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文 / 心智成长专栏作者 文雅


想打一场胜仗,不知己知彼怎么行。

对于疫情彼端的“来客”,如果它的生存天职就是“侵占”,我们也无法以这个世界的伦理评断标准去测验它的价值观、好坏之别。我们只能科学、严谨地去保卫家园、研究对抗之方。它让我们客观地看到人类贪欲带来的后患,也让我们警醒未来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有一个书名很自然地被记忆带起。那个还在发光的信念也在前方燃起。

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论持久战》,封面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扉页印着:“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1938年5月,毛泽东再次把自己关在了延安城内凤凰山麓的窑洞里,他七天七夜没有出门,以超前的视野和严谨的推理写成了十大军事名著之《论持久战》。

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论持久战》中《抗日的政治动员》一部分中,毛泽东写到: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要胜利,就要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和宣传方面的较量,因此抗战,也是一场文化和思想的战争与斗争。

《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较量,不仅是现代化程度的较量,而且还是意志与人心的较量,是军队的政治素质的较量。只要人民组织起来,只要有一支人民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敌人是不够打的”——在中华民族最最危急的时刻,这个洪亮的声音,响彻中国暗夜。

呕心沥血的《论持久战》正是从政治动员、社会组织能力和全球战略几个方面综合得出结论,战争并非个别个国家之间的较量,而是放眼全球战略的综合较量。  

所以复杂的问题要用全局的思维去看,弘大的问题要有立体广博的思维模式给出解决思路。

伟大的思想之所以伟大,因为逻辑思维、理论高度、文字描述是如此统一、严谨,可行性高,预判坚定,传递着希望的力量。

瞬间点亮无数黯然的瞳孔。 

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重新看待疫情,也是一样,国家正在综合、辩证地审视问题,把相对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并同步在架构清晰的解决方案。这次疫情几乎像一场现实中的、没有经过演练的大型战争,但国家在处理疫情、国际关系、经济形势上都没有慌神。

只要再有一些时间,通过“战疫情临时工业指挥部”,采用数字化手段,做好虚拟生产和虚拟物流的演练,推进中国制造的供应链攻防战,就能更从容地应对。

全部都在最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只要武装好自己,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听从指挥就一定可以胜利。太多的想法只能给关键时机点引发消耗,而不能形成聚力。

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国难当头,回头看在当时的动荡背景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责任感和写书时的坚定信念磨砺出《论持久战》,蕴含了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理性思考方式。

当毛泽东写《论持久战》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全面爆发,而毛泽东却预言说:“这次大战与此前一切战争都不同,因为它将使全人类认识到和平,是全人类最普世的价值。我们的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灭战争。” 

既然战争是文化和思想的战场,是意志和人心的较量,那以此来延伸一个思考,这场疫情引发的战争,我们最终目的究竟是为了让病毒彻底消亡,还是终止那些因互相伤害引起的战争?是消灭表面的病毒,还是战胜人性的贪婪?

此时再看《论持久战》,重温伟人温暖思想,坚定希望,人定胜天。

相信所有的磨难,都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

这种强大,是更慈悲、更温和、更博爱,更坚定的那种强大,是能包容下“众生平等”、接受一切因果、与世界温柔同处的那种宽容。 

心理能量:以持久战的心态 打眼前的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