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导语

工部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六部”之一,是我国古代管理国家工程的机构,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方面,甚至还有一些金融货币方面的管理,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工部最早不叫工部,叫“冬官”起源于周代的管理制度,

秦朝时期,以“三省六部”制度管理中央与地方,西魏时期,“工部”这一词才广泛出现,直到隋唐时期,工部才发挥了中央官制本该有的作用,在削弱尚书省的权利之下,增加尚书侍郎,扩大管理事物,进行工部改革等。宋朝时期,不仅继续沿用了隋唐工部的管理体系,而且又进一步的对工部进行发展和完善。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宋朝时期“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也发生了改变

宋朝在我国历史也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国,“重文轻武”的观念让人印象至深,拥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学之风,也有着色厉内荏的军事战斗力,但不可否认宋朝的大国风采。宋朝统治者不希望来之不易的王朝,像唐朝后期一样,毁于相权独大的局面,成为傀儡的王朝,便开始实施了“二府三司”的中央机构,“二府”主要为枢密使和政事堂,“三司”主要为户部、盐铁、度支,二府之间没有实质上的联系,直接隶属于皇帝服务的,三司的存在其实是为了进一步削弱相权,使权力达到制衡状态,维护皇权地位。宋朝“二府三司”的封建制度,为之后宋朝工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赵匡胤

宋王朝虽没有盛唐时期的繁华昌盛,相比之下又稍微逊色了一些,但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够寥寥略过的,没有前朝的风光无限,却有后无来者的顶峰。宋朝诗人柳永曾描写过宋朝经济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宋朝经济奠定了基础,又经过子孙后代们不断的践行和创新,宋朝经济一时之间从量到质的飞跃,农业、造纸业、制瓷业快速发展,航海技术逐渐成熟,打开了海外市场,海外贸易不断发达,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也逐渐开始南移,扩大更多的市场,“交易”、“会子”也运用在百姓的生活之中。

至今为止依旧流传着“唐诗宋词”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唐朝诗歌文化,宋朝诗词文化对我们影响至深,宋词是宋朝时期文学程度最高的标志性文化,提到宋词,自然就会想到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派,虽没唐诗五言、七言律诗显得工整,却有着独特的长短句式,给人一种合二为一的诗意,既有豪迈奔放的感慨,又有柔情似水的唯美。宋朝时期也是科学技术的又一里程碑,“四大文明”的问世,体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并存,各种宗教的传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宋朝时期,战乱相对较少的时代,在军事发展方面也比较弱,以至于形成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又加上经济、文化领域的繁华,老百姓的生活也非常的安定富足,没有水深火热的磨难,只有休闲娱乐的惬意。“瓦舍”、“武术”、“杂艺”等娱乐活动逐渐出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夜市”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时间概念,宋朝的“夜市”丰富了老百姓的夜晚生活,吃喝玩乐早已成为宋朝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下也推动了城镇文化的发展。

宋朝在不同帝王的执政之下,建立工部四司、扩大工部职权、加强工部管理等

宋朝整体上是以“二府三司”进行管理,其实每一“府”,每一“司”都有明确的机构进行管理,工部就是“三司”中的一个机构,宋代初期,工部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机构,主要负责修理土木、河流的小机构,直到元丰年间,工部才开始得到改制,这便是宋朝宋神宗的“元丰改制”,不仅沿袭了隋唐的工部制度,还对工部的变化、职能的范围、职权的大小、工部官员选拔和考核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宋朝初期只有“三司”,分别为屯田、虞部、水部,屯田司主要是的管理国家的营田、学田、职田等八个事务,是地方官员进行管理,并且只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对屯田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虞部司主要负责围场、掌山泽、茶、盐以及金属器物的登记事务,也是只有一位虞部外侍郎,水部司主要管理漕运、津梁等之事,设立水部侍郎,从六品官员升至五品官员,相对来说,事务较为繁忙。直到元丰五年,宋神宗又增添了工部司,设立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各一位,合称为“工部四司”。

元丰五年,宋神宗推行工部改制,从此工部司主要是管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农田水利、土木建设、交通水运等项目。蜀墅塘就是出自宋朝工部司之手,鬼斧神工的技术,巧妙绝伦的结构,与当时倭国的峡山池、高丽的碧骨堤一争高下,高大雄伟蜀墅塘的工程,体现了宋朝时期高超的工程技术,园林、石桥、佛塔也都是工部司的劳动杰作,很好的将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具有诗情画意的风采,工部的职能只能说包罗万象。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元祐元年,将水部司的一部分职能转交给工部司加以管理,扩大了工部司的管理范围,在此期间,工部不仅在表面上扩大了职能范围,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权利。绍圣年间,将屯田司和虞部司合并为一个员外郎管理,同时又规定宫殿、官道、朝服、进贡物件等都为工部管理,工部对官田和私田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官员不可私自购买私田,对官田的经营制定详细的奖、惩之分,鼓励开垦荒地,加强河防、水利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之后宋神宗又增加了

冶铁、盐、铸钱等工部管理,进一步的扩大了工部的管理职能。

宋朝之前,工部不过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机构,工部官员也只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员,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前程,宋神宗在位期间,进行官制改革,也逐渐恢复了原有的三省六部制度,在当时,三省以尚书省为主,六部的地位也得到了高升,工部作为六部之一,在官位上也提高的等级,沿袭了隋唐的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的官位,又增添副工部侍郎,工部在当时相当于六品官员,在某种程度上高于工部四司的地位,工部尚书听从皇帝的安排,工部的各项事务都受工部尚书和侍郎指令,取消工部世袭和荫亲的选官制度,实行考核和升迁的选官制度。

“二府三司”的中央管理制度,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起到借鉴意义

工部机构在各个朝代都发挥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对后世工部的起到借鉴意义

工部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在不同的朝代有些不同的作用,但是工部机构的发展都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与发展。宋朝时期工部的革新,对当时社会的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成熟,同时也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削弱了相权的势力范围。工程建设的开展,推动国家实力的强大富足,社会的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在宋神宗的改制之下,宋朝工部结构的发展体系逐渐完善,使工部管理更加系统化、规模化,同时也为元朝的工部管理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宋史》

《资治通鉴》

《宋史随笔》

《宋朝典章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