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前言:巴菲特曾對段永平先生說:“永遠不要交易自己不懂的東西、永遠不要賣空股票、永遠不要加槓桿投資”

90%的投資者不適合期權交易、99.99%的投資者不適合期貨交易。


那期權、期貨是什麼,又有什麼風險呢?

期權是一種權利,買方是權利方、賣方是義務方;期貨是一種合約,買賣雙方都有履行合約的權力和義務。(文末尾有通俗易懂的例子)


1:期貨:

期貨是一種合約是買賣雙方都有履約的權利和義務,必須履約交割的一種合約,且權利主要在賣方有現金交割(如股指期貨)和實物交割(如大豆期貨、蘋果期貨、原油期貨)。

實際上大部分期貨投資者都是為了套利,並不是為了履約,因為沒有交割權限。

比如原油寶事件中的中國銀行就是因為沒有交割權限,有交割權限,還不如履約,也不至於每桶虧近60美元,還沒得到原油,相當於每桶虧了80美元了。

以原油期貨為例:

美油交割是管道交割且採用FOB運輸;意思就是賣方(空頭)只需要把原來的流向自己油庫的管道換成流向買方(多頭)的管道就完成交割。而多頭需要負責後續的運輸、倉儲等。在庫容本身不足的情況下,空頭事先可能把剩餘的油庫都租完,導致多頭沒油庫可租。

打個簡單的比方,有點像自來水入戶,1棟30層的樓,原來水只流向1樓(空頭的油庫),他只要把水導向其他樓層,空頭就完成交割;至於具體流向哪個樓層,有沒有樓層,需要多頭去找。如果空頭“使壞”,先把其他樓層全租了,那多頭就無法履約。


2:期權:

期權(option)是一種權利:表示買方(holder)付出權利金(premium)買入一種權利,而賣方(writer)在得到權利金(premium)後將權利賣出。

期權分看漲期權(call)和看跌期權(put)。買入看漲期權表示賦予未來在行權價買入的權利,買入看跌期權表示賦予未來在行權價賣出的權利。

買方是權利方、賣方是義務方;買方可以在到期日前任何時候行權(early exercise)或平倉;賣方在到期日前只能平倉;賣方在買方行權時會被指派(assignment)


總的來說

期權的買方,因為是現金交易,沒有槓桿,成本和風險都可控(最大虧損是權利金);收益理論上可以無限大(因為理論上股票可以無限上漲或跌至0)。如下圖一:買call的虧損(已經接近最大虧損了);圖二為買call的收益,圖三為買put的收益。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一:買入apple 4月24日 300看漲期權的浮動虧損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二:買入ZOOM 0424 170美元的看漲期權的浮動收益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三:買入EWJ 3月20日 50 的看跌期權浮動收益

期權的賣方,因為是保證金交易,自帶槓桿。收益有限(最大收益為所收權利金),虧損可以無限大(理論上股票可以無限上漲或跌至0),除非有備兌。如下圖: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四:賣空 吉利德4月17日 79美元看漲期權的浮動虧損

期權的含義(如上圖):吉利德2020年4月17日79美元的看漲期權。

GILD CALL: 表示吉利德的看漲期權;

200417 :表示到期日是2020年4月17日;

79.0:表示行權價是79美元;

成本0.2:即權利金(premium),表示當時期權價格是0.2美元/股 ,就是20美元一手。

現價4.84:表示當時期權價格是4.84美元/股,就是 484美元/手。

做空:表示賣出。

整張圖的意思就是:賣call,也就是需要在4月17日以 79美元/股的價格賣出100股(1手)的股票。持倉人同時得到20美元(0.2x100)的權利金。實際上他就是以79.2美元賣出股票(不考慮手續費)

①如果賬戶中原本持有1手股票,再賣出1手看漲期權,也就是賣出備兌看漲期權(covered call),期權到期後被行權,股票在79usd賣出。他的所有持倉(股票、期權)都歸零了

總共收益=79-股票成本價+20美元的權利金。

假如股票持倉價是69美元,現在是83.8美元(根據79c的期權價格估算),那麼他的總收益就是=(79-69)x100+0.2x100=1020美元(不考慮手續費),從79美元到83.8美元的收益就不是他的了。

如果賬戶中不持有股票,那他就是裸賣期權(nake),總收益只有20美元,但卻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圖四中已經虧損了464美元/手,如果繼續上漲,虧損還會擴大)。


現在用數學公式來解釋買賣期權表示多空的意思

買入:表示做多(+)、賣出:表示做空 (-)

call :表示做多(+)、Put :表示做空 (-)。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一

即:①買call(如圖一) :就是做多 (正正得正)、②買入put(如圖三):就是做空(正負得負)、③賣出call(如圖四):就是看空(負正得負)、④賣出put(如圖五): 就是做多(負負得正)。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圖五:賣出Amarin 1月17日 20的看跌期權


期權交易大部分是用來對沖或者是套利,很少是為了行權。因為行權後要求資金量大、交易手續費也高。

⑤嚴格來說:買期權沒什麼風險(限制了虧損)最大風險是裸賣(naked),把風險完全暴露.

賣備兌期權(covered)也是沒風險的;比如賣covered call風險(限制了收益);賣現金備兌賣put也沒風險,大不了接貨。(如圖五,股價跌破20,就被行權,只要現金夠2000美元(因為權利金有529美元/手,自己只需再付1471美元/手)就可以接一手股票,接貨後成本價相當於14.71美元/股,這也是很多投資者覺得股價高了,想便宜買入的一種方法。


3:為了大家便於理解,舉個不嚴謹的例子,拿買房舉例:

期權有點像買房付喝茶費下訂

(不是定金,因為定金包含至總房款中,喝茶費不包含至房款中);期貨有點像全款買房(或者貸款買房即槓桿交易),到指定日期再交房子。

⑴ 先說期貨有點像先付全款(現金交易)或貸款(加槓桿)約定好在某個時間把房子以300萬過戶,實際上期貨都是保證金交易,自帶高槓杆

作為買方(多頭):不管房價漲跌,買方(多頭)仍然可以要求賣方(空頭)履約,買來自己住;也可以把這份合約賣給其他人(獲利/認賠)。

那假入房價大跌或者因為突然限購沒有購房資格,買方說我不履行合約可以嗎,不行,你必須履約。要麼履約交貨(有購房資格);要麼把合約轉手(虧本賤賣、免費送給別人即虧光本金、甚至倒貼錢把合約給別人即穿倉),因為沒有購房資格即交割資格。

作為賣方(空頭):同樣要麼履約交貨、要麼把合約轉手(如果價格下跌,只要讓點利肯定有人接手;如果價格上漲,沒人接手合約,同樣會遭遇逼空)


⑵再說期權

買看漲期權(買call):

買家付10萬喝茶費(權利金premium)給賣家定了300萬的房子。 買家的總成本變成了310萬,賣家多得到了10萬(premium)

①如果房子漲了,漲到350萬,買家也可以把喝茶費以15萬賣給別人、讓別人去以300萬買那套房子。相當於期權平倉。買家也可以以300萬買進這個房子,那它的成本就變成了310萬(房款300萬+喝茶費10萬),相當於行權。但因為如果買家把房子買進來再賣出去,不僅資金要求大(除了之前付的喝茶費10萬,還需要再付房款300萬)、稅費會很高(相當於期權行權後再把股票賣出去,持倉資金也大、手續費也很高),所以很少有期權行權的。

②如果房子跌了,比如跌倒299萬或者250萬,那買家不願意以300萬買那套房,因為如果以300萬接手那套房,那他的總成本=房款+喝茶費=310萬。而放棄這10萬,用299萬去買同類型的,房子總成本才309萬=房款299萬+之前損失的喝茶費10萬,還省了1萬。

綜上,所以買家最多損失10萬喝茶費(premium),房子可能漲到350萬、400萬、1000萬甚至1個億(理論上可以無限上漲),所以他的收益(不考慮稅費)可能是50萬、90萬……


賣看漲期權(賣call):

上面的例子:賣家收了10萬喝茶費,如果買家要買房子(行權),他必須以300萬把房子賣給買家。

③如果賣家有房子(相當於covered call),無論房價上漲到400萬、500萬,都與他無關,他的總收益都是310萬=300萬房款+10萬喝茶費,310萬以上的漲幅都是屬於買家的了。如果房價跌到200萬,買家不買了,賣家白收10萬喝茶費(賺取premium),相當於房價跌到210萬,比沒收喝茶費(沒賣call)少跌10萬,也就是對沖了下跌風險。


④如果賣家沒房子(裸賣call),他需要先買進一套房子再賣給買家,只要房子不超過310萬,賣家都可以掙,但他最多掙10萬而已,也就是前面說的買家不買了,放棄這10萬喝茶費。

但如果房子漲到400萬,那他需要先以400萬買進一套房子再以300萬賣給買家。那他就虧了90萬了=買進400萬-賣出300萬+收的喝茶費10萬。理論上房子可以漲到500萬、1000萬、1個億(逼空,short squeeze),那他需要以一個億買進一套房子再以300萬賣出。你說風險多大,就為了這點喝茶費(權利金)?


關於期權交易,推薦勞倫斯的《期權投資策略》一書,這本書不一定能讓你多掙錢,但至少可以讓你少虧錢。

還是那句話:不做自己不懂的、不加槓桿、不做空;期權不適合90%的投資者、期貨不適合99.99%的投資者。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期貨和期權的區別和風險



2020年4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