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櫻桃樹在白色鍵盤上開花。春天在辦公室

朗讀者:沐雨

做人最難處,莫過於慎獨。


“慎獨”一詞,出自《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在海灘上的沙子美元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篇裡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意思是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孔子卻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範。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曙光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


孔子作為儒家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範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範,積極踐行。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酒店民宿樣板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誇誇其談,用自己的標準來教訓、說服別人,而不是約束自己,往往會適當其反。

道德用於自律時,好過一切法律;道德用於律人時,壞過一切私刑。

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取於利而鮮于仁。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心口如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


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


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裡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


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移動拾取玩復古乙烯光盤上

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這話正是告誡眾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現代室內裝飾用燈


始終如一,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恆”字,而“恆”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三國時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元代時許衡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清代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都做到了始終如一。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Interior Of Old Farmhouse


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

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


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夜聽三生】君子慎獨

國際象棋棋盤上拍照


慎獨,之於世界是坦蕩,之於自己,則是心安。

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春風浩蕩,步步生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