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風雲(五)北洋之虎——段祺瑞

北洋——中國歷史上又一段諸侯割據群雄紛起的時代。自袁世凱死後,由於無人可以掌控全局,北洋集團開始裂變,根據將領們的籍貫屬地、軍學出身,或者平日的交好程度,自然地形成諸多派系,各派系為了爭奪政權,征戰不已,政壇更迭頻繁。短短的13年,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天。連年的內戰,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在諸多派系的軍閥中,卻有這樣一個人,他以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自居,人稱"六不總理"。在物慾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他是個官場的另類,又是當時官場的楷模。他就是北洋三傑之一 、生平曾經三次締造共和的皖系統領段祺瑞。

北洋風雲(五)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

段祺瑞 字芝泉,1865年出生於安徽六安縣的一個軍人家庭,其祖父段佩與劉銘傳等人既是同鄉,又同隸屬於李鴻章的淮軍體系之下。早年因鎮壓捻軍有功,官居淮軍統領。段祺瑞小時候主要受到祖父的影響,他在七歲的時候便被祖父段佩接到自己在宿遷的兵營,由此耳濡目染了軍旅生活。儘管段祺瑞的祖父給他請了塾師帶他念書,但年少時的段祺瑞卻喜歡舞刀弄棍,看書也只愛看排兵佈陣、奇兵遁甲之類的兵書。在那段日子裡,作為小少爺的段祺瑞,過的還是很愜意的。

段祺瑞十四歲時,他的祖父段佩在軍營駐地突然逝世,在軍營沒有了依靠,只好帶著祖父的靈棺回到了安徽老家安葬。段祺瑞16歲時,又隻身一人徒步2000多里,走了數十天,來到了山東威海,投奔了堂叔段從德,在他手下當了一名小兵。然而不幸接踵而至,18歲那年,他的父親段從文被盜賊所害,八個月後母親因悲傷過度去世了。年紀輕輕的段祺瑞就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時來運轉的是,李鴻章於1885年創建了天津武備學堂,並擬從淮軍中招收學員,剛滿20歲的段祺瑞聽說這一消息後喜出望外,他決心要抓住這改變命運的機會,於是立即報名應徵,並在考試中名列前茅,最終被選入炮兵科學習。兩年後段祺瑞以最優等的成績從武備學堂畢業,隨後又被派到德國去學習軍事。段祺瑞學成回國後,李鴻章再次指派他去德國克虜伯兵工廠實習,以熟悉並學習世界最先進火炮的製造和使用技術。直到1890年底,25歲的段祺瑞才返回國內。段祺瑞先後任職於北洋軍械局和威海武備學堂,成為當時最早的一批留洋軍事人才。

北洋風雲(五)北洋之虎——段祺瑞

袁世凱與段祺瑞等北洋將領

甲午中日戰爭後,袁世凱奉旨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式陸軍,並在保定創辦新式陸軍軍官學校,正當急需用人之際,時任天津武備學堂總辦的蔭昌將段祺瑞推薦到袁世凱的門下。段祺瑞不凡的背景和資歷,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當時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是一支擁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等多兵種的新式部隊,其中炮兵就有近兩千人。段祺瑞到小站後,隨即被委任為炮兵統帶。當時段祺瑞帶的這隻炮兵有速射炮、重炮等六十門,戰馬近五百匹,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正規化的炮兵部隊。段祺瑞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任炮兵司令。段祺瑞的軍事才能很快就得到袁世凱的重視,先後擔任過北洋新軍第三、第四、第六鎮統制等職。隨著在軍界地位的不斷攀升,政治上也迅速崛起,段祺瑞開始步入北洋集團的核心圈子。

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辛亥革命。第二年2月,段祺瑞領銜聯名四十六位北洋軍將領致電清政府,呼籲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在清朝覆滅後,段祺瑞做過幾任陸軍總長,後來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而隱居西山。袁世凱死前,命人將段祺瑞找來,並將國事託付給他,段祺瑞由此做上了民國內閣總理,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北洋風雲(五)北洋之虎——段祺瑞

民國總理段祺瑞

民國六年(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協約國,總統黎元洪表示反對,因對德宣戰問題,府院發生激烈衝突,爭執不下,段祺瑞去職。6月14日張勳復辟。段祺瑞立即組織討逆軍,並以討逆軍總司令名義發出討伐張勳的通電,在馬廠誓師,發表討伐張勳檄文。不久即攻入北平,趕走張勳、恢復共和。

段祺瑞被人稱為"北洋之虎",但很多人說他有虎相而沒有虎威,仁心宅厚過於正道。段祺瑞信佛,每日早晨都會誦經以超度戰場上喪生的亡魂,或許是作為軍人殺戮太多怕遭果報的緣故吧。1918年在反對張勳復辟的戰役中,討逆軍抓了一些辮子軍,其部下將領請求殺他幾個以提振軍威。段祺瑞聽後很不高興的說:罪在張勳一人,這些官兵有什麼罪,殺幾個人有什麼用,你們總是好殺人,殺人者人恆殺之,哪一個好殺人的人有好結果呢?

1924年段祺瑞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一年半後在執政府門口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段祺瑞聞訊後,立即趕到血案現場,曾長跪不起,為死者超度,並明令撫卹死者,醫治傷者,通過了制裁屠殺首犯的決議。不久,被世人誤解的段祺瑞主動再次下野,從此徹底遠離了紛繁多變的政治漩渦,而只在家中吃齋唸佛,不再過問世事。

北洋風雲(五)北洋之虎——段祺瑞

晚年的段祺瑞

段祺瑞在位時,廉潔奉公,從來不肯收禮,下野後經濟狀況慘淡,在上海最後的幾年裡,全靠國民政府每月兩萬元的供給才勉強維持生活。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病去世,享年72歲。臨終前段祺瑞曾寫下親筆遺囑,諄諄告誡後人:國雖危弱,必有復興之望,復興之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生前身後都口碑如一,成為中國近代政治家的楷模。他一生曾"三造共和",在位期間,派心腹將領徐樹錚收復外蒙,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居功至偉。吳佩孚稱讚他說:"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囯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梁啟超評價說:"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