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真的是一種病

網癮真的是一種病


這裡是2019年的第4場「問名白」,「問名白」是問名成長社的線上分享會,不定期分享有關心理、教育、生活的優質內容,並輔以問名的視角看法,以期能帶給大家思考和討論。

本場「問名白」裡,將會聊一聊遊戲成癮問題。文內將會涉及遊戲成癮的成因判斷,以及如果真的遊戲沉迷、成癮該怎麼辦文中介紹的方法適用一般情況的行為成癮,但如果你面臨藥物成癮問題,請尋求專業的戒斷支持。

歡迎大家一起「問名白」:你或自己的孩子是否對網路遊戲社交軟件有癮,而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或者感情?你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


2019年,在世界衛生組織於日內瓦舉辦的年度大會上,同意並通過了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草案,在草案中擬將“遊戲成癮(障礙)”(Gaming disorder)定義為一種精神疾病。該標準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這個消息應該早已傳遍了各個家長的朋友圈,相信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玩手機、玩遊戲時的焦慮值又將增加幾分:這樣下去你會患上“遊戲成癮”的。

那麼問題來了:

  • 玩遊戲真的會成癮麼?
  • 遊戲成癮到底怎麼來的?
  • 如何判斷是否有“遊戲成癮”?
  • 真的遊戲成癮了,該怎麼辦?


▍遊戲有沒有成癮性?

回答:有的。

尤其是在新近的遊戲設計中,越來越多地加入交互心理的內容,用戶激勵機制做得也愈發完善,一款好的遊戲可以讓你完全沉浸其中,而社會生活經驗越簡單的人(注意,不是年齡,也不是學歷,而是社會生活),越難以抵抗遊戲設計者給你挖好的坑,從而不斷沉迷;社會生活挫折越多的人,也越容易沉迷;越難獲得現實性幫助的群體(經濟困難、無關注、邊緣化),也越容易沉迷。

但是這不代表,時間花費稍微有些過長的遊戲玩家,就是有網癮、遊戲癮。成癮是有程度上的要求的,一個人在身心上都依賴於某一事物時,才能稱之為“上癮”。以“遊戲成癮”為例,它的一個簡單的標準是持續以下狀態12個月以上,且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危害時,才能被判定為“遊戲成癮”:

  1. 對玩電子遊戲失去了自控力和理智,陷入無節制沉溺的狀態;
  2. 越來越將玩電子遊戲置於其他興趣愛好之前;
  3. 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

世衛組織心理健康和藥物濫用司官員波茲尼亞克在受訪時曾說:“我知道全球電子遊戲用戶早已破億,但他們其中絕大多數人,即便每天身處於激烈的遊戲環境當中,也不會成為‘遊戲成癮疾病’的患者,能判定為疾病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所以孩子身體能力、社交能力、學習能力、自我覺知都正常的情況下,只是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遊戲上和網絡上,只是習慣與節制比較差,那絕非成癮,千萬不要用“成癮”粗暴評價。

遊戲過度雖然不是成癮,但依舊會對生活、學習產生影響,我們換個詞彙——沉迷——繼續後續的討論。


▍你的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成癮)?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成癮原因是不一樣。

在你的孩子身上,可能原因有:

  • 你的孩子面臨學業困難,難以獲得成就(成就挫敗);
  • 你的孩子可能曾經成績很好,卻難以恢復(成就挫敗、無能為力);
  • 你的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受到過比較大的傷害,而老師家長並沒有及時給予幫助(無能為力);
  • 你孩子,好吧,可能你也很少有時間關注孩子,他只是不聽話,就是要沉迷遊戲(孩子自己無法獲得幫助,無力自助);
  • 你其實非常關注孩子,但是說什麼他都不聽,就是要玩遊戲(壓力迴避);
  • 孩子就是喜歡玩遊戲(成就驅動)……

遊戲作為行為本身,並不是沉迷(成癮)的原因。換句話說,不是遊戲導致孩子現在不好好學習、不聽話、不社交,而正是因為他不能好好學習、不能好好溝通、不能好好社交,以及其它原因,導致他最後只能沉迷遊戲來逃避這個事實。

你可能會反駁,不對啊,我孩子本來成績很好的,但是自從玩遊戲之後成績就開始下滑,我管一管就能回來。親愛的,你自己都說了,你管一管,他成績就上來了。這與他是否沉迷,沒有任何關係,戒毒所還能幫人暫時性把毒品戒了呢。他成績下滑,可能確實是沉迷遊戲之後發生的,但是即便不沉迷遊戲,他也會沉迷其它的,漫畫、小說、性自慰(是的,你沒看錯,有非常高比例的青少年會沉迷於此)、某種食品(油炸澱粉類、糖類、高脂肪類),因為他“沉迷遊戲”的這個結果,就意味著他一定有沉迷的需要。

而沉迷的需要,反過來說,就是迴避的需要。迴避挫敗、迴避壓力、迴避枯燥的學習、迴避困難、迴避自己無法解決的身體狀況、迴避自己無法解決的社會關係狀況(單親、離異等)……所以你簡單地把他迴避的方式給杜絕了,自然逼迫他去面對他在迴避的問題,比如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升。可是,這並沒有在解決他沉迷遊戲的問題。


那到底該怎麼做?

前面說的種種,都只在解釋一個事實:沉迷遊戲不是疾病(成癮),也不是原因;導致孩子沉迷遊戲的那個躲藏在陰影裡的真正緣由,才是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很多戒網癮機構無法取得成效、不得不用一些極端手段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在戒癮,而是在掩蓋網癮表現而已。那麼,那些送孩子去的家長、甚至與機構一起掩蓋真相的家長,到底是圖什麼?好吧,其實,是這些家長在迴避他們人生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面子問題(自己家孩子沒出息)、子女教育問題(不聽話、成績不好)、親情問題(不跟自己溝通、關係緊張疏遠)。所以,問題在哪裡,也就明白了。更多的孩子,在當中其實是受到了更嚴重的傷害。

戒癮機構不推薦,那哪裡行?

首先這個問題有個前提,孩子真的成癮了,沒有網絡他活不下去了。這個時候找專業機構的幫助是必要的,但這個機構應該是醫院。第一步你需要的是

心理諮詢——我需要特地標註這個是諮詢,而不是去醫院治病。因為國內醫院主要還是針對精神障礙的、是治病的,但是我在這裡說的這一步,實際上是需要一個客觀的人來幫忙找到孩子成癮的原因,所以一定要跟你的醫生、諮詢師說清楚這一點。

找到原因之後,再製定針對性的支持方案。再次提醒,不是解決方案,不是治療方案,是支持方案。因為成癮最常見的原因,是為了迴避,所以需要給予成癮者充分的支持,來處理迴避的具體事項、緣由,才是解決整個問題的關鍵。這種做法,在國外酒精成癮者的支持行動中已經獲得了非常成功和豐富的經驗,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和一定的經濟條件能夠很好地解決很多酒精成癮者的問題,因為社交與經濟是他們成癮的常見原因。

在青少年學生網絡沉迷(成癮)上,學業、社交是比較常見的原因,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問題,沉迷(成癮)現象其實會不治而愈。簡單說,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找到新的動力、興趣點,才是解決孩子沉迷遊戲、沉迷網絡的真正方法。

網癮真的是一種病


關於「 問名白 」

● “白”的釋義中,有“清楚”“說話”之項。“問名白”的第一層含義,就是希望問名能清楚地將事件、觀點表述給大家。而第二層含義,是取其諧音,希望在遇到問題和困擾的時候,大家都想、都能去問清楚、求明白。

●如果你有關於心理、教育、生活的優質文章/視頻/電影想與我們分享,歡迎在公眾號內留言推薦喲~

問名成長社,源自於為高中生設計的成長諮詢項目,旨在幫助同學們走出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境。


網癮真的是一種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