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四季美湯包


江南小家碧玉練就十里洋場女強人——漢派湯包


皮薄、湯多、餡嫩、味鮮,

來自淮揚的小家碧玉。

經近百年碼頭的磨礪,

雖婉約多汁的江南風韻未改,

但已在勘破世事後,

練就了三鎮江湖兒女重口味的心。


思念指數:90/100

最佳搭檔:桂花糊米酒(春)/綠豆沙(夏)/山藥蓮子羹(秋)/藕湯(冬)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良物華美湯包


推薦店家:四季美(吉慶街總店)、良物華美(戶部巷總店)、潤髮(山海關路)、高記陋室(張之洞路紫陽湖酒店對面)、徽州(一元路)、今楚(雪松路安全村)、易胖(北湖正街)、水晶(古田三路)老居巷(佳麗廣場負一樓)、曾記水貨(長堤街)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德潤福嚴氏重油燒麥/重油燒麥配紅花葉茶



北方硬漢萌化三鎮大白——漢派重油燒麥


不管北方包子跟班的肉身,

還是傳說中都一處乾隆爺的緊酵的包衣,

都沒有與江漢平原的香糯米和海南胡椒納頭一拜,

往這個北方漢子的肚量裡注入的性格鮮明。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武昌重油燒麥/重油燒麥


推薦店家:德潤福嚴氏燒麥(雙洞門總店)、武昌重油燒麥(一元路總店)

嚴老么燒麥(自治街單洞門)、丙祥燒麥(勞動街辦事處球場路)、陶仙居(鄱陽街)、永梅燒麥(公平路積玉橋)、王家燒麥店(北湖路)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江三王記牛雜/牛雜麵


漢派牛肉粉(面)

從湖南長沙出發到湖北武漢三百多公里,

被滷牛肉拉得只有一碗米粉那麼近;

米粉不但是湖湘一體之間最堅韌的連接,

而且已物化成湖南人在武漢最硬核的存在。

思念指數:80/100

最佳搭檔:清酒/蛋酒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餘記精粉世家/牛肉拌麵

餘記精粉世家(馬場角小路)、江三王記牛雜(江漢三路)、花子(西馬街辦事處聯合村146號)、頂好(蘭陵路總店)、三狗(蘭陵路)、桂萍特色牛筋牛雜(長堤街)、四貨(青年路武漢天街)、新農(蔡甸漢新街)、鹿鳴春(餘家頭才茂街)、金炎(雪松路)、駿駿(吉慶街)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蔣婆抄手/抄手


皮包肉的花重錦官城——漢派抄手/餛飩

錦官城的小生邂逅江南雨巷的腔調

千里姻緣一線牽於大漢口

細韌的皮膚包裹著壯碩的肌肉

每隻抄手都是一個街頭好漢

情深意切 湯濃味厚

一口一杯 口口是肉


武漢味道思念指南(街頭篇之二)

漢味抄手湯底濃厚肉餡壯碩


思念指數:80/100

最佳搭檔:炸春捲

蔣婆(蘭陵路)、六也(鄱陽街江漢村)、老芙蓉(前進五路水塔辦事處)、老吳記(前進五路聯保裡)、小秋(大成路)、四季美(黃鶴樓店)、三鎮民生甜食館(勝利街總店)、潤髮湯包(山海關路)、黃媽媽(二中正對面)、大漢口楚楚(前進五路江漢一路)、餛飩王(雪松路常青駕校院內)、談炎記(利濟北路)、中國地質大學三食堂(魯磨路)、江漢大學食堂(學府路)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