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時代人慾碰撞交織下頹靡的疼痛


剛柔,指強弱,若寬嚴。有說“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7]我想到的是老莊的思想及太極。在天地萬物身上,剛與柔都有著不同態勢的存在,此消彼長。剛強與柔弱,是矛盾的。柔可以克剛,剛也可以毀柔。在《玉米》中我看到了一種剛柔碰撞下的不能忍受的痛,其實,剛不是剛,柔也不是柔,剛柔相溶才是真剛柔。畢飛宇是文學裡的太極大師,把剛柔寫到了一種水乳交融,讓人慾罷不能的狀態,實為境界。

1作品中的剛柔表現

人物在整個作品營造的環境中活著,那也是一個世界,有人情世故、冷暖互異、此起彼伏的世界。此間生活的人們,會遇到種種的困惑,小則日常生活的,大則人生命運的。玉米是綿軟而又堅硬的,大環境也是。所有剛柔是相對的,但整體而言,環境是硬實的。人再怎麼強大,也無法戰勝,因為兩者的時間長度是有天壤之別的,這是大前提。勝利也是一種可笑的失敗。

就拿王連方來說,村支書的權利,給予了他生命裡的另一種硬度,權利的功能。因此,他藉著這個來踐踏倫理來贏得一些身體上的激情和快感。可他忘卻了這種硬度的侷限,還有比這個硬度更堅的,大的是金剛石,小的是鋼,他只是一塊鐵罷了,人們是木頭。被秦紅霞的婆婆揭發後,即使上級想包容他,那也沒辦法。再就是重男輕女,這是中國千年的道德傳統,一個男人要是沒有兒子,意味著什麼?整個家族有可能斷後,香火難以延續。那他就是有再大的成就也是失敗的。上天也好像在戲弄他,一個接一個女孩的降生。雖然有權利的硬度,但這個是他氣短的地方。有了男孩,權利也在,硬度就攀升了,可在得意忘形之中忘卻了自己本身的承受能力。


《玉米》:時代人慾碰撞交織下頹靡的疼痛


女兒玉米,嬌小的身體卻要承擔比天地大的重量,一個勺子大小的容器,要容納大海。結局可想而知。身體被毀滅,身體被炸裂,粉身碎骨。揹負著家庭家族的重擔,憐憫母親施桂芳的失落,想要讓母親振作,喚起真實的熱鬧與驕傲。面臨婚姻,在被喜愛的男人懷疑下就失去了支撐,整個如爛泥一樣癱軟下來,要顧忌妹妹們的聲譽,可這個能隱瞞得住嗎?這是糊塗的一面,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是倫理道德、死板的貞潔殘害了這個鮮活的靈魂。能做出和郭家興的結合,是一種悲哀,甚至是一種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憋屈與憤懣。自然,柳粉香和母親施桂芳都是她後來的軌跡,一個失去了靈魂的人物就是行屍走肉。女性的悲哀也在這裡,沒有長遠的打算,若是郭家興再失權,怎麼辦?難道還可以再嫁嗎?

柳粉香的美麗有用嗎?因為在年輕時和別人發生關係,美麗的外貌成為了一種罪過。沒有選擇的嫁給有慶,一直沒有得到過正常女人的地位,唯一補救的辦法就是生育,生男孩。可悲的是不會生育,實則是有慶的問題,但這一切的罪責都歸於她身上。男人是偉大的,是頂天立地的,是不容置疑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使男人有些許的錯誤,那也是合理的可以忽略不計的。懷上了王連方的孩子,婆婆卻出奇地同意生下來,看得出,她就是一個生育的工具,其他的都是風中的微塵、小數點後面的數字,統統忽略不計。

大環境的剛就是政治、歷史、權利、倫理、性別與性、城鎮與鄉村等等,人物間的“剛柔”都是柔。

2剛柔碰撞出的兩種可能性

剛柔碰撞,有人說可以勢均力敵,甚至老子說柔能克剛,成語水滴石穿,理論上可以,現實中也存在。但前提是他們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幾百年“人定勝天”的思想,如今的現實裡在三百六十度的改變這種思想。這般的剛,人註定是要失敗的。所以我也以人得順從自然或適應環境為基礎,分析出《玉米》中剛柔碰撞出的兩種可能性。


《玉米》:時代人慾碰撞交織下頹靡的疼痛


(1)第一種是剛柔碰撞出的苟且偷生,如王連方被揭發失去權利後的繼續生存。但這種結局也是人類生存下去的一種方式,無賴、不知羞恥的理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隱蔽正當體面的理由是“臥薪嚐膽,東山再起”。

(2)第二種是剛柔碰撞出的同歸於盡,如玉米和郭家興的結合,失去自己,完全的拋棄自身的意志,用身體活著,無靈魂無思想地活著。日子裡沒有了美麗、明媚、燦爛、晴空萬里。只有陰沉死寂、烏雲漫天、淒冷寒雪。

3碰撞下無法忍受的痛點

(1)貞潔、倫理是女人的致命傷,更是一大痛點。作品的背景是新中國的7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人們對於傳統封建觀念還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女人關鍵的時間就是那麼幾年,等不到二三十年後的觀念的進步。一個女人,若是在結婚嫁人前,失去了貞潔,那是天大的殘破,不可彌補的,從此八分的命運就此被註定,那就是悲慘。一層層的往下推,婚姻是人一生中大事裡的其中一件。對此,不管男女都是格外關注。新中國成立,一夫一妻制的制定,給了女人些許的權利,也收斂了男人的一大部分特權。對於尋找伴侶,女人外在的資本是美貌,內在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貞潔。可以外在不美麗,但只要保留了貞潔,後來的幸福還是會有的。男人更是如此,覺得得找一個嶄新的女人,若是娶到的女人失去了貞潔,那就是對他的一種侮辱,無法反抗和無法抹去的紅字。倫理道德又是一個緊箍咒,眾人的言論及傳統的訓導,都會成為念咒者和壓縮者。古人就有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這樣理直氣壯時間久遠的正統話語做支撐,對一個女人的壓制和捆綁都是理所當然的。若是不在乎這些,也會得到紛湧而至的厭棄唾罵。必須娶有貞潔的女子做妻子,得會生孩子,生男孩。這就好比無限的圈圈,大圈圈套小圈圈,小圈圈套再小的圈圈,層層逼近,一種得寸進尺,幾乎是要窒息,壓抑的無所安身之感。

(2)家族顏面,是一個痛點。說白了是權利。自從大自然形成,就逐漸出現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生存規則。任何地方,只要有動物存在,哪怕是孤立的一個人,那也要和低級的動物做鬥爭;兩個人、三個人多個人在一起,競爭是難免的。村子裡的競爭攀比更是可想而知,為什麼會有族譜,追述很多代,來記住那些豐功偉績有成就的族人,一個是為了記載,更多的是為了顯示這個家族的宏大強盛。我曾經也參與過一個族譜的編寫,給別人,那人是一個市的市委書記,這其實就是光宗耀祖。不僅編寫族譜,還會修繕祖輩的墓地。給周邊及鄰人一種無形的震懾。這就是有尊嚴,個人的尊嚴帶動家庭的乃至家族的尊嚴。王連方的村支書,就是尊嚴,為什麼村人尊敬他和他的家人?玉米的婚事一直擱置,因為大家覺得玉米是村支書的女兒,一般的人家不敢輕易去觸碰和結親。玉米最後拋棄鮮活的活,這就是致命、關鍵的因素。失戀看似失去的是一份情感,實則是能振興家族家庭的一個機會。這才是根本。


《玉米》:時代人慾碰撞交織下頹靡的疼痛


(3)性與生育,是一痛點。中國有一句話:“食色性也。”還有一個作家在作品中曾表達過性慾是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展的動力[8]。我贊同這個的觀點。是的,萬事只要存在即是合理的,就看怎麼安排,度很重要,拿捏得准將會讓人受益非淺。性就和吃飯一樣必要且平常合理。若是把性高高擱置,不容觸碰,那社會只能是一灘死水,沒有接替和繼承。當然這只是一種表面淺顯的理解。王連方的性是過度的狂妄的,玉米的性是謹慎的隱秘的,不能有絲毫觸犯的,哪怕空氣中的一點汙濁。自然性與生育就聯繫在了一起,有了性事就有了生育,順其自然的起因和結果。人類社會及道德又給其加掛了好多東西,本身的重量負擔上又增加了重量負擔。彎曲的地方,要拉直,多選的地方,要單選。必須把人的意志賦予在其中,順意那是女人的僥倖,不順意絕對是女人這一生的不幸,慘烈的不幸。這也是人無法控制的,所以這樣的痛是不可避免的且發生的概率相當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