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別給孩子買鋼琴

辦公室小賈說的“每個琴童的家長都有一部心酸史”是一點都不假。每個學琴的孩子也都有一部血淚史。“鋼琴話題”在媽媽堆裡從不缺“舉例論證”。同事的孩子學琴一年多,準備買琴,問我買琴事宜。我建議她暫時別買。理由:一、防止浪費,避免心碎;二、保持學琴情緒,提高練琴效率。

三年內,別給孩子買鋼琴

學鋼琴是家長在陪孩子“萬里長征”。征途是否順利,靠家長是否用心和投入;而最不可靠的是孩子的興趣。今年學了明年可能就有放棄的想法或做法。買琴後自然方便了在家練習,節約家長時間,但並不會減少操心;反而會增加家長情緒隨時“爆炸”的幾率。在琴房,家長情緒爆炸前會考慮波及面,在家裡就不必考慮,爆發頻次會隨著“我的家裡我怕誰”而變高。萬一孩子真不想學,或者學得無比苦澀:一把鼻涕、一把淚、一身反抗,再加一腔不願意。你心碎一地後,是歇斯底里地做個演說讓他堅持到底,還是超脫欣然接受他的放棄?買琴接受放棄要比不買琴接受放棄難度大得多得多。對琴的不捨會增加對放棄的不忍心。畢竟“琴”是你為孩子學琴無私付出過的物證。此刻,心疼琴,還是心疼孩子?

三年內,別給孩子買鋼琴

不買琴?孩子怎麼練琴?去琴房啊。在琴房練琴的好處:“爭先恐後”的心理讓孩子格外珍惜已被自己按在手裡的琴鍵。大多數琴房琴的數量不多,2到5臺。僧多粥少時各琴房採取的策略是“先到先得”。吾家小卓從中班(2014-11)開始學鋼琴,到二年級買琴。他風雨無阻,去琴房練了整整3年。每次都很積極,甚至顧不得吃晚飯,生怕去晚了要等很久。一旦等到了琴位就不願意下來,要練到累為止,中間不帶休息。偶爾有其他孩子在他琴邊等琴,他彈得反而更投入、認真,有點“我彈給你看”的“得意”。經常去練琴的孩子們在一起,時間久了會有“探討”或“比較”。這是他們積極向上的較勁,是“你好我比你更好”的動力,也是琴童保持學琴熱情不減的優質外因之一。

三年內,別給孩子買鋼琴

比賽現場

練琴的態度決定著練琴的效果。在琴房3年,吾家小卓考過了鋼琴6級和樂理3級。拿過省級金獎,國家級銅獎,上了安徽首屆鋼琴大賽,亦是安徽省郎朗百名琴童之一。不是炫耀,也不值得炫耀,只是想論證“在琴房練琴才能出成績”。二年級6級證書拿到家後,才給他買了琴。在家練琴的效果沒法跟琴房比:練不到半小時就要休息,上個廁所,吃個零食,偶爾因曲目較難耍耍情緒。家長做家務走來走去或接個電話什麼的,還會令他分心干擾他練琴。總之家長操的心只增不減,監察力度變大,稍離開一會他就趁機偷懶耍滑。而這些毛病在琴房練琴的3年裡,都不曾出現。在琴房的母慈子孝,“隨琴到”變成了在家的雞飛狗跳。

三年內,別給孩子買鋼琴

在琴房,連坐姿都端莊:)

當琴成為孩子專屬物件,又無外力(琴房的琴童、公共的環境等)限制時,孩子自己慣自己的心理便會滋生。其實孩子的這些變化並不是鋼琴惹的禍,是場景變化帶來的心理的變化,進而引發了行為上的改變。好比我們在公共場合,要比在家裡更在意和呵護自己的形象一樣,又好比在圖書館看書比在家裡看書效率更高一樣,靠的都是外在無形的監察力所激發出的內在的自我約束力。去琴房練琴也是這個道理。“書非借不能讀也”“琴非借不能練也”,故重申我的這個可能會讓您失望或不屑的建議:三年內,別給孩子買琴。3-31

注:賣鋼琴的,請繞路:)此文為個人育兒見解,讀者不必“對號入座”、“複製粘貼”,亦不必“鼓唇搖舌”。畢竟琴童各異,家情不一,僅望供參考而已。若能成“他山之石”亦是我的榮幸。歡迎關注或留言一起探討孩子在學琴過程中的點滴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