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唯一的傳世作品,在故宮排隊6小時只看3分鐘的《千里江山圖》即將在2017中國大同文博會首次揭開面紗.11月25日——30日,盡在大同和陽美術館。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是什麼畫能與耳熟能詳的《清明上河圖》相比?藝術家陳丹青在他的節目《局部》第一期,就介紹了王希孟這位宋代天才畫家。“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只有十八歲。他在十八歲時,又有一個宋徽宗親自給他調教。如此這般,我想他也鬧不清怎麼畫出這幅偉大的畫卷。十八歲乾的事,多半其實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說法,那是上帝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千里江山圖》到底有多了不起?故宮博物院展覽組的張光耀對記者表示:“《千里江山圖》在業界的評價和地位甚至是高於《清明上河圖》的,之前沒有人炒起來,不為人所知,在故宮裡默默無聞多年。“代表了青綠山水領域內的最高水準。”由於這幅名作是絹本畫,青綠的礦物顏料很容易剝落,所以很少公開展示,像這次全卷展示的機會就更難得了。”

《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為北宋宮廷畫家。十八歲時在徽宗畫院為生徒,後召入禁中文書庫,得徽宗親授,其後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圖》進獻。畫史文獻沒有王希孟的任何記載,《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清宋犖推測他畫完這件作品後“未幾死,年二十餘”(《論畫絕句》)。該圖長達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絹幅表現千里江山壯闊之景,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樑渡口、寺觀塔剎、樓閣亭榭等,並描繪有眾多人物活動,有行旅、幽居、捕魚、觀瀑、遊玩等。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畫中的村落

傅熹年談到:“圖中表現了一些村落,一般是背山面水,或以林木為屏障,一組組住宅沿山坡、水濱、路旁自由佈置,雜以一些亭閣和朱欄小橋。這類村鎮形式恐未必可信,很可能是因為此畫是畫給皇帝看的,粉飾太平,把所有大小住宅都和諧地畫在山水之間,儘量烘托園林化的氣氛,沒有表現出任何堡、寨、門牆等防禦設施,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可能有相當大的不同。”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千里江山圖》的中間位置有異峰突起,幾乎抵到畫幅上沿。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橋樑

《千里江山圖》有五六處橋樑,均為梁式橋,其中有一座長橋,傅熹年介紹:“圖中畫一座巨大的木構樑柱式亭橋,其做法是橋身以三根柱子並列,上架橫樑,為一組構架,全橋有三十三組構架,共三十二跨。每跨架木樑,鋪木板,連成橋面,兩側加木欄千。橋面自兩端向中央逐漸升高,中間建橋亭。亭為重簷攢尖頂,四面出龜頭屋,構成十字形平面。亭下近水面處加建一層,有樓梯與上層亭子相通,使中央橋亭成為一座平面十字形的二層樓閣。”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傅熹年在其《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築》一文中所繪的《千里江山圖》中橋的圖例,大家不妨在畫中找一找。

2017大同文博會呈現鉅作《千里江山圖》

2017年11月25-30日,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在和陽美術館北館一層傳統工美展區揭開面紗,為大同民眾奉獻一場饕餮藝術盛宴。

大同文創|《千里江山圖》在2017大同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傾城鉅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