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農曆正月十五為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新的一年裡萬物復甦,大地回春的夜晚。“夜”也稱為“宵”,所以這一天叫做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這一天結束。就是春節的氣氛也將結束,很多年輕人也要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了。

這一天到處張燈結綵,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春節期間的氣氛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元宵節從秦朝就開始出現,隨著朝代的不斷演變,圓宵節的節目和活動越來越多。與春節相接,也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峰時期。這天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夜晚掛燈籠,猜燈謎等活動,也向人們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元宵節吃元宵,元宵也稱為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食品,以芝麻、豆沙、花生、玫瑰等為餡做成圓形食品,元宵意味著全家團圓,在新的一年裡圓圓滿滿,全家幸福。

吃元宵最早記載從宋代開始,元宵節以“團圓”為主。宋代就開始吃元宵來歡度元宵節,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併成了元宵夜吃元宵來慶祝正月十五這一天,表示著全家團圓,幸福美滿的美好祝福。

元宵節這天家家門口會掛上紅燈籠,掛紅燈籠是百姓們象徵著吉祥和安全,日子紅紅火火的美好祝福。

掛紅燈籠源於唐朝。唐朝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在進城打探消息時遭官兵抓捕,幸好被城中一家店主救下。黃巢為了感謝救命恩人,讓百姓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用紅紙紮成燈籠掛在門上,凡是家門上掛紅燈籠的,都讓官兵不準騷擾。就這樣,張月十五掛紅燈籠也就延續到現在。並表示安全的意義。

元宵節在隨著時代的演變,黃燈籠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賞燈,猜燈謎活動。大家聚集在一起欣賞五顏六色的燈展,一起猜燈謎,吃元宵等各種娛樂節目,氣氛不輸春節。到處都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我們運城的元宵節就是這樣過的。

朋友們,你們家鄉的元宵節是這樣過的嗎?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