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作證記


魏元忠作證記

大唐名相宋璟

宋璟先生(663--737),字廣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南和縣閻裡鄉宋臺村)人,堪稱大唐名相,在任52年,歷事武后、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一生勤謹敬業,節操持正,勵精圖治,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並稱唐朝“四大賢相”,堪稱官場常青樹;而他“常青”之秘訣,則是經常扮演“反對黨”角色,懟遍人間不平事,贏得清流美名傳。他對皇上直言極諫,對勢利小人冷若冰霜,對百姓卻暖如豔陽,素有“有腳陽春”之美譽,五代文學家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雲:“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舊唐書·宋璟傳》載,宋璟是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弁才學俊贍,少有美名”,“聲姿清亮,進止可觀”(《魏書·宋弁傳》)。宋璟出生於唐高宗調露年間,“少耿介有大節,博學,工於文翰”。17歲進士及第,授義昌(今湖南汝城縣)令,後升任監察御史、鳳閣舍人。那時候,“貞觀之治”餘暉爛漫,從感業寺歸來的武則天鳳翅初展,鐵喙剝啄,力壓群雄,培植死黨,逐步左右了朝政。

高宗李治史稱“懦弱”,臨事彷徨無措,國家的方針大政,皆由武后裁決。弘道元年(683年),56歲的李治在東都洛陽辭世,此後,國事由武后執掌,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不過是老孃的傀儡。天授元年(690)9月19日,67歲的武則天正式登上帝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更名武曌。

魏元忠作證記

張易之張昌宗與女皇

在傳統史家筆下,武則天至少有三大罪狀:其一曰酷虐成性,濫刑誅殺;其二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則天居位之間,革命是懷,附己為愛,苟一言之不順,則赤族以難逃”(《舊唐書·卷87》);其三曰淫蕩喧騰,男寵成群。女皇耳際,繚繞著此起彼伏、不絕如縷的萬歲之聲。她大興土木,營造了一座座離宮別館,縱情遊玩,盛宴不歇。她喜玩鸚鵡,宮殿裡到處掛滿了鸚鵡籠;她嗜餐美色,身邊帥哥如雲。太平公主舉薦的薛小寶獨佔鰲頭,其淫風蝶浪,讓女皇快慰無比;然而他的卑劣無恥,令女皇忍無可忍,下令亂棍打死,太平公主為討老孃歡心,又推薦了“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帥哥張昌宗。

據說,這次公主頗下苦功,先令侍女與昌宗一試雲雨,感覺“如南海鮮荔枝,入口光嫩異常”,這才奉送女皇。張昌宗又把其兄張易之舉薦入宮,共同侍奉女皇。張氏兄弟乃中山義豐(今河北安國縣)人,整天塗脂抹粉,描眉畫眼,以求寵幸。女皇封昌宗為雲麾將軍,行左千牛中郎將;封易之為司衛少卿,賜給豪華宅第、奴婢、鴕鳥等。據說,女皇對張氏兄弟之“愛”,可謂深至入骨,每次他們回家,都派專人跟蹤侍奉,不許他們與妻子哪怕說一句話,二張登上樓閣,便要撤掉樓梯,其母臧氏憐惜兒子,在家裡安設了暗室,他們夫妻才偶爾雲雨片刻。

在女皇的羽翼之下,張氏兄弟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世人紛紛趨之若鶩。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載,張昌宗在兄弟中排行第六,世人贊曰:“六郎面似蓮花。”丞相楊再思專以獻媚取寵,人稱“兩腳狐”,他說:“人道六郎面似蓮花,差矣!”昌宗驚問其故,他說:“蓮花似六郎嘛。”昌宗含羞媚笑,女皇粉面桃紅,“蓮花六郎”不脛而走,傳為笑談。在馬屁之風大盛的情形下,只有左御史臺中丞宋璟背道而馳,冷眼相向。

魏元忠作證記

魏元忠

長安中,倖臣張易之誣構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順之言,引鳳閣舍人張說令證之。說將入於御前對覆,惶惑迫懼,璟謂曰:“名義至重,神道難欺,必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緣犯顏流貶,芬芳多矣。或至不測,吾必叩閣救子,將與子同死。努力,萬代瞻仰,在此舉也。”說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舊唐書·宋璟傳》)

“長安”,女皇武則天使用的第13個年號;“倖臣”,以諂媚博取恩寵的佞幸之臣;“鳳閣舍人”,即中書舍人,負責起草皇帝詔書,參與機密,權力甚重;“對覆”,對質。

那是長安三年(703),女皇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紅得發紫,飛揚跋扈,多次受到御史大夫魏元忠彈劾,二張懷恨在心,誣陷他“有不順之言”,涉嫌誹謗女皇,罪名如天,一旦定案,必死無疑。至於老魏所說的“反動言論”,據《資治通鑑·唐紀》載,張昌宗揭發說,魏元忠曾對人說“太后老矣,不若挾太子為久長”。女皇一聽,雷霆大怒,下令徹查。二張令鳳閣舍人張說出面指證其事,“昌宗密引鳳閣舍人張說,賂以美官,使證元忠,說許之。

魏元忠作證記

舊唐書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舊唐書·魏元忠傳》說他早年為太學生,“志氣倜儻,不以舉薦為意”,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度出任宰相,因遭到酷吏周興陷害,押赴刑場即將處決時,女皇忽然念及他討平徐敬業叛亂有功,下令免死發配貴州,監斬官讓他起身走人,他說:不知皇命真假,豈可隨便造次?直到監斬官當場宣讀詔書,他才起身致謝,“觀者鹹嘆其臨刑而神色不撓”。後來,魏元忠又遭到酷吏來俊臣、侯思止陷害,兩次被流放,“時人多稱其無罪”,女皇問他:“卿累負謗鑠,何也?”愛卿屢遭謗毀,究竟為嘛呀?他回答說:“臣猶鹿也,羅織之徒,有如獵者,苟須臣肉作羹耳。此輩殺臣以求達,臣復何辜。”他說,我就像一匹鹿啊,那些構陷之徒就像獵手,需要我的肉來做肉羹,他們羅織罪名陷害我,以求飛黃騰達,老臣實在無辜啊!

這樣一個屢遭陷害而“臨刑不撓”的魏大人,如今又被二張誣陷,夫復何言?而被勒令出面作偽證的鳳閣舍人張說,史稱“為文俊麗,用思精密”,堪稱文壇大手筆,曾監修國史,兩登相位,只是個性強悍,脾氣暴躁,難與人合,他架不住二張的威逼利誘,答應出面作偽證,也是令人無語。

宋璟聞訊,來到張府拜訪,告誡他說:一個人的名聲重於泰山,蒼天在上,神道難欺,決不可以迎合奸邪,陷害好人,以求苟且偷安。如果您因為犯顏直言遭到貶黜流放,必會芳名遠播;如果您因此遭遇不測之禍,我必定叩閽搭救,與子同生死,共患難。萬代敬仰,在此一舉啊,先生勉之!

魏元忠作證記

女皇上朝

宋璟慷慨而言,張說嗯嗯點頭,上朝質證時“實話實說”,救了魏元忠一條老命,“則天乃悟元忠被誣,然以昌宗之故,特貶授端州高要尉”(《舊唐書·魏元忠傳》)。女皇明知魏元忠被誣陷,但為討得男寵歡心,依然將他發配到端州高要縣(今廣東肇慶市高要區),掛了個縣尉虛銜;而張說為搭救魏元忠,則付出了沉重代價:

時臨臺監張易之與其弟昌宗構陷御史大夫魏元忠,稱其謀反,引說令證其事。說至御前,揚言元忠實不反,此是易之誣構耳。元忠由是免誅,說坐忤旨配流欽州。在嶺外歲餘。中宗即位,召拜兵部員外郎,累轉工部侍郎。(《舊唐書·張說傳》)

因為當廷力證魏元忠之“忠”,張易之之“誣”,當面打了女皇的老臉,張說被指“忤旨”,流放廣西欽州,一年後,即神龍元年(705),隨著“神龍政變”爆發,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發動兵變,逼迫女皇退位,不久駕崩,李唐復興,中宗李顯繼位,張說才被召回出任兵部員外郎,後轉任工部侍郎。

魏元忠作證記

古今多少事,盡在幻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