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努力了,逃跑,装死,没想到最后成了霸主

不想努力了,逃跑,装死,没想到成了霸主

自从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丢弃国民、领土和抵御外敌责任的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再也不是号令群雄的天子了。天下秩序失衡,权利从天子身上,下放到了各诸侯国国君身上,争霸时代开始了。

逃跑

而作为东方的齐国,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拥有周朝官方许可的讨伐其他诸侯权,坐拥天时地利,齐国强国之路开启,到了齐桓公他爸齐僖公时代,成就小霸,到了他哥齐襄公时代,十二年里,没有一年不打仗,掏空了国家财政,又四处树敌,齐国风雨飘摇。

具有政治嗅觉的公子小白,觉得留在国内,很可能难逃一死,于是和大夫鲍叔牙就跑到了莒国(今天的山东莒县),他的二哥公子纠则跑到了鲁国。

公子小白的担心应验了,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主谋公孙无知继位,没过多久公孙无知也被杀,一时齐国群龙无首。

不想努力了,逃跑,装死,没想到最后成了霸主

鲍叔牙

装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当时齐国政府也放出风声,要从其他公子里面挑选新任国君,齐僖公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齐襄公(已死)、老二公子纠,老三公子小白。所以不是公子纠,继位就是公子小白,看谁跑的快,谁先到齐国,谁就是国君。

从距离上老三公子小白比老二公子纠有有优势,莒国离齐国更近,如果那个时候有汽车的话,老三开个两个半小时到车就到了,而老二要三个半小时,但是老天就是喜欢作弄人,虽然老三先出发,但是老二不是省油的灯,心腹管仲,在老三往齐国的路上,堵他。不是冤家不聚头,管仲发现了老三的人马,并突然对他射了一箭,射中了铜制衣带钩,老三应声到下,装死,迷惑管仲。而管仲也很满意的走开了,回去通风报信,慢慢悠悠的赶回齐国,而老三则更加警惕,加快了回国的步伐,最终第一个到达了齐国,登上国君,成了齐桓公。

不记私仇,求贤若渴

齐桓公登上国君以后,扫清障碍,积极招纳人才,准备富民强国,施展霸业。他让功臣鲍叔牙为相,但是鲍叔牙觉得自己才能有限,只能让治理齐国,但不能让齐国称霸天下,所以推荐了管仲,因为一箭之仇齐桓公,还是耿耿于怀,但是鲍叔牙说了管仲五点优势: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定礼仪,风化天下;治理军队,勇敢善战。

不想努力了,逃跑,装死,没想到最后成了霸主

管仲

最终齐桓公接受了建议,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以隆重的礼节,拜管仲为相,而齐桓公不记私仇,胸怀坦荡,重用管仲,深得民心,各国人才,纷至沓来。

齐国改革,成就霸主

齐桓公和管仲这对齐国巨头,同心协力,积极改革,使国家富强。按照管仲改革的四步走:第一足信:爱惜百姓,赢得百姓信任,让百姓愿意为国家出力。第二足财:让百姓变富,百姓富足,自然就好治理。第三精兵,第四强国:开发山林、盐铁业、渔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商业,互通有无,收取税收。

经过管仲的改革四步走,齐国国力逐渐强大,同时发动了经济战,大力进口鲁国的纺织品,高价收购楚国的鹿,使鲁国、楚国的百姓荒废了农业,粮食产量下降,时机成熟,就停止进口,导致鲁国、楚国粮食价格大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崩溃,百姓难以维持生活。鲁国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鲁国、楚国。

从军事上灭亡了随国、谭国、平定了郑国内乱,并在公元前680年,邀请了宋国、卫国、郑国、周王室顺利召开了春秋版的"联合国"大会,齐桓公从此成为"联合国"一哥,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霸主,春秋第一霸,救燕伐狄,南拒楚国。一匡天下、三次会盟、九合诸侯,同时营销手段高明,发明了"尊王攘夷"划时代政治口号,解决了国际舆论压力,名利双收。

不想努力了,逃跑,装死,没想到最后成了霸主

齐桓公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吕思勉《中国史》

王维俊《一看就懂的春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