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傑:段祺瑞

前幾天講了直系的吳佩孚,孫傳芳和奉系的張作霖。這幾天就說說北洋三傑之一的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生於安徽合肥,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3月18日發生了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


北洋三傑:段祺瑞

段祺瑞是一個極端矛盾的結合體,他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吃素,死也是因為身體缺乏營養,又拒絕吃肉,因而致死。但也在他的手上出現了三·一八慘案。早年段祺瑞曾極力反對二十一條,甚至聲稱不惜與日本兵戎相見,但掌握實權以後,段政府簽訂《藍辛—石井協定》承認日本在中國特殊地位,又以1.45億日元的西園借款彌補財政虧空出賣中國的主權利益。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出賣中國主權。日軍趁此機會駐防滿洲里,強行接管長春至哈爾濱段鐵路。晚年主張民族大義,抵抗日本侵略。你很難界定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於安徽合肥。16歲時投奔族叔,進入軍營,開啟了戎馬一生的生活。1885年李鴻章創辦天津武備學堂,段祺瑞報名應考,名列前茅,進入炮兵科。

1888年,因為成績優異被派往德國留學兩年。1890年,段祺瑞學成回國,到威海隨營武備學堂當教官。

到了段祺瑞30歲時,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折,當時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相中了段祺瑞,讓他負責炮兵的訓練。其後段祺瑞也因為袁世凱身價一路飆升。

37歲,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新軍改編為北洋軍。北洋軍有三個協,分別由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任最高長官,並稱為“北洋三傑”。


北洋三傑:段祺瑞

段祺瑞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職務一路提升。1905年2月(40歲),他掌管北洋軍第四鎮,手下有士兵12000人。同時尤在軍校任教,北洋軍的軍官有多半是他的學生,連後來的蔣介石也是他的學生之一。

1909年,袁世凱被清政府罷免,但段祺瑞繼續被委以重任,擔任北洋軍第六鎮統制,後又擔任江北提督,負責長江以北的軍務。


北洋三傑:段祺瑞

但不久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只能再次啟用袁世凱,袁世凱這次再也沒給清政府機會,逼清政府退位。段祺瑞聯合42名將領,代表所統率的40多萬士兵,致電清政府,稱如再頑固不化,就要帶兵進京討個說法。皇族頓時崩潰,2月12日,清政府發佈退位詔書,兩百多年的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

進入民國後,因為袁世凱嫡系,段祺瑞又先後代理國務總理、參謀總長、陸軍總長、國務卿等職。

直到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把1916年定為洪憲元年,正式實行君主立憲政體,建立中華帝國,自己做中華帝國的開國皇帝。


北洋三傑:段祺瑞

段祺瑞便稱病在家,消極抵抗,被袁世凱解除了一切職務。隨後,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反對袁世凱稱帝。段祺瑞雖然已經被撤職,但在北洋軍中威望很高。拉攏北洋的“五將軍密電”反袁。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不久病逝。段祺瑞也因護國運動,一躍成為當時中國勢力最大的軍閥。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他主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遭到總統黎元洪的極力反對,發生“府院之爭”。段祺瑞組織督軍團威脅國會,結果被黎元洪免職。

1917年7月在徐州的“辮帥”張勳進京,趕走了黎元洪,擁立末代皇帝溥儀復辟。


北洋三傑:段祺瑞

段祺瑞立刻組織“討逆軍”,從天津出發,迅速攻入北京。張勳戰敗,只當了12天皇帝的溥儀取消帝制,恢復共和。這次戰鬥其實挺有意思的,由此可見為什麼直皖戰爭,皖系會被吳佩孚打的慘敗。

說是混戰11天,實際上真正打仗就只有兩天,也就是討逆軍7月7日攻佔豐臺,7月12日攻佔北京,其它時間都是在調兵,調停,發電報……

認真來講,雙方戰鬥力實在是太低了,打了三百萬發子彈,房屋為流彈所損者有129家,討逆軍傷亡共113人,損壞的房屋比傷亡的人都多。所以這些軍閥一碰到北伐軍就一潰千里。

北洋三傑:段祺瑞


1920年(55歲),直皖戰爭爆發,段祺瑞所在的皖系失敗。段祺瑞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吃齋唸佛度日。1924年9月(59歲),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將領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總統曹錕。段祺瑞再次出山,出任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眾五千餘人,在天安門集會抗議,要求拒絕八國通牒。段祺瑞執政府竟下令開槍,當場打死四十七人,傷二百餘人。也有一說是段祺瑞當時不在,未下令開槍。


北洋三傑:段祺瑞

同年段祺瑞被驅逐下臺,退居天津日租界當寓公,潛心佛學,自號“正道居士”(民國失勢的大佬,都很喜歡修佛)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多次秘密拜訪段祺瑞,想請他出山,組織華北政府,但遭到段祺瑞嚴詞拒絕。國民政府為不使段祺瑞落入日本人手中,1933年派專使請他到上海“南下頤養”。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離世,終年71歲。

後世對段祺瑞評價褒貶不一,但他確實也做到了廉政奉公,他的一生沒有購置過一處房產。下野後,經濟狀況慘淡,靠政府每月供給的生活費維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