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掰著指頭數一數

馬上工資要到手

~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叮....您有新的短消息請注意查收!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為啥這個月的工資比之前少了點

沒請假、沒遲到、沒犯錯...

為什麼被扣工資了?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打開上半年的工資條

發現原來是個稅變多了

可是一樣的工資


為什麼會突然要多繳稅了呢?


在打過12366和查了N多資料發現

這並不代表稅負增加!

今年對工資薪金採用的是累計預扣法

原來是“稅率跳檔”造成的!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稅率跳檔”

目前在我國,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扣除:

1. 免稅收入

2. 減除費用

3. 專項扣除

4. 專項附加扣除

5.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

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應納稅所得額超過部分按所對應的稅率級次分別計稅,這就是所謂的“稅率跳檔”。

收入越高 越早遇到“稅率跳檔”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

那為什麼會出現“稅率跳檔”呢?

原因: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佈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扣繳申報。所以,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稅率從低到高,達到一定數額就會產生稅率跳檔,月度納稅額也隨之增加。當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萬元、14.4萬元、30萬元等臨界點時,“稅率跳檔”就會出現。收入越高的納稅人,越早“跳檔”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稅負增加了呢?

並不是!

我們往下看,一起來算一算~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累計預扣法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以納稅人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其餘額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餘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後餘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大家可以用這個公式算一算: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止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每個月同樣工資,怎麼這月少了呢?

總結一下

“前低後高”但稅負不會增加!

1.自2018年10月起,個人所得稅改革進入過渡期,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調整為5000元,並適用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將年度稅率表按月換算,按照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稅率。

2.2019年1月,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轉變為累計預扣法後,採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按照一個納稅年度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不同的預扣率。

從一個納稅年度來看,前後兩種計算方式所繳納的個稅總額是一樣的,但累計預扣法讓納稅人可以在最初的幾個月優先享受較低的預扣率,能夠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說其實是為納稅人讓利的。

新的計稅方式會產生個人所得稅“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現象,但是最終全年的納稅額和按照全年所得計算出的數字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