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明末的辽东战场上活跃着两个抗金英雄,一个是镇守宁远拱卫山海关的袁崇焕,一个是孤悬海岛经略东江的毛文龙。袁崇焕受孙承宗之命重修宁远城,不久宁远成为缓解山海关压力的桥头堡,毛文龙在袁可立的带领下建立起海上防线,毛文龙苦心经营多年的东江镇孤悬海外,与朝鲜接壤,可以直接威胁后金大后方。在毛文龙有生之年,后金一直不敢对明朝大肆出兵,宁远大捷也不过只打了两天而已,两天以后努尔哈赤退兵。直接原因便是毛文龙出兵,威胁到后金大本营辽阳。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宁远之战

但是在崇祯二年,袁崇焕持尚方宝剑,矫诏斩杀毛文龙,从此以后东江数万兵马无人可以节制,不久零落星散,明朝失去了对后金大后方的军事威胁。在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五个月,即发生“己巳之变”,后金军取道蒙古绕开山海关,攻破遵化,蓟州,不久即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震恐,命袁崇焕率军勤王,经过艰苦卓绝的北京保卫战,后金退兵,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八个月后被凌迟处死。至此,明朝陆上和海上防线的中流砥柱,全部殒命。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袁崇焕生于1584年,万历四十七年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福建邵武知县,兵部执事,天启三年出师辽东,监修宁远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袁崇焕率祖大寿,满桂,何可纲等人坚守。明军用“红夷大炮”使清军损失惨重,努尔哈赤被火炮击中身负重伤,不治而亡 。

毛文龙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 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攻宁远不下转攻明军后勤基地觉华岛,觉华岛损失惨重,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后来毛文龙出兵后金大后方才迫使后金军退去,解了宁远之围。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八旗铁骑

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毛文龙的存在,牵制着皇太极的军队不敢把进攻的战线拉得太长太深。毛文龙死后,后金的心腹大患解除,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向大明腹地。可是袁崇焕为什么杀了毛文龙呢?以袁崇焕的军事眼光不可能看不到毛文龙在东江镇战略意义,何以冒着矫诏的罪名诛杀毛文龙!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历史的谜团总是有无穷的吸引力,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似乎也能看出端倪,天聪元年正月初六后金“和硕贝勒”阿敏率军出征朝鲜,说是出征朝鲜,其实矛头对准的是毛文龙。毛文龙的东江镇与朝鲜接壤,一时之间承担巨大军事压力,期间毛文龙曾经上书让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出兵攻打后金大本营。但是袁崇焕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大明军队没有实力实施反攻,拒绝出兵,并且当时袁崇焕正在和后金考虑议和。这中间毛文龙可能夸大了当时阿敏率领的兵力总量,让袁崇焕承受莫大压力。这次出征朝鲜的总兵力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据我估计应该不会小于两个旗的兵力,有人说有三万人,而毛文龙上书说有十万。从这件事开始袁崇焕在内心里肯定就对毛文龙心有芥蒂,对于袁崇焕应不应该出兵这件事,我认为根据当时的情况不出兵是明智的。因为明军宁远加上山海关的兵力也就是十几万人,明军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擅长野战,只擅长坚守。而马上征战正是八旗铁骑最擅长的事情,以明军当时的情况,想在茫茫辽东半岛与八旗铁骑决战,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袁崇焕拒绝出兵,而毛文龙坚守不住,败走皮岛,手下两员大将毛有俊、刘文举被杀,对于袁崇焕的拒不出兵,毛文龙心里也不是滋味。五个月后,在严重打击了毛文龙和朝鲜之后,皇太极率军攻打宁远和锦州,主动找上门来了,这次不同于宁远大捷,这次几乎打了一个月,但是皇太极还是没有啃下袁崇焕这个硬骨头。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毛文龙冤不冤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 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这时经略整个辽东,而毛文龙恰恰是个不服管的主,明末的将领大多骄纵,而毛文龙尤甚。历任的登莱巡抚除了袁可立都拿毛文龙没办法,毛文龙的狂是惯出来的。但是袁崇焕可不吃这一套。当时的袁督师手下有祖大寿,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干猛人,全都服服帖帖,袁崇焕确实没有把毛文龙当盘菜。崇祯二年,以巡视之名在双岛列出十二个罪状,斩了毛文龙。

我想袁崇焕决心斩毛文龙是低估了毛文龙在东江以及皮岛的威望,并且毛文龙在东江经营多年,和朝鲜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袁崇焕以为东江局势换个人也一样,可惜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毛文龙死后,没有人能够团结剩下的军队,很多人甚至投降了后金,这是袁崇焕始料不及的。毛文龙死后一年多,袁崇焕也被崇祯皇帝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