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產可能性邊界與生產專業化問題?

biubiuBO


它有哪些性質?

經濟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生產可能性邊界實時反映了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客觀規律

01

該曲線一定是負斜率

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當你想要增加汽車的產量,電腦的產量必然會下降,這是因為在既定的資源和技術中,資源有了定向的選擇。類似於那句俗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生產可能性邊界是人類用來直觀觀察社會供需要求並且合理計劃生產的一種經濟學的模型。

02

該曲線一定是凹向原點的。

a. 先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凹向原點?

就如圖所示,這條曲線的數學解釋是如果將汽車的產量擴大,電腦產量會下降,當汽車持續擴大,電腦產量下降的速度也會更快。

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在前期的時候,生產一輛汽車,僅需要消耗一臺電腦,當汽車生產再擴大,可能每生產一輛汽車,就需消耗三臺臺電腦,當汽車達到高產時,每生產一輛汽車,可能消耗近百臺電腦。

b. 這是因為資源生產不同,產品適用性是不同的。

如果汽車產量達到高產,那麼自然界中的適合生產汽車的資源一定用得差不多了,如果還要增加汽車產量,那就得把更適合生產電腦的資源改裝後用來生產汽車。在這個資源改裝的過程中,勢必會消耗更多的資源(比如時間資源和人力資源)。就比如說一個電子元件,只適合於生產電腦,你為了將它改裝成汽車上的配件,只能將其拆掉,然後重新組裝。耗時耗力。

03

邊際轉換率。

這個轉換率就是解釋的上面,在資源配置進行到某狀態時,一種產品替換,另一種產品的比率。也就是用來計算在某一時刻,每生產一輛汽車,需要消耗幾臺電腦

它的公式為

MRT=△Y/△X

在我們所舉的例子當中,就是電腦的變化量,除以汽車的變化量。

04

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應用

a. 可以用來說明稀缺性。

人類的生產僅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之內,而人類的需求遠大於生產可能性邊界。就例如圖中的D點。

b. 資源配置:

根據商品合理選取資源配置。也就是如果社會對汽車的需求較大,那就生產汽車,如果社會對電腦的產量要求較大,那就生產電腦。

c. 生產有無效率

若受到社會的影響,生產未達到邊界上,而在邊界之內及這種資源配置是無效率的。例如如圖中的B點,他並未在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曲線上,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老闆,看見這樣的景象,就應該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了。

d. 資源的增長

這個曲線還可以,說明資源的增長。當曲線越膨脹,越向外推移,那麼就說明資源越充足,說明社會在進步。



小圖聊職場


這兩者並不矛盾,而且從邏輯上講,邊際成本遞增規律與專業化生產能夠提高效率之間也並不存在直接的聯繫,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分工明確、專業化生產的社會而言,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會更高,但具體到每一個專業化生產的企業,它依然存在生產可能性邊界問題,當產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它依然要受到邊際成本遞增規律的約束。針對您對問題的論述,我想有兩個概念需要再做說明。

一、 專業化生產並非是將盡可能多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個產品的生產當中,實際上專業化生產只是勞動分工理論的衍生,是亞當斯密最主要的理論貢獻之一。通過勞動分工,於單個勞動者而言可以提高熟練度、技巧性以及判斷力等,而對於專業化生產的企業而言,它也能夠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創新能力等。

二、 生產可能性邊界,涉及到的就是邊際成本遞增的問題,這是經濟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邊際”的概念是經濟學當中最核心的思維方式之一,所謂邊際成本指的是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所需要的額外成本,這是生產決策的關鍵所在。可以通過邊際產量遞減這個概念來理解邊際成本遞增,因為在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總是會有短期不能改變的生產要素存在,比如說企業家、廠房,或者農業生產裡面的土地等,因此,以農業生產為例,在一塊固定的土地上,最開始隨著人力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邊際產量會上升,但當到達一定程度時,再多的生產要素投入也會是無效的。

這一塊涉及的理論內容還有很多,比如集聚效應、規模效應等,但這些都不妨礙邊際成本遞增規律對生產的約束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