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奧列格王朝最後的標籤

昨天,筆者給大家講述了關於拜占庭的末代王朝僅存的一點餘暉。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聊一聊帝國沉浸黑暗前的窘迫現象。

參考文獻已經列在結尾,需要的朋友,請自行翻閱哦。

再論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奧列格王朝最後的標籤

帝國的遺址

王朝尷尬的地位

經過之前數代帝王的折騰,帕列奧列格王朝控制下的帝國領土,僅僅只包括君士坦丁堡及其郊區,莫利亞和靠近色雷斯海域的一些小島。大家注意,這些領土範圍只是帝王可以直接控制和領導、命令的地區,而不是說當時的整個帝國領土僅存這些。

因為遠在黑海南岸的特拉比中德,名義上還是帝國的領土,但卻早已實際上獨立於帝國的控制。在這一地區,無論是軍團的建設還是一些稅收收集,全部由當地的具有實權的將軍或者地方長官決定。甚至一些地區開始和皇帝對抗,比如伊庇魯斯地區,這個地區一直被新興的塞爾維亞人征服。這個新崛起的勢力根本不服從於、也不承認帕列奧列格的宗主地位。

而且更尷尬的是,在名義上的帝國領土範圍中,甚至還散佈著保加利亞,突厥等外族敵對勢力。這也就意味著,當權者想派遣使者向這些地區傳達自己的政令,很有可能就會在自己的國家內遭到劫殺,而自己卻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再論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奧列格王朝最後的標籤

帝國將領

烏煙瘴氣的帝國軍團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集中兵力清剿這些敵對勢力?在這裡筆者想說,此時的帕列格列王朝已經成為風燭殘年的老人,很多事情都是有心而無力。曾經由開國君主米哈伊爾組建的那些帝國軍團,很多都已經成為後來宮鬥中的犧牲品。軍團中的管理層,也就是那些大小將領們,整日都為了自己的站隊問題而鬧得不可開交。

發佈的軍令也是朝令夕改,軍團中的士兵也多以“老兵油子”居多。可以說此時的帝國軍團早已經是烏煙瘴氣,破爛不堪。與其說他們是正規軍,不如說他們是具有精良裝備的土匪。由於經濟的倒退,帝國實在無力承擔這些軍團的糧餉。為了自己的私慾,軍團中的一些老兵開始販賣自己的裝備,甚至利用自己在邊關或者國內關卡駐守的便利,私下裡幫助一些外族勢力進入帝國,或者幫一些商人走私一些貨物進入帝國,從中牟取暴利。

試想一下,這樣的一支帝國軍團,怎麼能打好仗?只要他們不公開對城中百姓進行劫掠,就已經是當時當權者的萬幸。很明顯,此時的帝國軍團與其說是國家機器的中堅力量,不如說是那些玩弄政權的政客手中的籌碼和玩物。

破敗不堪的君士坦丁堡

作為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嚴肅和輝煌。根據當年慕名來到君士坦丁堡的一些西方旅行家和作家的記載,君士坦丁堡城內已經完全不像城市,只能稱得上是一個有圍牆的大型村莊。很多本應該是修建花壇和神像的地方,都被軍民種上了糧食作物。

不少宮殿和公共建築缺少必要的維護,都已經出現坍塌的跡象,而居民們則趁夜將這些殘磚破瓦與回家裡,作為自己修補房屋的材料。被人稱為“天堂”的教堂已經無法修復,破爛的碼頭由於缺少必要的設施,往來的商船根本不願意再多看它一眼,即使它的位置很好。

在空曠的街道上行走,再也看不到當年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三五成群的老人,穿的破破爛爛,在街上游蕩。曾經的“天堂”早已淪為外族勢力取笑的對象。

帝國管理層出現分裂

昔日組織嚴密的帝國管理層出現了裂痕,各級管理者終日無事可做,機構也是形同虛設。甚至,就連皇帝的命令都無法走出京城。當年高高在上、甚至被神話的帝王,如今也成為了這些基層管理者的飯後之餘的笑料。

分散在巴爾幹半島的省份,已幾乎成了獨立王國。他們除了名義上承認王朝中央的宗主權,再也不願意與其發生任何聯繫。既不向他們提供收來的稅收,也不提供軍團士兵。即便有消息傳來說,外族勢力可能對京城造成危險,他們也不願意出一兵一卒來增援。

再論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奧列格王朝最後的標籤

破敗的農莊

經濟崩潰,百姓流失

實力派之間的相互爭權奪利、各自擁兵自重,造成了商業的不暢,不少商路也就此中斷。特別是農業經濟,在內亂和外族的步步蠶食下,已經損失殆盡。不少農戶因為生活困難,不得不選擇離家逃難。以至於帝國想要重新徵兵來抵禦外族,都找不到合適的兵員。。。

帝國京城周圍等一些能夠直接控制的地區,也因為內戰和外敵入侵,以及國外僱傭軍的破壞,迅速成為無人耕種的荒涼地區。而一些曾經富庶的農業地區,比如小亞細亞等地,也早已淪陷於突厥手中。

偌大一個帝國,此時幾乎已經沒有了收入,國庫也空了,僅僅能依靠變賣皇家財產土地和借款度日。後來的約翰五世,就把達達尼亞海峽入口的泰尼多斯島,以2.5萬杜卡特的低價賣給了威尼斯人。

安娜皇后也下令將宮中的金銀器皿融化鑄成貨幣,來應對宮中的財政窘迫。皇宮的禮儀慶典雖然還在繼續維持,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場景早已被當代在場的史官記錄在冊。寒酸的場面根本騙不了民眾,帝國終將大廈將傾。

為了掩人耳目,宴會上的擺放了不少金銀器皿。其實,這些器皿基本上都是用陶土製成,外面貼上一層錫紙或者薄薄的金箔,來勉強維繫自己貴族的尊嚴。

以上種種窘迫的場景,都是出現在那位開國君主逝世之後。後世子孫的才華根本無力支撐整個帝國,卻個個善於爭權奪利,實在是帝國的無奈。我們也由此可見,堅固的城堡真的是從內部瓦解的。而外族的不斷騷擾,也印證了“破鼓萬人捶”的道理。品歷史,我們是專業的,歡迎訂閱。


參考文獻:(英)仁西曼.《拜占庭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