供粉絲運營、開店、供應鏈、物流、客服等後端支撐,再用網紅解決用戶觸達和教育用戶的心智。如涵想做的是靠網紅的專業知識及魅力,讓用戶產生復購的可能。

但如涵更像是MCN+培訓孵化的輕模式。現在大多直播機構都是這種模式,偏後端的平臺很難掌握價值鏈上的核心,不掌握核心能力就沒有議價權。

直播電商這種高度依賴個體的生意,大網紅靠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行變現,本身就能形成一個閉環。所以直播機構為了留住大主播,就必需付給頭部網紅足夠高的利潤分成。因為自己孵化新網紅非常之難,一來成本太高;二來網紅孵化有運氣成分,可複製性不強。

據如涵2019年財年前三季度顯示,如涵9個月的營收8.56億元,共簽約113名網紅,三位頭部網紅銷售就佔到總營收的55%。

從整個價值鏈利益分配來看,一個直播電商機構,一般收入來自於產生的銷售額的10%~20%佣金,阿里媽媽賬期式月結。以100元銷售額,20%佣金為例。直播機構拿20元后,其中30%分給阿里技術服務費,即6元。剩下的70%,即14元,分50%給網紅,即分走7元,直播機構最後賺7元。這還是經濟模型比較好的情況下。

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了

以張大奕為例,其子公司網店營收的 49% 都歸屬於她個人,如涵公司只能分到一半。而且張大奕做完服裝店,又做了自己的美妝品牌和內衣品牌,這都是利潤超高的品類,但投資者能分到的可能依然不多,回報最終會流回到價值鏈上的核心個體。

另外,電商平臺在進軍一個風口時,會釋放出流量紅利,直播機構依靠平臺生態,所以流量成本相對較低,但又受制於平臺的政策。一旦平臺政策轉向,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機構。

頭部/腰部主播+基地+交易的重模式同樣問題很大。直播供應鏈基地目前面臨直播間利用率過低的問題,大概是每個直播間1場的開播。開播率不足導致單場成本過高。吸收小主播提高開播率又會降低對供應商的吸引力。

另外,由於直播對產品更新頻率要求極高,理想的主播產品更新月保底在1000個款式以上,而且樣品被選中的幾率做得好的也只達到70%,有30%的樣品只能當廢品。樣品使用率過低,導致供應商成本增加,以至於有的供應商要求基地購買樣品,推高了直播供應鏈基地的成本。

直播的高退貨率也是問題。以服裝為例,其退回率高於正常值,大約為40%,做得好的也有30%退貨率。只有少數供應鏈基地能在主播和貨源方之間高效運作賺錢。

這兩種模式的問題都表明了,其在價值鏈上是屬於苦逼的一環,網紅主播才是直播電商價值鏈上的核心。

另外有消息稱,目前淘寶有12萬間直播間,60%的直播間是店鋪直播間,40%是達人和機構直播間。機構、基地高昂的成本費用導致了商家與機構的合作佣金上漲,實際上,據淘寶官方數據,在服飾類目裡,開淘寶直播的還不到兩成,珠寶量大,但在大盤裡卻是個小類目。

而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商家並沒有自己運營直播的能力,培養主播又無法掌控,與機構合作成本又太高,又不願意錯過風口,有不少商家只能老闆親自上場直播。這也是目前直播電商的問題所在。

►2019直播電商趨勢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真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直播電商再次證明了平臺才是整個閉環裡最強受益者,誰掌握流量,誰賺錢。

以淘寶為例,其強大的流量工業化結算體系,可以讓價值鏈上每個環節的利益分配者,可以從系統自動結算的數據裡清晰知道自己的貢獻。抖音和快手雖然有抖音小店和快手小店形成交易閉環,但後臺對於流量工業化結算體系還有待完善。

2018年淘寶直播突破1000億GMV,快手和抖音直播加起來1000億GMV,今年都會翻一番,加起來就做到4000億。今年還會有幾家做到800億的電商平臺會跑出來。平臺穩賺不賠,大主播依舊賺錢,苦逼的是機構。

不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要解決直播電商的諸多問題,最終還得靠平臺方主導。通過平臺方主導組建商家聯盟,幫助主播解決供應鏈問題,同時也幫商家解決了直播難的問題。建立主播與MCN機構合作行業標準。合力,才能解決諸多難題。

未來直播電商的趨勢,是以平臺為主導的助力主播和MCN機構對接品牌方、供應鏈端,從而大大提高供應鏈端效率的大供應鏈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都是剛剛開始,直播電商目前還遠遠沒達到紅利期,未來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