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有关乾隆皇帝的影视剧很多:《戏说乾隆》《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下江南》等等,这些剧目里的乾隆都是一个个片段,而且都是戏说。那真实的乾隆皇帝是什么样子呢?

《饥饿的盛世》描述了乾隆从出生到登基以及六十年皇帝、三年太上皇,大清帝国当时的情况。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一、早年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非常幸运:出生在雍亲王家,母亲身体强健,祖父是皇帝,自幼聪颖异常。12岁的他被皇帝带回宫中养育,经常让他旁听军国大事、政治方略。少年老成的他成为老皇帝和雍亲王沟通的桥梁,因此雍正元年就被“秘密立储”为太子。

康熙晚年因太子之争心力交瘁,施行宽政,导致国家政务废弛,官场贪污腐败。雍正皇帝即位后,大刀阔斧解决官场贪腐,日理万机,让大清恢复了勃勃生机。雍正13年皇帝暴亡,25岁的乾隆皇帝顺利接替皇位登基。

1、乾隆的仁政:

登基之初的乾隆,是理想主义者,他要用“仁义”教化天下。他唯一钦佩的帝王是唐太宗,他要超越唐太宗,把大清盛世推向最高峰。

他给圈禁13年几位叔叔平反,补偿13年的俸禄,扫除皇室对雍正乾隆一支的怨恨。

乾隆皇帝没有像其他君主罢黜老臣、起用新人,他十分尊重张廷玉、鄂尔泰等老臣;他效仿唐太宗面对谏臣的态度,虚心向老臣请教;他仿效祖父康熙皇帝,以宽大待下,对雍正时期的文字狱要犯、对受罚过重的官员都予开释。这些举措赢得了官僚集团的拥护。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2、乾隆的勤政:

乾隆皇帝有着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力、无比精明的头脑、难以扼制的进取精神;

年轻时的乾隆,“卯时而起,进早膳,然后看文件,召见公卿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理,一直到中午。晚膳后还要继续处理没看完的公文,或者读书写字作诗,一直到睡觉时分。”

在乾隆朝,经常出现皇帝苦等大臣不到的情景。其原因不是乾隆朝的大臣们懒惰,而是因为皇帝起得太早了。

3、盛世的保障:

乾隆皇帝是个精明的皇帝,他将各种危胁全部消灭在萌芽状态。

(1)即位第三天就发出一道谕旨,防止后宫干政。乾隆皇帝的母子关系以“母慈子孝”完美结局;对两个弟弟也是宽厚仁慈,但政治权力丝毫不让沾染;形成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制度;防止太监擅权,对太监犯错从严处理。

(2)防范权臣和朋党

乾隆年间,有2万名文官,7万名武官。

历代王朝最大的敌人,不是起义者,不是异族,不是灾荒,而是官僚集团。基于利益最大化原理,官员们热衷于编织关系网,默契地协调行动。在他们的集体努力下,国家很快会陷入腐败的泥潭。

乾隆皇帝的智商、情商都是寻常帝王难及,那些官场诡计,根本逃不过他的法眼,更何况他越来越警惕。乾隆五年坐稳皇帝宝座的乾隆开始着手解决鄂尔泰和张廷玉朋党问题,乾隆6~7年分别处置了鄂尔泰下属几个官员,鄂党和张党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3)乾隆所打造的高效率官僚队伍。

乾隆政治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以过人的眼光和手腕,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打造了一支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乾隆不像传统帝王那样重德不重才。他对大臣们的要求是“务得有猷有为”。他早年破格提拔使用年轻大臣:这些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办事干练,满足了乾隆用人的高标准。而且这些人没有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们圆滑世故,做事干脆利落。

(4)乾隆前期惩贪措施的成功。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惩贪态度最坚决、手段最严密、手腕最强硬的皇帝之一。他心思缜密,万事求全,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他整顿吏治,从抓请客送礼之类的小事开始。他明确规定,各级官员之间,不得以送“土宜”(土特产)之类的名义赠送礼物。针对公款吃喝,督抚大员们的宴会等一切费用,“应出资自办”,派委属官员负担筵席费用等事“概行禁革”,以防府县等“藉端要结,甚且赔累”。

同时皇帝明察秋毫,执法从严,绝不姑息,甚至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

二、统治风格巨变——孝贤皇后之殇

孝贤皇后是一位既聪明、又天真浪漫;既精明、又大气温柔;既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则;既含蓄婉约、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她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清史稿》说:“皇后母仪天下13载,平居恭俭,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她非常善于体会乾隆皇帝的心情;整个后宫上上下下对她心悦诚服;对皇帝的生活起居更是关怀备至,事必躬亲;对皇太后照顾得无微不至,吃饭更衣、生病都是亲自照顾。

但是“天道忌全”,如此完美的皇后,大女儿十四个月夭折,大儿子九岁感冒死去,小儿子两岁又因天花夭亡,100天后,皇后去世(乾隆13年3月11)。

结发22年的皇后之死,让皇帝方寸大乱,并因此演变成一场全国官场的灾难。

1 雷霆之怒

皇帝借册封皇后时官员的小小过失,将刑部所有官员革职,把工部全堂问罪,把光禄寺主要官员一律降职,礼部尚书也被降级;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因皇后丧中不准剃头,他要把期间剃头的官员全部处死,因为实在是人数太多,才不得不轻判;但是对于江南河道总督、湖广总督一品大员居然也剃头无法容忍,赐他俩自尽,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因此革职。

他看皇长子、皇三子在皇后丧礼上表现不够悲痛,当众宣布这两个皇子不可承继大统。

2 生杀予夺

乾隆13年,皇帝由一切务从宽大而一变为生杀予夺,逞情而为。实际上是对官僚集团压抑多年的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乾隆的宽大换来的是他们迅速陷入懈怠,雍正年间刹住的贪污之风又卷土重来,社会治安恶化,这些事件使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宽大之政”进行反思。他高估了官僚集团的品格,他要对官僚机器来一次大震荡,让他们认清自己并非一个懦弱可欺的庸主。从这一年开始,乾隆回到了雍正治国之路。

典型表现是张廷玉的告老还乡之路和大大小小的130次文字狱。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三、盛世之巅

平定新疆标志着乾隆盛世达到“全盛”,清朝版图达到1453万平方公里,超过除元代以外的任何朝代。

1、以民为本

乾隆虽然对官员苛刻,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

他有继承自母亲的善良天性,又从小接受“重农”“悯农”的帝王教育,因此对民生、水旱灾荒特别关注。

乾隆元年因隐匿灾情不报他罢了甘肃巡抚许容的官;乾隆26年山东德州发大水,山东督粮道颜夕深出差办事,城中无人敢决定放赈,颜夕深的母亲据理力争放粮,数十万饥民得以活命,乾隆皇帝因此封颜夕深母亲三品诰命,颜夕深也因此仕途通达,很快高升到督抚。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乾隆历年救灾,认真从事,不惜巨款。他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拖欠多年的农业税。

此后漫长的63年统治中,先后5次(乾隆11年、35年、42年、55年、嘉庆元年)普免全国钱粮,合计2亿两白银。

除免税救灾、鼓励垦荒等措施外,乾隆皇帝在兴修水利,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鼓励人口流动方面都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其成果都超越中国历史上其他帝王。因此中国人口从乾隆六年到乾隆59年增长108%,远超同期世界人口增长率43%的水平。

2、盛世武功

乾隆24年(1759年)10月23日上午,捷报传至乾清宫:“经过连续四次大军征讨,天山南北所有叛乱都已彻底平定。”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这场胜利,是从康熙35年(1696年)开始,三代皇帝七十多年努力的漂亮结局。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喀什湖一带从此尽入大清版图。消息传来,四十九岁的乾隆立刻拜谒景陵和泰陵,向康熙和雍正皇帝汇报这一喜讯。

历代汉族帝王对周围的“四夷”一贯抱存而不论的蔑视心态,但是清代帝王却不同。清朝本身起自“夷狄”,自身的边疆少数民族身份,使他们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和处理边疆民族问题。

乾隆前的帝王对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都很感兴趣,乾隆皇帝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会蒙古语、维语、藏语、回语,他花费巨大精力亲自撰写论述准噶尔蒙古世系源流和部落现状的《准噶尔全部纪略》,因为他强大的知识储备、国家视野、掌握的信息量,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力排众议,一举扫平西部、统一全中国。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3、盛世之巅

以统一新疆为标志,大清帝国的统治站上历史最高峰。表现如下:

(1)乾隆几乎消灭了对最高权力的所有威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

历史上威胁皇权的势力有以下几种:一是敌国威胁,二是农民起义,三是权臣专政,四是太监擅权,五是后妃干政,六是外戚乱政,七是朋党之争,八是地方割据势力。

这八种势力在历朝历代都此起彼伏,甚至在乾隆的祖父和父亲时期也是如此。

只有乾隆吸取了历代统治经验,以极高明的政治手腕,对内化解了朋党,对外积极消灭敌国力量,把上述八种威胁化解到近乎无影无形的程度,确保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政治纪律的高度严明。

(2)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

一直到乾隆辞世,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据统计,当时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英国的八倍,俄国的六倍,日本的九倍。

康熙朝库存银通常为3000到4000万两。最高额是1719年的4900余万两。雍正年间库存银最高额是6000多万两,最后几年为3000万两。

乾隆前二十年也维持在3000万两,二十年后达到4000万两,以后持续增长,三十年达到6000万两,三十三年超过7000万两,此后一直维持在7000万两以上,五十五年甚至达到8000万两。

财政收入达到最高峰,确实也是“盛世”的标志之一。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3)军事力量强大,国际地位高高在上。

乾隆二十四年统一新疆后,中国疆域极盛,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克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453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版图几乎比明朝的领土扩大了一倍。

(4)乾隆朝养育的人口达到空前的数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人口统计数字5959.6万人,是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记录。从那时起到南宋实现第一次翻番,达到1亿人,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口到17世纪中叶的1.5亿人,则用了450年。

乾隆6年,第1次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1.43亿,到乾隆59年人口增至2.97亿。也就意味着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三次翻番,只用了54年时间。以10亿亩上下的耕地养活30%左右的世界人口,而能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谈何容易。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四、盛世崩塌

1、文字狱运动结束

文字狱是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异己采取的手段。

最早的文字狱出现在西汉,在清代达到极端。其他朝代,只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清朝不仅是阶级矛盾,更是民族矛盾,清军入关及南下过程中多次屠城,发生过辽东、畿辅、山东等地的大屠杀,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人口从明末6000万人急剧下降到清初的2000万人。 为了掩盖其罪性,清朝统治者大肆篡改明朝历史,大兴文字狱。

顺治在位18年,文字狱7次;康熙在位61年,文字狱20次;雍正在位13年,文字狱20次;乾隆在位60年,文字狱130次。

从清初到乾隆一百多年的高压统治,把儒家学说为读书人设立的做人准则:“立德、立言、立功,成为顶天立地的完人”践踏的一文不值。 乾隆之后官员、士人的脊梁被彻底打断。

乾隆48年以后不再实行文字狱,因为他已经成功地达到了目的:消灭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

2、乾隆45年1780年达到盛世顶峰,乾隆55年1790年,官僚体系彻底腐烂。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原因:

(1)皇帝老了

早年峻烈无情的皇帝,晚年心态变得宽和。他乐于施恩,乐于原谅别人,乐于听到感恩颂扬之声。

如果说专制政治的操作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

乾隆45~55年,皇帝70~80岁,即便精力体力再好,也有心无力了。

虽然历史上都说康乾盛世,其实康熙年间的盛世只不过是文景之治的翻版。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年少时擒鳌拜、削藩、在东南沿海实施海禁都是大昏招。晚年更是吏治腐败,让皇子们互相残杀争储。多亏雍正皇帝整顿吏治,给乾隆留了一个好底子。

一个皇帝执政时间过长绝非一件好事。早年勤政的皇帝,创立了盛世伟业,却由于晚年懈怠,亲手把自家的江山送上了灭亡之路。


(2)老皇帝开始注重物质享受

乾隆即位之初,以拒绝进贡而闻名。随着老皇帝的失态,越来越多的封疆大吏把其他政务推到一边,集中精力为皇帝购买制造奢侈品。到了皇帝生日,进贡浪潮更是席卷全国。每到此时,整个帝国变成了大小官员呈献贡品的万国博览会。

(3)议罪银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仅仅靠贡品,是不能保证皇帝日子过得舒坦的。在和珅的策划下,发明了议罪银。

议罪银是由“罚俸”演化而来。罚俸是扣除官员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基本工资”以示惩戒。和珅当政后,建议皇帝批准将议罪银制度化,并且将罚银的范围大大扩展,从财政亏空之类的重大错误到在奏折中写错几个字,都可以一罚了之。

此举一出,那些聪明的大臣们马上就发现了妙处。不少大臣主动要求交纳议罪银。比如河南巡抚毕沅以“未能迅速搜获要犯”,自请罚银2万两;陕甘总督勒尔谨以失察客商走私玉石自行议罪缴银4万两。手笔之大连皇帝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在皇帝的带领下,大清王朝上下迅速实现了腐败集团化。盛世迅速崩塌。

五、马戛尔尼眼里的乾隆盛世

马戛尔尼1793年(乾隆58年)率英国代表团第一次访华。

他看过马可波罗书中描述的中国,遍地黄金,人人衣食富足。但是他看到的乾隆盛世,是远远落后于英国的农业国家。

当时一个普通英国农场雇工一日三餐食谱如下:早餐,牛奶、面包、咸猪肉;午饭,面包、奶酪、少量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

而乾隆时代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都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的可怜,春荒还要吃野菜度日;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遇到灾年还得卖儿卖女。

比食物上的贫乏更不堪的,是精神上的贫乏。

乾隆皇帝整体画像——《饥饿的盛世》里的乾隆

给英国使团服务的老百姓大部分是官兵强行征用,只给很少的报酬,想逃跑会被鞭打,中国百姓是只许有肠胃不许有头脑的“奴隶”。而当时英国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748年(乾隆13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1776年(乾隆41年)美国独立,1795年(乾隆60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访华团对中国的评价:保守估计落后西方三四百年,中国的兵船根本称不上战舰,实战中不堪一击。一旦开战,清朝绝无胜算。

六、结语

乾隆皇帝的性格非常复杂。

他情商很高,风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欢心,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处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

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

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泪;他有时又像野兽一样野蛮,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文字狱,甚至在战争中进行种族灭绝。

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把盛世推上了顶峰;晚年却刚愎自用,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意见,亲手毁了这个盛世…… 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有如此多的侧面。

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4个月,禅位后3年太上皇,实际在位时间63年4个月,是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

他是最有福气的千古一帝,只不过他的福气在生前都已经透支净尽,没有丝毫存留,乾隆盛世的政治清明与全面腐败更是只隔了瞬间。

乾隆死前3年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清朝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风雨飘摇当中。

乾隆死后40年,鸦片战争,更是让整个中国陷入了屈辱中。

他自己,也在百年之后遭遇坟墓被炸、尸骨无存的惨剧,给后人留下“十全天子古难全”的慨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