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您也許從來沒有了解過這個地方,也可能是第一次來了解山西省,對山西的情況還不熟悉,我們山西面積有15-6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3593萬,其中99%是漢族,目前還屬於經濟欠發達省價。不西從北到南,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晉中、陽泉、呂梁、長治、晉城、運城。每一個城市市都擁有燦爛輝煌的地方文化都孕育了山環水繞的壯美風光,並且都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獨特印記。

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在山西的南部就拉開了黃河華夏文明發展的歷史序幕。在山西的13477處古遺址中,數千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遺址,特別是陶峙遺址、35處“夏墟”遺址的一系列考古發掘,以及多處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數萬處地面不可移動文物,其數量位居中國第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能夠讓您感受到黃河華夏文明的燦爛光芒。

首先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山西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因地處太行山以西得名“山西”,又因位於黃河中游之東古稱“河東”,自古以來被譽為”表裡山河”。由於山地、森林草甸、河流湖泊、田地道路覆蓋了全境。山西自古就是人類生存的最佳環境地之一,可以說,山西就像依偎在父親身軀前、母親臂彎裡的嬰兒,格外受到太行山的厚愛和黃河的哺育,從而孕育了她燦爛輝煌的黃河華夏文明、壯美宜人的太行風光,雄偉壯觀的長城美景,成為中國的一片最具生命力的黃土高原。

從遠古時期開始,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生活在山西這方土地上。山西作為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較早進入人類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古往今來,山西在中國歷史上多半居於重要地位,在中國歷史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過程中都起著關鍵作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以山西為其必須經營的效戰略要地!

在我國的版圖上,山西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北有萬里長城與內蒙古的陰山、大漠相連,西和南有黃河環繞,與陝西、河南相望,東面越過峰巒疊嶂的太行山和中條山東脈與河北、河南俯仰相應,由於山西位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古今京都之間和華北、黃淮、關中三大平原與內蒙古高原之間,居高臨下、虎視中原的地理形勢自然天成,因此素有“表裡山河”之稱!

從華夏文明伊始至今,山西因崇山峻嶺、雄關險隘而成為中國的“第一軍事要地”,唐太宗李世民稱譽的“王業所基國之根本”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無論中原、關中還是京薊,山西都處於歷代王朝的朝廷肩背或肘腋位置,始終佔據重要的戰略地位,扮演時空區間的重要角色。

山西高原尤其被稱為“天下之脊”的太行、呂梁,相對於開闊平坦、地勢低凹的華北平原、黃淮平原和關中平原,在軍事上都佔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形勢。省內地勢北高南低,多為山地、丘陵,西北向東南分佈著一系列階梯狀盆地,汾河流經太原、臨汾兩個盆地注入黃河,既利於人類的繁衍、生息、交流或遷徙,四周又關塞聳峙,渡口橋樑星羅棋佈,便於軍事運動轉輸或隱蔽騰挪,進可攻,防可守,極富進退回旋餘地。

地處中原和蒙古高原結合地帶的山西,歷來是中原華夏民族與大漠遊牧民族、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大熔爐,是歷代各族統治階級、統治集團激烈角逐的軍事政治舞臺。在中國歷史上,中央王權強盛一統之時,憑藉山西,外可拒侵,內可治亂;中央王權削弱崩潰之時,誰擁有山西,誰就縱橫四方,稱雄天下!

歷史的經驗似已說明,誰據有山西,誰就取得了戰略主動,甚至立於不敗之地。清初軍事歷史地理學家、江蘇無錫奇人顧祖禹論述的“天下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很可能就是這樣一個原因吧,在專家學者們眼中的山西,往往反映的是一部頗不平凡的“華夏通史”。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山西“表裡山河”的地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