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对于人生境界的感悟,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大多数人比较认同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所说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这是从境界的分类而言谈的,但是我觉得,关于人生的境界,没有谁能比古人苏轼还说得清,他在弥留之际为儿子写的一首《庐山烟雨》,短短28字内,道尽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庐山烟雨》

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乍一看到这首诗,首尾两句是一模一样的,是不是怀疑小编写错了。不是的,正是由于这首诗的首尾相同,才是苏轼的高明之处,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这首诗译文:庐山烟雨美景和钱塘江宏伟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时,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这是一首禅诗,青原惟信禅师有一段著名的禅话: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禅话表现了一个达者先入小乘禅境,再入魔境,尔后臻抵大乘真理人生境界的过程。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庐山烟雨》中的"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分别是山和水,因此,这段禅话成为苏轼这首《庐山烟雨》最好的注解。

人生三重境界。

  • 第一重境界:纯洁无瑕

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每个人刚来到这世间都是纯洁无瑕的,人们告诉你这是"山",在你的眼里就是"山",告诉你这是"水",那么这就是"水"。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 第二重境界:深陷困惑

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人长大之后发现,这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山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是单纯的水,这时候你会产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 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

即:"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有些人经历了一生,最后才恍然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无杂念,"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山水则回归了最真实的面目。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林语堂先生用"天真的小孩"来形容苏轼。

苏轼一生坎坷曲折,但却总能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这才是人生的坐高最高境界。

  •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达到第二种境界,而达到第三种人生境界的少之又少。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苏轼词传》中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所作的词和传,难得的是,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李清照词传》。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的跌宕起伏传奇人生,作者文笔优美,将李清照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相夫治学的少妇时代、颠沛流离的老年时代都作出描述,中间穿插了她在不同时期的词作,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除此之外,还有《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这套书不仅包装精美,更是根据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设计了优美的封面,纸质也非常的棒,阅读起来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在饭余茶后随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短短4句,道尽人生三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层

六本书,只需要45元,省出一张电影票的钱,就可以读到6位诗人的名作,来一场古典行,并能从中感悟到古人的人生哲理,何乐而不为?

有喜欢的朋友点击以下链接购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