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01

當明朝為了錢而焦頭爛額的時候,海岸線突然出現了一些金髮碧眼的洋人,他們的手裡居然拿著白花花的銀子!這真是大明王朝的福音啊!

這幫洋人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們手中的白銀也不是自己那狹小的國土上出產的。那麼,他們從哪裡搞到了大明王朝垂涎的白銀呢?

新大陸!自從1492 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起,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逐漸征服了美洲的印第安人,並開始掠奪那裡的財富。這群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征服者的首要目標是金子。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這裡我們要交代一下,當時在歐洲通行的貨幣,與大明王朝境內的貨幣略有不同。歐洲大額交易使用金幣,而小額交易使用銀幣,這是因為許多歐洲國家都依託漫長的海岸線開展國際大宗貿易。

所以歐洲對黃金的需求很大,對白銀的需求則沒有那麼迫切。而當時的歐洲,自耕農在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不如大明王朝自耕農的比例龐大,因此用白銀做交易的活動也少了許多。

哥倫布如此執著地向西航行,正是希望能找到歐洲人嚮往的一塊黃金產地,只是他發現的一些中美洲島嶼上並不出產黃金,哥倫布因此受到了資助其航行的西班牙王室的冷落,鬱郁而死。不過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深入美洲大陸後,終於發現並控制了大量的金礦。兩個國家立刻富甲歐洲,甚至連當時歐洲的精神主宰——羅馬教廷都受到兩國的操控。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好事還在後面。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航行到東亞,他們驚訝地發現,東方的大明王朝對白銀有著巨大的需求,而那裡出產的精美陶瓷、絲綢,都是歐洲人的最愛。這下美洲的銀礦也派上了用場,一條跨越幾個大洋的國際貿易航線出現了,那就是歐洲人從美洲開採並冶煉出白銀,然後帶著白銀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到東亞購買大明王朝的陶瓷和絲綢。

大明王朝境內莫名其妙地湧現出大量的白銀,真是久旱逢甘露,在美洲白銀的刺激下,明朝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尤其是陶瓷製造業和絲綢紡織業,因為這兩個行業不僅滿足本國人的需要,還大量出口海外,直接換回來白花花的銀子。

明朝中後期,中國南方湧現出許多繁榮的大城市,比如今天的南京、蘇州、松江、寧波、漳州、廣州等地,在白銀的強烈刺激下,當地的手工業者們賺了大錢,然後他們又改進技術,提高專業水準,擴大生產規模,生產更優質的陶瓷和絲綢供出口,換回更多的白銀。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不期而至的繁榮讓北京城裡的皇帝龍顏大悅,也讓明朝的稅務官員們鬆了一口氣。在永樂年間,由於北方連年主動禦敵,南方鄭和連下西洋,明朝財政壓力很大,基本上民間能交什麼,官府就收什麼,銅錢、白銀和糧食一概全收。不過當時鬧錢荒,所以能收上來的往往就是糧食。糧食雖然是天字第一號戰略物資,但畢竟儲存、調運十分不便,損耗也多,因此當時明朝的財政往往捉襟見肘。

等到美洲白銀滾滾而來,大明王朝的財政終於有了振作的機遇。明萬曆九年(1581年),在首輔張居正的主持下,施行新政“一條鞭法”,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即民眾每年只交一次稅,而且只上交貨幣就可以了,貨幣當然主要是白銀。

新的稅收政策手續簡單,而且也很經濟,當然前提是,老百姓手中得有白銀上繳,或者有能兌換足夠白銀的物品。美洲白銀進入明朝的市場,白銀增多了,白銀就變得不值錢了,因此同樣一兩白銀能兌換的其他商品就減少了。這其實是一種通貨膨脹。對於大量生產糧食的自耕農來說,他們的糧食能兌換的白銀增加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02

大明王朝從皇帝到官員,從商人到農民,都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

1570年,金髮碧眼的西班牙人攻入了呂宋島,也就是今天的菲律賓境內。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最開始,西班牙與大明王朝的關係還不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盤踞在呂宋島上的福建海盜。福建巡撫曾經聯手西班牙人,共同圍剿了那批海盜,作為回報,大明王朝允許西班牙人與中國人做生意,當然了,西班牙人手裡白花花的銀子本來就是明朝所需要的,正所謂見錢眼開。

十六世紀70年代,每年駛往呂宋島的中國商船約有十幾艘,到了80年代,每年約有20艘,90年代增加到每年30艘,十七世紀初更是達到了每年40、50艘,最多達60艘。中國商人把能夠想到的商品都運到了馬尼拉,生絲、棉布、麻織品、瓷器、鐵、銅、錫、鉛、糖、麵粉,東南亞其他島嶼出產的胡椒、肉桂、丁香,甚至牛馬騾驢雞鴨鵝也都跨海運了過去。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這些商品除了供當地人消費外,西班牙人把大量的中國絲綢、陶瓷裝上大帆船,橫跨太平洋,運送到美洲的墨西哥出售,那裡當時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這就是當時世界貿易中赫赫有名的“大帆船貿易”。通過這條海路,中國人獲得了美洲白銀,而西班牙殖民者獲得了中國商品。

不想此後,兩國的外交關係急轉直下。西班牙人曾派了一批傳教士到達福州,提出通商和傳教的要求。對於明朝的地方官來說,通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勉強可以,傳教?那是什麼玩意?

天朝上國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佛朗機”的古怪要求。“佛朗機”這個稱呼原本是阿拉伯人對歐洲基督徒們的叫法,後來葡萄牙人抵達東方後,古代中國人也照方抓藥,如此稱呼葡萄牙人。後來西班牙人也來了,中國人根本分不清這兩種牙到底有什麼區別,往往都用“佛朗機”這個名字指代他們,其實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為了搶奪貿易權經常大打出手,根本就不是同一路。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兩國關係開始出現裂痕。由於大量的中國商人前往呂宋島做生意,人數遠遠超過了西班牙殖民者,這進一步引發了西班牙人的擔憂。

1603年,呂宋島上突然出現了三名明朝官員,按照官方說法,他們是來尋找被中國海盜藏匿的財寶充公的,順便也勘探一下呂宋島上是否有傳說中的金山和銀山。在明朝皇帝看來,這是很正常的調查活動,但是在西班牙殖民者看來,卻是危險來臨的信號。

“這三個人莫非是聯絡當地華人裡應外合的先遣隊,隨後明朝大軍就會殺過來?”

那一年的10月初,西班牙殖民者決定先下手為強,在當地土著的支援下,對當地華人展開大屠殺。兩萬多華人在大屠殺中遇難。這次事件嚴重影響了大帆船貿易,對於明朝來說,意味著白銀的輸入減少了。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03

錢荒再次降臨到大明王朝的頭上,比起明初的錢荒,這一次更加致命。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明朝正在與東北崛起的“後金”殊死搏殺,急需大量的軍費;另一方面是稅收依然沿襲了萬曆年間施行的“一條鞭法”,讓民眾用貨幣納稅。可是原本白銀滾滾而來的溫和通貨膨脹局面已經改變了,現在是白銀輸入大幅度減少,國內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的局面,再施行一條鞭法就釀成了大禍。

前面已經談到,明朝的自耕農生產的是糧食,他們往往把糧食兌換為銅錢,用銅錢來納稅,官府則把銅錢折算為相應數目的白銀。在呂宋島的白銀供應銳減後,明朝境內的銅錢對白銀的比率也劇烈波動起來。1630年一貫銅錢可以兌換0.57兩白銀,到了1640年,一貫銅錢就只能換0.28兩白銀。

而且,銅銀比率在全國各地也不一樣。在白銀直接輸入的沿海地區,白銀量大,一兩白銀兌換的銅錢數量相對較少。但是對於大明王朝的西北地方,白銀要流通到那裡,得翻越千山萬水,那裡的一兩白銀能兌換的銅錢相對較多。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當白銀輸入銳減後,全國普遍缺少白銀,而西北地方尤其嚴重,農民手中的相同量的糧食兌換銅錢,再摺合出的白銀量下降很快,而官府還按照過去的納稅額來催繳稅費,甚至還因戰事需要而增加民眾的納稅額,民眾立刻苦不堪言。

一個叫李自成的米脂農民點燃了西北的火藥桶,農民起義的熊熊大火燒燬了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看看李自成造反前後的一些遭遇,我們就更清楚地理解,白銀銳減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李自成早年是驛站的一名公務員,1628年崇禎皇帝為了削減政府開支,裁減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很不幸,李自成在這次“減員增效行動”中下崗了,這可算是政府缺銀子惹的禍。李自成是個有為青年,不能就這麼閒待著,於是離家從軍,很快嶄露頭角,當上了把總(明朝基層軍官)。沒想到軍隊里居然也會欠餉,他和許多士兵長期領不到生活費,還是缺銀子給鬧的。為了生計,李自成率眾殺了軍官,發動兵變,並投靠了另外一支農民軍。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當時明朝尚有餘力對付這些農民軍,在多次圍剿之下,李自成的武裝幾經沉浮,數次瀕臨絕境。但民間大量的自耕農已經破產了,他們不僅沒有銅錢和白銀交給官府,甚至有些地區發生了災害,民眾生存都成了問題。這些破產的農民成了李自成無限的兵源和強大的後盾,李自成的殘部逃入河南後,竟然東山再起,在短時間內集結了百萬部卒。後面的局勢就眾所周知了,李闖王一路闖關,最後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大明王朝就這樣結束了。

明朝亡了,關於白銀的事兒卻還是不明不白的。一些當時的人後來說,李自成從崇禎皇帝的小金庫也就是內庫中搜出了3700多萬兩白銀,另有說法是這麼多的白銀單位不是兩,而是錠,每錠50兩。

關於這筆白銀最大數目的說法是每錠500兩,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記載成為後人批評崇禎皇帝的證據,說他整天向著大臣們哭窮,讓大臣們搜刮民脂民膏,而自己卻積攢了大量的財富一毛不拔。甚至在李自成就要打到北京,崇禎準備調山海關的吳三桂部隊救駕,需要100萬兩軍費時,也不肯自掏腰包

,而是希望大臣們集資,結果沒有籌集到軍費,致使北京城防空虛。果真如此的話,崇禎的確死不足惜,不值得同情。

百萬兩白銀“逼死”崇禎皇帝,用經濟替明朝算筆明白帳

但這些野史的記述並不足為信,那些記述人基本上都是道聽途說,有些是根據李自成撤離北京時運送的大批金銀的數量來推斷的。實際上,這些金銀基本上是李自成縱容部下從明朝官員家中搜刮來的,並非崇禎的私房錢

。而且崇禎並不是傻瓜,他固然犯下過殺死明末棟樑袁崇煥的錯事,那也是因為袁崇煥飛揚跋扈,犯下殺死遼東明將的過錯,事出有因。

在兵臨城下的關頭,只要手頭還有銀子,任何一個有基本常識的人做皇帝,都會拿出來犒勞三軍,鼓舞士氣以禦敵。崇禎也不會例外,他是真的沒錢了。在明朝壽終正寢的那一年,拖欠的軍餉累積起來,已經高達幾百萬兩銀子,而當時能從南方運來的稅款,只有區區幾萬兩。

崇禎絕不是一個吝嗇的皇帝,他執政期間勵精圖治,連生病了都不敢隨便休假。可惜,他管得了大明王朝境內的事情,卻管不了世界經濟局勢。美洲白銀無法輸入中國,他也沒有辦法,只能望洋興嘆,坐看著東南經濟發達地區因通貨緊縮和產品滯銷而衰落,西北地方因交不起稅款而暴動,東北地區“後金”鐵騎厲兵秣馬、頻頻叩關。

崇禎臨死前,痛心疾首地說自己是個“好皇帝”,但手下的大臣卻不是好大臣。其實,他還該怪罪西班牙人,怪罪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