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不能忽視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不能忽視


文 | 於智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專注於中青年領域的心理輔導


每一個孩子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擁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作為家庭,是塗抹他人生作品基色的畫筆。

在這《我看家庭教育》系列文章中,我們從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有可能更貼閤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等幾個方面嘗試跟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家庭教育。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我看家庭教育》

接下來我們詳述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高期望嚴要求

溝通不良

界限不清

本文只講第一部分 高期望嚴要求

首先得說一種家庭情況,有時我會覺得這種家庭裡,孩子就像一名假性孤兒,父母雙全,但是或者不在身邊,或者同在一個屋簷下,一天說不上一句話。父母永遠有忙不完的工作,接不完的應酬,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人生規劃,總之,負責生不負責養,因為有四位老人可以幫忙。

不管不顧的父母,加上只有精力負責溫飽的老一輩,孩子心靈完全無人關注,猶如孤兒野生野長,這就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因為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白紙一樣的孩子,卻根本沒有人引領他,甚至都建立不起對自己對世界的正確認識,可想而知孩子會遇到多少問題。

除了這不管不顧之外,常見的會產生問題的家庭教育模式中,還有三種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因素(高標準要求、溝通不良和界限不清),每個家庭各有不同,有的一種因素明顯,有的幾種因素雜糅。


過高的標準和要求

這第一種家庭中常見的就是過高的標準和要求,一個把完美主義觀念一股腦傾瀉在孩子身上,永遠不知足,永遠焦慮鞭策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來說簡直是場災難。

曾經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初入社會,跌跌撞撞痛苦不堪,走進了諮詢室,她有非常優秀的學業履歷,優秀的才藝和卓越的能力。但是她總覺得自己太差了,毫無價值到每個人都討厭她責備她,因此,她時刻惶恐,並且憤怒,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

退回她的童年,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這樣的場景:當一次超難的考試,她的分數從平時的一百分掉到九十分,回到家會遭到爸爸的責打,參雜著媽媽的抱怨,甚至他們都沒給她機會解釋這題有多難,全班只有幾個人及格,也不在乎那一次她仍然是總分第一名。

當她努力學習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拼命催促她練琴,並責備她練琴不夠積極,因為鄰居的孩子鋼琴都過了十級。當她路上順手幫助了一下路人,會被抱怨耽誤了時間。而換個場景,她為了節省時間快步前行的時候,爸媽又發現她儀態不好,不夠沉穩優雅。

這個在父母永不滿足的苛責下長大的女孩,外在條件似乎真的優秀了,但是她卻在痛苦的煎熬中,花了很多年,才從那個永遠不完美,永遠被父母指責的陰影中走出來,才敢肯定她不是最糟糕的,她可以跟每個人平等的交往,不會被全世界嫌棄和否定。而她至少還算幸運,走出來了,可以開始自己的生活。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不能忽視


高期望高要求,就是家長用自己的需求給孩子設立一個標準,塑造一個個我們所需要的孩子。比如對孩子的期望要求非常高,孩子怎麼努力都夠不著,哪怕孩子夠著了,我們又會提高期望要求。

孩子不及格的時候,太丟人了,至少考七十分,不那麼現眼吧。

孩子真的從五十分努力考了七十分,我們又覺得這成績還是中等甚至偏下呢,就希望至少也得八十五分以上吧。

到了八十五分,就想著努努力,考到九十五分就能保證班級里名列前茅了。

等到班級裡領先之後,又發現隔壁班,隔壁學校還有更厲害的,那可不行,對我們考名牌大學有威脅啊,我們得全區領先才行。

孩子的努力和已經取得的收穫,都只是踏腳石而已,沒有意義,孩子的壓力和情緒都不值一提,不足之處才是全部關注點。重壓之下,孩子變得越來越累,心力交瘁。努力對孩子來說變得沒有意義,因為永遠不會滿足,而學習就成了死敵。

“讓孩子優秀不是為孩子好麼?他取得了好成績,最終不還是自己受益麼?”真的是這樣麼?

如果是這樣,那麼孩子已取得的成績為什麼在家長的心裡都理所當然不值一提?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我們所希望的孩子?很多家長愛的是自己心裡所希望的孩子,愛的是一個幻影,愛的是我們心裡的一個榜樣。

最常見的高標準嚴要求就來自於比較

我們經常有一個口頭禪說,“你看看別人的孩子。”經常把我們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而且常常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比到孩子一無事處,無地自容。

父母無法肯定自我價值和意義

另一個高標準嚴要求是來自於父母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於是給孩子設立許多標準和理想的目標。培養一個高不可攀的理想幻影,從而證明我是好的,我是有用的。

父母彌補自己的遺憾

還有一種父母則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想得得不到的,把孩子打磨成完美精英,替自己實現夢想。

肯定的,這種無休止的要求和期望,孩子不可能實現,於是家長就會憤怒、抱怨、甚至是委屈的,“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怎麼能不實現我的要求?!”誠然,家長委屈,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更艱難。

孩子是依靠外界,尤其是父母的客觀評價來建立對自己的認識的,他們非常渴望來自父母的認可,告訴他即使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他仍然是好的,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值得被愛的

然而,如果每天面對的就是鋪天蓋地的指責,怎麼努力都沒有好結果,只會換來另一次指責,對於孩子來說能做的,就只有兩件事,要麼放棄,不再做任何努力,要麼反抗,不再承擔指責。逆反與沒有目標和動力由此產生,而其中最受傷害的就是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不能忽視


那我們就不能對孩子有期待了麼?

當然有,而且必須有,因為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可以成為對他的認可,給他力量,很矛盾是不是?這就是積極期待與過高期望之間的差別。積極期待來源於對孩子的信任

是源於看到孩子的優勢,並相信基於此能走得更高更遠,根本是認可。而過高期望在於不斷要求,眼光聚焦於孩子的缺點和不足,永遠不滿足,看不到孩子的真實,只希望有個理想中的子女,根本是滿足家長自己的內心需要。


後續將更新《我看家庭教育》乾貨系列文章,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 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如何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 父母如何有效地調節與管理情緒

ABOUT IWONDER 關於我們

問名成長社一直秉持、一直踐行、一直向更多面臨成長困境的同學和家庭提供幫助與支持。兩年多以來,問名同學主動探索、積極改變、健康成長,這些雖然微小但卻強而有力的點點滴滴,更堅定了問名開拓心理與學習相輔相成的創新教育之路的信心。

我們欣賞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關注教育、心繫成長的朋友,認識並瞭解這樣的教育模式,讓未來多一種選擇,一起欣賞最美麗的成長風景。

我們始終相信,每一顆星辰都有世間獨一的運行軌跡,真正的成長是做最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不能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