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宜秀區楊橋鎮:病魔無情 扶貧有愛

安徽網安慶消息 我叫曹宗懷,今年46歲,家住在宜秀區楊橋鎮花山村五組。原本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老人和孩子都不用操心,我們夫妻倆為了小日子能過得好點,常年在外地做飲食生意,每天起早貪黑,雖然人累點,但是那會兒不覺得辛苦。

禍不單行

2016年我因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被告知慢性乙肝,要多注意休息,因為孩子剛上高中,自己的生意好不容易走上了正軌,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雖然妻子多番勸說,但是看到我還是如往常那樣忙碌,她心軟了,默默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多半時候我只給她打打下手,事無鉅細,其他的一切事情都要她打理。也許是勞累所致,妻子後來被確診為胃癌。聽到這個消息,我腦子一片空白,我很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可是任我怎麼懊惱、懺悔,也回不到過去了!

舉步維艱

為了治療妻子的病,2018年我們夫妻二人返回老家,頂著高昂的醫藥費,一心只想治好妻子的病。但是目睹病情每況愈下,妻子原本打算放棄治療,可是她想到女兒馬上就要面臨高考,強忍著每天化療和身體的疼痛,最後的時間裡,妻子疼痛難耐,也為了讓女兒能專心考試,她只是每天和女兒通下電話,聽聽女兒的聲音。2019年7月,終於迎來的女兒的好消息,妻子欣慰地閉上了眼,卻再也沒有睜開。

扶貧扶志

在妻子患重病的那段時間,如果不是各級幫扶的支撐,我家的生活真的無以為繼。那段困難時間,通過程序,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了“351”醫療兜底政策,妻子在合規範圍內的醫藥費有了報銷,女兒讀高中也有“雨露計劃”的資金幫扶;幫扶人盡心盡力替我們著想,2018年7月幫助我家申請到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即便如此,妻子的重病和離去,還是讓我一度很沮喪,無法走出陰影。是幫扶人一次又一次地安慰和開導,幫助我度過那段黯淡無光的時光。

重拾信心

妻子的“遠行”已是既定事實,我只能接受,女兒升學讓我有了些許寬慰。我想只有我樂觀面對生活,將女兒和老人照顧好,才是最好的活下去的方式,也兌現了當初我對妻子的承諾。餘生我要好好工作的同時,更要照顧好自己,不能倒下,女兒已經失去了“媽媽”,我要盡我所能給予她我的全部,讓這個家庭更好!(曹宗懷口述 王秀萍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