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與吳玉章(一)

引言:張瀾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吳玉章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抗戰時期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一起,被譽為我黨著名的“延安五老”。張瀾與吳玉章同為我國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人生履歷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之間的故事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親密合作的真實寫照。

同為“海歸”投身辛亥革命

張瀾與吳玉章早年有著相似的經歷。籍貫上,張瀾1872年4月出生於川北南充縣,吳玉章1878年12月出生於川南榮縣,兩人都是四川人;年齡上,張瀾比吳玉章年長6歲,懸差不大;學歷上,二人早前都是先後就讀於鄉塾、成都尊經書院,同於1903年東渡日本求學回國;思想上,早期都接受過維新思想,是深切關心祖國興亡的愛國青年。

张澜与吴玉章(一)

青年時的張瀾(左)與吳玉章(右)

1911年四川人民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將兩人推向了時代的風口浪尖。1911年7月7日,吳玉章與同盟會的龍鳴劍、王天傑領導保路同志軍在榮縣發動反清武裝鬥爭,9月25日榮縣宣告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是辛亥革命時期由中國同盟會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張瀾成為四川保路運動中萬眾矚目的人物,是在8月5日召開的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上當選為副會長,以及他同鎮壓保路運動的四川總督趙爾豐進行的激烈鬥爭。為營救被趙爾豐關押的張瀾等人而發生的武裝鬥爭不期然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轟然坍塌。

张澜与吴玉章(一)

張瀾(左圖中座者)與吳玉章(右圖)在日本留學期間的照片

孫中山先生曾經高度評價:“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還要遲一年半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