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路徑

疫情讓餐飲行業霜上加倍增雪

毫無疑問,疫情讓餐飲行業更加艱難。

很多人餐飲人感嘆,2019年是餐飲行業最難的一年,競爭激烈,消費乏力,食材漲價,人工飆升,房租逐年遞增,不增加的就是營業收入。

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路徑

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感嘆,大張旗鼓地準備春節這個借錢回一次血,結果呢,遇到了疫情。所有點關門歇業,積壓在倉庫的食材一天天地變質,往年可以追憶的熱鬧景象,以及配備比平日多一倍的員工,餐飲老闆的心在滴血。

疫情不是雪上加霜的事兒,是本以霜凍的天,它又來了幾倍的大雪。

餐飲行業喪失了春節期間的黃金旺季,緊接著是冰雪時期的冷凍,不能開工,復工了又沒有人流,沒有營業額;聽說外賣是風口,懵懵懂懂地上了平臺,卻被平臺狠狠地宰了一刀;寄希望於報復性消費反彈,等來的是消費者的不信任和一片鄙夷;嘗試一下新思路,天呢,像小學生一樣求助一批被以前說成不務正業的“專業人士”...

很多餐飲人都被自己的囧況囧得發笑。怎麼辦?除了忍受霜凍,還要暖化這厚厚的雪層。2019年餐飲行業難,2020年餐飲行業苦,這就是現狀。

漲價提高利潤,生存下來才是王道?

開業了,復工了,所有的費用恢復了,食材還漲價,但是消費遲遲提不起來呀,營業額不達不到以前的一半,怎麼辦?於是,不少商家利用自身的優勢漲價,要利潤,沒有利潤死路一條,疫情後遺症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萬一死在溫水煮青蛙的日日虧損中呢?索性漲價,提高利潤,至少可以彌補一些食材漲價導致的額外成本吧。

誰知道,日子過得苦的不只是餐飲商家,還有消費者!很多人幾個月沒有收入,為了解一次饞,放縱一次,特地跑到喜歡的餐廳大快朵頤一頓,發覺囊中羞澀,掙扎了半天才把錢付了,心疼之餘看看賬單,發覺漲價了,天吶,可有得吐槽了。於是,餐飲行業商家漲價鬧得沸沸揚揚,苦得不得的老闆也是裡外不是人。

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路徑

不過實話實說,作為餐飲人,當生存就出現問題時,先讓自己活下來,無可厚非。

昨天一位老顧客大老遠跑到我們店裡吃飯,嘴裡抱怨自己所住的地方餐館都漲價,太不地道了,所以大老遠跑到我家來。然後,還說了我們眾多的好,沒有漲價,口味又好,老闆人不錯,一定會多次支持。我只能苦笑,每天紅色筆標示的單據,很扎眼呀。

搶流量,為以後發展做打算,明智嗎

疫情分化了餐飲商家的發展路徑,打法各不相同。一部分商家漲價,要利潤,要生存;另一部分商家降價,趁機搶佔流量,期待後來有所發展。

很顯然,我們屬於後一種,搶流量,部分菜品降價,改變。客人對我們很是讚賞,說老闆還是聰明,原來大份的酸菜魚58,現在變成小份38,還有單人餐18。他特地看了一下我們的外賣單,單酸菜魚個人餐就能賣出七八十份兒,更是佩服。你看,外賣都能做這麼多單,哪些漲價的餐廳都得死,降價和動腦筋的商家都能活。

聽到這樣的話,我不知道作為一個餐飲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反正我覺得怪怪的,感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商家就變成了魚肉,任由客戶宰割。

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路徑

前一段時間,許多中餐品牌在紛紛漲價,引來了網友大面積的打趣和吐槽;而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又開始降價,降價的幅度還不小,什麼原因,我們自然明白:搶佔流量,樹立品牌形象,搶佔客戶心智,這是考慮後續更大的發展。不過,有一點需要明白,這次疫情並沒有對肯德基和麥當勞造成多大的影響,相反讓他們大獲全勝。

疫情分化餐飲商家發展路徑

無論是漲價,提高利潤率,尋求自保,還是降價搶佔流量,樹立品牌形象,為後來發展打基礎,但是商家無利不起早,只是盈利的方式不同。有些商家在不痛不癢的情況下把客戶的錢賺了,客人還說他們好;有些商家錢賺的不多,還惹惱了客戶,遭受客戶的吐槽。任何方案和發展路徑都沒有對錯,適合了市場,贏得了客戶,終歸要更勝一籌。

要利潤還是保流量?疫情分化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路徑

​通過這次疫情,餐飲行業面臨著徹底的洗牌,生存下來的商家也分化了路徑,期望每個商家都能夠在自己的賽道上獲得長足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